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工业革命现代化的进程是工业革命开启的,但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多样性。
材料一:

材料二:工业革命的全球性拓展铁路是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一,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的曼切斯特,此后迅即向世界拓展,包括中国的上海。

问题:
(1)根据提示,完成下列“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三次工业革命”时间轴。
(2)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铁路在两地的出现有哪些差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曼切斯特和上海两地间对待工业革命成果的不同态度。
(3)18—19世纪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4)依据所学,简述19世纪60、70年代工业文明向全球的扩展的大致路线。
材料一:

材料二:工业革命的全球性拓展铁路是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一,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的曼切斯特,此后迅即向世界拓展,包括中国的上海。

问题:
(1)根据提示,完成下列“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三次工业革命”时间轴。
A. | B. | C. | D. | E. | F. |
(3)18—19世纪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4)依据所学,简述19世纪60、70年代工业文明向全球的扩展的大致路线。
2.
社会转型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转型时期。此前中国社会是血缘社会,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此后转向地缘社会,进入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
(1)社会转型时期,“士人”尤为活跃,出现百家争鸣。根据所学知识填写表。
(2)社会转型后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皇权与相权的博弈。概述汉朝、隋唐、明朝三个时期皇权与相权的博弈的史实。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转型日渐成为近年来历史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材料一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①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提出“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理由。
(5)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的史实有哪些?
社会转型推动社会生活变迁
材料三: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材料四:1912年12月某报载“女士大骂参议员”一文,写道:“当民军起义时代……女子牺牲生命财产,与男子同功,何以革命成功,竟弃女子于不顾?女子亦组织中华民国之重要分子,二万万女同胞,当然与男子立于平等之地位。……即袁大总统不赞成女子有参政权,亦必不承认袁为大总统。”
材料五:1919年末《大公报》报道了一则故事: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6)与材三、四和材料五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7)综合材料三、四和材料五,谈谈你对民国初年的社会的看法。
(1)社会转型时期,“士人”尤为活跃,出现百家争鸣。根据所学知识填写表。
学派 | 代表人物 | 思想主张 |
儒家 | 孔子 | 仁、礼、义 |
孟子 | 人性本善、① 、民贵君轻 | |
荀子 | ② | |
法家 | ③ | 集权、法治 |
道家 | 老子与庄子 |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④ |
(2)社会转型后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皇权与相权的博弈。概述汉朝、隋唐、明朝三个时期皇权与相权的博弈的史实。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转型日渐成为近年来历史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材料一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①
——钱穆《理学与艺术》
材料二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②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划线部分属于历史评价的是哪个?(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提出“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理由。
(5)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的史实有哪些?
社会转型推动社会生活变迁
材料三: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材料四:1912年12月某报载“女士大骂参议员”一文,写道:“当民军起义时代……女子牺牲生命财产,与男子同功,何以革命成功,竟弃女子于不顾?女子亦组织中华民国之重要分子,二万万女同胞,当然与男子立于平等之地位。……即袁大总统不赞成女子有参政权,亦必不承认袁为大总统。”
材料五:1919年末《大公报》报道了一则故事: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6)与材三、四和材料五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7)综合材料三、四和材料五,谈谈你对民国初年的社会的看法。
2.单选题- (共11题)
3.
科恩说:“普鲁士在19世纪60年代的胜利,为1918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他强调的是“19世纪60年代的胜利”
A.推动了德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
B.强化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 |
C.促使德国走向强盛大国之列 |
D.给德国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
4.
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法国经历了君主立宪、共和国、帝国、波旁王朝复辟等政体,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近代法国政体多次变动所反映实质的问题是
A.工业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较量 | B.天主教与新教的较量 |
C.帝制与共和的较量 | D.历史与传统的较量 |
5.
中国共产党曾发表宣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中共发表此宣言是在
A.中共三大召开前夕 |
B.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 |
C.北伐战争行将结束时 |
D.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 |
10.
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 |
11.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A.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
B.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
C.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
D.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
12.
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上,各阶级和派别都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尽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不同,但“殊途同归”。对“同归”理解正确的是
A.提倡三民主义 |
B.实行君主立宪 |
C.推动民主进程 |
D.建立共和政体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