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浙江瑞安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385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5/11/2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到: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至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会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二 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成功地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中还包括了一项条约,规定签字国不得增加在西太平洋的基地设施和防御工事。英国保证在香港及东经110°以东区域均不建立或扩建海军基地。美国对此深为沮丧,因为它无法将夏威夷群岛以西的任何基地建为可支援舰队作战的大型基地了。事情看似公平,一旦战争爆发,日本所处的天时地利便可以占据优势,可以迅速将兵力投送到西太平洋的任何角落。历史,又一次不幸言中了。
——摘编自王连元《美国海军争霸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提出裁减军备计划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的依据。“历史,又一次不幸言中了”的“言中”是指何事?
(2)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辩证评价《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2.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国内政策而论,拿破仑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开明专制君主。……虽然他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但统治效率很高。……拿破仑这些实在的成就使他受到普遍的欢迎。虽然也存在着渴望复辟旧制度或是认为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的政敌,但是大多数人则都因为他结束了骚乱和建立起了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而向他欢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三: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拿破仑为“建立起了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依据材料二,概括促成拿破仑称帝的因素。(4分)
(2)材料三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认为,华盛顿实际上具备称王的条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在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有哪些?(2分)
3.
(8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82年第5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影片《甘地传》获得八项大奖,上台领奖的人强调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材料二  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悼念文章布满各地大小报章。有个叫卢绍稷的人,发表了《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华盛顿为独立而争,先生为三民主义而斗,四十年如一日,几死者十余次,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领奖者为什么强调“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4分)
(2)孙中山、华盛顿被并称为“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4分)

2.单选题(共21题)

4.
克伦威尔统治时期,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所体现的是( )
A.殖民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
B.殖民主义的屠杀掠夺政策
C.工业资本的自由贸易政策
D.金融资本的垄断贸易政策
5.
“我们对待外国应遵循的最高行动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贸易关系时,应尽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联系”。这句话最可能出自( )
A.华盛顿的告别辞B.拿破仑“大陆封锁令”
C.英国《航海条例》D.甘地《我体验真理的故事》
6.
亚里士多德曾对一位学生说:“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这句话,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那一学说(    )
A.政治学说B.教育学说C.伦理学说 D.逻辑学
7.
1940年6月10日,罗斯福在费吉尼亚大学演讲时愤怒地指责一个国家说:“1940年6月10日这一天,手持匕首的人从背后对他的邻居捅了一刀!”他指责的是
A.德国采用闪电战,进攻波兰
B.苏联趁火打劫,入侵波兰
C.日本全面侵华,发动“七七事变”
D.意大利趁哄打劫,对法国宣战
8.
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纷纷亮相战场。英国首次使用下图中的武器是在: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
9.
“一战”对欧洲带来的影响有
①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欧洲许多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②欧洲不再是世界格局的中心
③在世界上的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
④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
丘吉尔在他的《二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丘吉尔此话强调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有其偶然B.“二战”的发生绥靖政策有很大责任
C.各国局部反法西斯没有坚定的决心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是法西斯
11.
1907年,英、法、俄三国调整关系,正式建立协约国军事集团。它们针对的对象是(    )
A.德、奥、意B.德、美、奥C.日、奥、意D.德、奥、比
12.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以下材料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敌对国”指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 ②威尔逊的参战演说发生在1914年
③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推动了美国参战 ④美国参战后与英国协同作战
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3.
法国总统克里孟梭在巴黎和会的开幕词中尖锐刻薄地讽刺德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会上法国要求(   )
①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 ②收回阿尔萨斯-洛林 ③建立法国保护下的“莱茵共和国” ④取得德国的萨尔区
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②④D.②③
14.
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进行国际审判,受审人员包括东条英机,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等对中国和亚洲乃至全世界犯下累累罪行的战犯。这次军事审判的重要法律依据是(    )
A.《凡尔赛和约》B.《洛迦诺公约》
C.《国际联盟盟约》D.《非战公约》
15.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兵分三路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下列关于苏德战争的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战争初期苏联丧失了欧洲部分的大片领土
B.战争爆发后,英美等国立即宣布支持苏联,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德军的强大攻势使莫斯科城一度沦陷
D.苏德两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较量中发生了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
16.
苏联元帅朱可夫在回忆录中记载:“蒙哥马利……跟我谈起了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情况。在他的概念里,这两场战役具有同样的意义。”这两场战役的相同意义在于(    )
A.是结束战争的标志性战役
B.使法西斯军队完全丧失战略主动权
C.使战场局势发生根本转折
D.宣告德国“闪电战”的破产
17.
二战时期,为瓦解对方军心,交战各方都制作了许多带有心里攻势的海报。下图(《葬礼》)海报中,古德里安、伦德施泰特等德国高级将领,抬着上面写着“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大地上狼狈溃逃。下列对该海报的叙述明显不正确的是(    )
A.该海报很可能是由苏联方面制作的
B.该海报揭示了德国在战场上的重大失败
C.反法西斯国家军民的奋勇作战使海报内容成真
D.战时海报的宣传内容没有任何可信性
18.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最终这只“火药桶”的引爆地点在( )
A.英国B.德国
C.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D.塞尔维亚
19.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会后,某国外交官义愤填膺地说:“如果你们牺牲了我的国家而能保住世界和平,我将是第一个向你们欢呼的人;但是如果不能,那么,先生们,愿上帝拯救你们的灵魂吧。”这位外交官的祖国是( )
A.波兰B.奥地利
C.捷克斯洛伐克D.苏台德地区
20.
1940年7月,德国展开对英国的闪电空袭。英王乔治六世带着妻子,冒着生命危险去视察被轰炸严重的城市。他还5次到国外巡视战场,体恤军情,鼓舞士气,人们亲切地称他为“不下火线的国王”。从上述情景中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有(    )
①二战期间英国国王重掌行政权
②英国全民同仇敌忾,坚决抵抗侵略者
③法西斯的侵略造成了无辜平民的大量伤亡
④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1.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曾说:“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英美盟军在欧洲发动的重大军事行动是(    )
A.巴巴罗萨计划B.霸王行动
C.海狮计划D.“火炬”计划
22.
劳合·乔治在《丹枫白露备忘录》中写道:“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合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下列德国的“报复”行为发生最早的是
A.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B.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C.公然派兵干涉西班牙内战D.出兵吞并奥地利
23.
下列《九国公约》的条款,为列强共同侵略中国而安排的有(   )
①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②给予中国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③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④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24.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