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二选修三第一单元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课时作业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3934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课战云密布的欧洲
(二)……
(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四)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根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目录摘选
材料二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向它们证明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引起了一场激烈、持久的争论;……所有这些都促成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
——阿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列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科技和思想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对其再补充两项,并说明补充理由。
(2)《凡尔赛和约》对战争的责任是怎样认定的?这一认定是否公平?谈谈你的看法。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
——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军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主要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的祸殃。
——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见,一战爆发前夕由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英国放弃了传统外交政策而选择结盟,请从原因、目的、原则方面说明这一变化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作者对国联和联合国最初三十年期间在制止国际危机方面的分析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国联和联合国初期作用的相似之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联合国的作用又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66年,普鲁士的枪口对准了奥地利,仅仅两年前他们还共同打敗了北方强敌丹麦。最终,普鲁士取得巨大胜利,奥地利从此脱离德意志邦联,四年后,普法战争爆发。德军长驱直入,直抵巴黎郊外。……由此开始,德国以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象站立在了世界的政治舞台上。德国姗姍来迟,但它一亮相就令世界大吃一惊,这不仅因为它刚刚在军亊上击败了欧陆强国法国,并张杨地在法国王宫举行自己的开国大典;还因为:在国民生产总值、钢铁产量、煤产量、铁路线里程等方面,新生的德国都已经超过了法国,在欧洲仅次于已经称霸了一个多世纪的英国。正如当时的英国首相所说:德国的统一使欧洲的“力量均衡被彻底打破。”……19世纪末,德国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刺激了德国人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不断地高涨。1913年,当德国全面超越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时,德意志的战车启动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
——《大国崛起》解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德国崛起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崛起对国际关系和中国的影响。

2.单选题(共17题)

4.
在20世纪上半期,有两个国家扮演了主要的世界革命者的角色。是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公然向现存世界秩序挑战;则是首先抢占道义制高点,充当意识形态挑战者,与此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分别是
A.美国和苏俄B.德国和苏俄C.德国和美国D.苏俄和中国
5.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19世纪末)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几乎均已为人所知,也都或详细或简略地被绘制成地图,除了无关紧要的例外情形,探险不再是‘发现’,而是一种运动挑战……”上述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D.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6.
20世纪前半期,随着战争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日益密切,技术创新不再只是一种商业活动,它同样会发生于诸如医疗和战争之类种种非商业活动中。这里强调的技术创新( )
A.脱离商业活动B.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
C.与战争联系密切D.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7.
俾斯麦曾说:“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这“两个大国”在一战前最有可能是
A.俄国和奥匈帝国B.英国和德国C.法国和俄国D.英国和法国
8.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A.力图保持欧洲大陆大国之间的势力均衡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实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
9.
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没有一个列强是知足的。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
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
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
C.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
D.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
10.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名言是“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这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强烈的
A.军国主义B.霸权主义
C.极端民族主义D.乐观主义
11.
下图反映了一战爆发前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图中“▲”处应填入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12.
“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这种“过时”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
13.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路易十六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14.
1916年2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利(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于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袂投入战争,惟恐或后。”这说明
①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②意大利在战争前保持中立
③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
④一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被称为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世界性战争。形成“世界性”这一现象,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飞机、坦克等新科技的使用为“世界性”战争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B.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影响力一定会非常大
C.20世纪初世界已经基本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D.世界殖民霸主英国与新兴工业强国德国之间的矛盾尖锐
16.
“(19世纪末)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几乎均已为人所知,也都或详细或简略地被绘制成地图。”对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争夺加剧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迫切需要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
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
④英德矛盾激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
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19世纪中期又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俄国,之后又长期遏制法国的影响,防止法国称霸欧洲,20世纪初又同法国结盟。这些变化说明
A.英国的对外政策没有连续性
B.英法两国的利益没有共同之处
C.英法两国互相利用
D.英国对欧洲大陆一贯奉行均势政策
18.
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打算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对德作战
B.英国打算为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
C.英国打算以武力逼迫德国遵守《凡尔赛和约》
D.英国打算以武力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
19.
“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
A.十月革命
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20.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社会各个阶层的对立一时间被忘却……所有的市民相互合作,这些事情都被美化了。”作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
A.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自由民主理想的扩张
C.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
D.狭隘民族主义的泛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