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390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19世纪末20世紀初,帝国主义国家海军军备竞赛愈演愈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世纪90年代后期起。德国开始建造海军,对英国海上霸权乃至本土安全形成严重的威胁,德国于1898年和1900年通过两个海军法案。德国海军预算1900年为740万磅,1910年为2060万磅,1914年为2240万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海上力量崛起的条件。分析德国的该举动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1922年《五国条约》规定的五国战列舰总吨位限额(单位:万吨)
 





主力舰
52.5
52.5
31.5
17.5
17.5
航空母舰
13.5
13.5
8.1
6
6
 
(2)指出《五国条约》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条约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2.
***和罗斯福均是世界伟人,其历史贡献,其观察力,其预见力令人叹为观止。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1936年夏,美国记者斯诺来到陕北,***与他进行了几次长谈,指出:“日本的侵略不仅威胁了中国的和平,也威胁了世界的和平,尤其是太平洋上的和平。”“日本帝国主义者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敌人,而且也是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敌人,特别是英美法苏等在太平洋上有利害关系的国家的敌人。”表明苏维埃政府与中国人民希望联合所有国家民族、各党派及民众组织,成立联合战线,共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愿望。斯诺在陕北停留了四个月,后来他写了《西行漫记》一书,向世界真实地介绍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
——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纵横))》
材料二 在1937年3月5日的防疫演讲中,罗斯福指出,西半球无法避免战争,美国也不能。“爱好和平的人必须共同努力,起来制止那些破坏条约,不顾人类天性制造混乱的国家,仅仅依靠孤立和中立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
——百度新闻
(1)斯诺到访陕北时,中国国内的抗战局势如何?1936年夏之前,***为实现成立联合战线,共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愿望进行了哪些努力?
(2)罗斯福和***的共同担忧(材料划横线部分)在哪个历史事件中得到了证实?分析他们能得到这样认识的共同因素。
3.
詹天佑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家作育人才,不惜巨帑,送尔等肄业。……但要思出洋本意,是令尔等学外国功夫,不是令尔等忘本国规矩。是以功夫要上等学习,规赶要不可变更。……即将“四书”温习,或互相讲论,日计不足,月计有余……
——驻洋肆业局吴子登向全体留美动重发出的一份谕告(1880年)
材料二 此项路工,实关大局,在为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债重外人,引以为耻!
——《隧道工程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政府派遣詹天佑等留洋的目的。
(2)指出材料二中铁路通车所指的铁路名称和通车时间,并从经济角度简要分析材料二中铁路通车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梵蒂冈面积为0.44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领土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宫和梵蒂冈博物馆等。国界以梵蒂冈古城墙为标志。人口0.1万,其中常驻人口仅540人。
材料二 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建设过程中,新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同天主教会的反动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人文主义者和教会都要求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塑造这座大教堂,这场争夺的过程生动地反映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曲折,反映了全欧洲重大的历史事件,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许多特点。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材料三 圣彼得大教堂是其他教堂之母,所以它必须有柱廊,表示它像母亲一样伸出双臂,接受天主教徒,坚定他们的信仰;把异教徒重新聚集到教堂中来,并用真正的信仰去启迪无信仰的人。
——贝尔尼尼
(1)请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简要介绍罗马其中两处的景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圣彼得大教堂有何建筑风格,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柱廊的宗教寓意反映了什么问题。

2.单选题(共25题)

5.
《拿破仑法典》记载:“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物之所有权,不问其为动产或不动产,可扩大到该物由于天然或人工所产生或附加之物。这种权利称为添附权。”该《法典》体现拿破仑
A.重商主义思想
B.肯定法国革命后的财产关系
C.契约自由原则
D.维护其军事独裁统治的需要
6.
有学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才是他一生思想和事业的真正转折点,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正转折点。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C.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D.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
7.
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而不在于生存”“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的东西”。这反映出他
A.思想中有进化论的成分
B.思想中包含理性的内容
C.注意到对自然界的探讨
D.比较看重教育的现实作用
8.
以下摘录的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部分内容,其中代表世界发展进步方向的有

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领海以,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崛起》指出:“张伯伦(1937年任英国首相)的“贡献”是,愿意考虑欧洲本身的领土变更,以加速对德让步的步伐。”张伯伦执政时期英国对德国的“贡献”有:
①德国出兵莱茵非军事区,没有反击
②德国吞并奥地利,平静接受
③慕尼黑阴谋,出卖他国利益
④对德宣而不战,错失良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
1932年,由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纳粹是德语“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两字缩写的音译。上述材料说明
A.纳粹党具有极强的军事侵略性
B.经济大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
C.纳粹党上台具有一定社会基础
D.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
11.
巴黎和会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警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俄国布尔什维克已经革命成功,德国的革命烈火正在熊熊燃烧,整个欧洲的反叛情绪在高涨…别把德国逼到布尔什维克那边去!”劳合·乔治的真实用意是
A.吞并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B.制裁甚至肢解德国
C.扩大影响力,称霸世界
D.维持欧洲大陆均衡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将法西斯战犯起诉为:“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其中“违反人道罪”指战争发生前和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以下可以作为该罪行证据的史实是
①德国建立奥斯威辛集中营
②日本突袭珍珠港
③日本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
④德国对英国实施“海狮计划”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
二战老兵贝克绘制了一张自己经历的战争行程图,图中他的足迹按时序先后走过波兰、荷兰、比利时、奥地利、苏联、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等8个国家。贝克是二战时期的
A.英国士兵
B.法国士兵
C.德国士兵
D.苏联士兵
14.
(加试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北部硝烟弥漫。对发生在下图甲区域的战役解读正确的是

①标志着西线进入持久的阵地战
②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③德军意图通过此战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④英法联军为了牵制德军发动这次战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
《国际联盟盟约》中宣称:“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下列最能体现国联实践这一宗旨的条约是
A.《四国条约》
B.《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C.《九国公约》
D.《日内瓦议定书》
16.
巴黎和会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与《四国条约》同意互相尊重各方在太平洋“岛屿领地”上的权利,实际上是
A.尽可能地维护殖民利益
B.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C.最大限度宰割战败国
D.维护和尊重殖民地的主权
17.
下面是一战时期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百万吨)变化表。它反映了
A.帝国主义大战日益白热化
B.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C.帝国主义大战已发生转折
D.美国的参战具有重要影响
18.
下图反映了1939年10月波兰的境遇。与此局面没有关联的是
A.《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B.苏联乘机建立东方战线
C.是苏德战争初期苏联失利的原因之一
D.《慕尼黑协定》
19.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列强仍然统治着世界,但战后兴起了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是帝国主义所无法摆布的。这两股政治力量是指:
①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及无产阶级革命
②美国、日本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
③第一个世界性国际组织国联的建立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0.
抗战爆发后苏联对国民党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援助,对中共的革命武装却基本没有提供军火方面的援助,只提供些中文版的斯大林、列宁著作等。于是一些共产党员抱怨:“书籍给了无产阶级,军火给了资产阶级”。苏联上述做法的主要意图是
A.促成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紧密合作团结抗日
B.希望与国民党政府建立了较亲密的外交关系
C.支持国民政府抗战,牵制日军北上进攻苏联
D.扩大在中国的影响力,维护在华的既得利益
21.
下图是一幅美国人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漫画,标题为《一块一块》。它不能反映的是
A.美国对日侵华的忧虑
B.日本占领中国的意图
C.美日联合共同侵略中国的意图
D.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2.
到了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完成后,不少人开始回顾起“为他们海外扩展开辟道路”的克伦威尔。这主要是由于他
①颁布了《航海条例》
②与葡萄牙等国签订商约
③抵制法国的“大陆封锁令”
④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
23.
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倡导“回到纺车去”,其实质意义是
A.提倡自然经济反对世界市场的扩展
B.恢复手工生产抵制西方物质文明
C.发展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土布经济
D.振兴印度经济建立平等和谐社会
24.
下图是宋庆龄为孙中山守灵照片。下面挽联上书写:“功高华盛顿,识迈马克思,行易知难,并有史言传海内”。若为此联进行注释,可选的事例有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提出“实业救国”
③进行国共合作
④发动北伐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25.
唐太宗时期,在某一地区实行“授以生业、教之礼仪……选其酋长”,“子孙世袭,各安其居,不编户籍、不上贡赋”的政策。这一地区主要在
A.吐蕃地区B.东突厥地区C.西突厥地区D.西南夷地区
26.
乔治・华盛顿被人们称为“美国国父”,他为美国的建立与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1776年,率军解放波士顿
②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是他戎马生涯最辉煌时刻
③1781年率军取得约克镇战役胜利
④1787年主持制宪会议,通过联邦宪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
康熙帝曾说:“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他的“修德安民”思想在民族关系问题上的表现,包括
①南巡曲阜祭孔,亲书“万世师表”
②延揽汉族文士,恢复开科取士
③设立“木兰围场”,协调民族关系
④平定“三藩”,维护国家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8.
“从外观上看……呈现的是盛世的恢宏气势,椭圆的结构……罗马建筑师融合了古希腊的建筑艺术……使这座雄伟的建筑呈现出秀巧和柔美的一面,而人们在这座庞然大物般的建筑面前也能感到亲切和悠然自得。”该材料描述的建筑
A.既是宗教圣地又是文化中心
B.是古罗马最宏伟壮观的建筑
C.巧妙利用地形进行建筑布局
D.集柱式与圆顶式风格于一体
29.
泰山其文化价值体现在佛教、道教、封禅以及世代歌咏、吟涌文化的同为一体。结合登山线路格局的变换,对泰山的封禅祭祀包括酝酿、登天和抵达仙境三个阶段。这突出了文化遗产
A.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
B.范围上的完整性
C.内容上的丰富性
D.影响上的广泛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