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395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28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侵略史,又是一部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材料指出了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必然性。
材料二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品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三
(甲午海战中)李鸿章……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
——《中国近代史编》
材料四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材料五
日军侵华大事记:
1931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军队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日军侵占整个东北。
1935年,为分离和蚕食华北,日军制造了华北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11月,上海失守后,日军进攻南京。
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试验,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争和毒气战。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日军为了巩固和扩大占领区,实行所谓的“以华制华”政策,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以上均节选自历史教科书(人民版)
材料六
如果说“五四运动”主要是民族精英的动员,抗日战争则是全民族的总动员。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亡国的危险,中国这个总体上仍属前现代的落后农业大国,众志成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长幼”,动员起全民的力量,集合起规模空前的数百万军队,与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苦战八年,最后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
——摘自《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结》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填充下面的表格(注意:语言精练)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列强侵华目的



战争结束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要求的一项规定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屡次失败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五概括日军侵华过程中犯下的罪行。
(4)依材料六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单选题(共3题)

2.
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A.促成了中国起步迈向近代化
B.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C.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舆论支持
D.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
3.
近代历史上,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但是最终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
A.西方列强船坚炮利
B.战略战术失误
C.社会制度落后
D.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4.
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