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课时训练:第一单元 第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3880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8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除却战场上的伤亡人数外还有数千万人死于饥饿、营养不良和流行病。1918年春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严重的一次流感,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人们由高烧病例而死亡,据统计,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仅印度就有700万人死亡,西非夺去了100万人生命,大平洋岛屿总人口的25%死亡,到1919年中期此次流感消失时,它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超过了一战四年的死亡人数。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此次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的海路文通和海上贸易可能促进了这种传染病的蔓延,所到之处带来了快速死亡。此流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没有额外的兵力再作战。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18年流感爆发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亿万富翁们……发财最多。他们把所有的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他们掠夺了数千亿美元……每一块美元都有血迹,都有一千万死者和二千万伤者……所洒下的鲜血。
——列宁
材料二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各交战国军队几乎所有的运输车辆都是马拖的,卡车只是刚刚开始使用。宣战时,英国陆军部一共只有80辆卡车。马恩河战役最紧张的时刻,法军为尽快封堵战线缺口,竟征调了巴黎的出租汽车载运士兵上前线。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主力是骑兵和步兵,人和马的体力是有限的,无法承担高强度的行军作战。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四个轮子代替了两条腿,步兵向摩托化转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指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2)“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指的这个“开端”的含义及当时促成这一“开端”的有利因素。
(3)材料三说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具有哪方面的积极影响?就这一积极影响,请再举一例。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作家被称为“迷惘的一代”,是盛行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学流派,属于这个流派的大都是青年作家,他们对战争厌恶、恐惧,但又找不到思想出路。他们不相信资产阶级虚妄的道德标准,常常按自己的本能和观感行事。海明威真正闻名并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是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运动在英国广泛兴起。20世纪30年代,面对现实的困惑……英国人对国联的信任度一再降低。和平主义者针对时局做出了极端的反应,即拒绝一切战争,不惜任何代价保住和平,即使损失自己的利益。为此,英国人成立多个“和平组织”,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革命史观和社会史观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英国和平主义运动的起因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2.单选题(共19题)

4.
战争是具有破坏性的,但战争在不经意中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下列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历史前进”的是
①战后飞机、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②战后欧美一些国家的妇女取得普选权③促进各国政府职能的调整,使得政府办事高效、快捷④为了协调各国的矛盾冲突成立了国际联盟
A.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
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一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但实际上,从全球史观点来看,一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粗看一战后“欧洲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的主要依据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欧洲为中心
B.国联由英法操纵
C.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巩固
D.欧洲的海外殖民体系进一步扩大
6.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其中正确描述是
A.西欧交战国的经济受到重创,但战后迅速得以恢复
B.英国依然保持着世界工业第一强国
C.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D.日本经济在大战期间停滞不前
7.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西方衰落”的开始,刺激了西半球和远东的世界权力中心的成长。这里的“世界权力中心”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A.美国和中国
B.苏俄和日本
C.美国和日本
D.苏俄和中国
8.
“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K.M.潘尼卡界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依据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是主要的分赃国
D.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9.
“一战”对欧洲带来的影响有
①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欧洲许多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②欧洲不再是世界格局的中心
③在世界上的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
④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政治打击最为严重的事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
B.德国十一月革命
C.匈牙利革命
D.波兰独立
11.
有人说,“一战”摧毁了一个旧世界,催生了一个新世界。这里的“新”不包括
A.出现了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B.英法美等战胜国经济迅速发展
C.亚、非、拉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
D.西欧衰落,美日崛起
12.
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中指出“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
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1861年改革
D.日俄战争
13.
战争是具有破坏性的,但战争在不经意中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下列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历史的前进”的是
①战后飞机、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②战后欧美一些国家的妇女取得普选权
③促进各国政府职能的调整,使得政府办事高效、快捷
④和平主义思潮盛极一时
A.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
对一战的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B.使欧洲工业发展倒退18年
C.战争引起的饥饿和灾荒夺去比阵亡还多的人的生命
D.法国作为战争主战场,损失尤为惨重
15.
一战后,欧洲相对衰落体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①经济衰退
②信仰出现危机
③政治危机
④对殖民地控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
以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有关英国妇女地位的两份资料。资料甲(来源于一份地方报纸):“女性还不明白一件事:她们已经不太可能再从事那些有薪资的工厂工作。先前离开家庭杂事进入工厂的女性,如今被要求回到她们原来的锅、盘世界中。”资料乙(来源于一位现代史家的讲话):“把选举权视为是对战争中女性作出贡献的报偿,这是很简单的解释。实际上,仔细研究后会发现,战争带来的改变不多。那时报纸报导女性得到热诚欢迎,但在农场、医院和工厂,她们都被痛恨敌视。”对以上两份资料的见解,下列叙述何者为宜?
A.甲的观点和乙观点互相有矛盾
B.甲和乙认为大战改善了英国女性的经济地位
C.甲和乙认为大战改善了英国女性的社会地位
D.甲和乙认为战后社会对英国女性的看法未真正改变
17.
以下有关首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
B.战争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C.马恩河、索姆河战役都发生在西线战场
D.战争进入僵持局面,对同盟国十分有利
18.
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对此表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法国
1:28
英国
1:57
德国
1:32
俄国
1:107
 
A.战争中俄国人口伤亡最少
B.战争中德国人口伤亡总量仅次于法国
C.战争中法国人口伤亡比例最高
D.战争中英国人口伤亡数量比俄国多
19.
“一战”造成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以下哪一项不是西欧衰落的体现:
A.西欧各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大幅下降
B.欧洲人的精神受到重创,充满幻灭感与危机感
C.西欧失去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心位置
D.英国成为债务国
20.
一战后,战胜国声称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领土问题,下列各项,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波兰走廊”的划定B.捷克斯洛伐克独立
C.对德国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D.佛朗哥政权的建立
21.
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有这样一段解说词:“1871年,奋发图强半个多世纪的德国终于统一。……它在和平的环境中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但是,当它试图为自己争取阳光下的地盘而发动战车后,则一败涂地。”这里“一败涂地”的战争指
A.反法同盟的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普法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2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一共有850万14—18岁的青年被动员到前线,其中有131万人永远没有回来,战争爆发仅两个月,已经有25万法国士兵马革裹尸。战争还使法国的工业系统遭受重创,国民财产损失不计其数。”使法国遭到严重损失的原因有
①法国北部是主要交战区
②旷日持久的阵地战
③新技术武器巨大的杀伤力
④法军战略严重失误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