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辽宁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383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7/2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惟有中国文化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趣。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材料二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居住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这也是我国古长城沿线。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就会影响到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中国历史上几次农牧民族军事对峙,比如北方十六国与南方东晋政权的对峙,北朝与南朝的对峙,辽、西夏和金与两宋的对峙等,都是伴随着塞冷期的到来而形成的。每当寒冷期到来,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继而导致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在人力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古代,人口的迁移客观上加速了迁入地生产的发展。因此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就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恰好与三个寒冷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哈。
(2)将材料中揭示的因果关系在下列图中标示出来。
材料三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供应)诸费,以及土供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立法颇为简便。
——《明史·食货志》
(3)材料三反映的是明朝实行的哪一赋税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四 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纳也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仁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清时期阻碍新经济因素发展的原因?新经济因素成长缓慢,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危害?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占区:成立非纳粹化法院,共审理超过900,000宗案件。德国成年人均需要填写一张问卷,据此来划分填表人的身分:主犯、从犯、轻从犯、随大流者和无罪。划分的基础是1946年实施的《解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第104号法》,也正是通过该法,德国当局被委托实际执行非纳粹化运动。到1948年美方的非纳粹化热情明显下降,因为冷战开始了。为了尽快结束非纳粹化,美方采取了很多仓促的措施,引致了很多有问题审判结果。
法国和英国占区:实行比美国平静得多的非纳粹化运动,范围也有限,其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更替上层组织方面。英国的划分系统分为1-5级,3-5(轻罪)会送交非纳粹化委员会审理。
苏占区:直接由苏联特务机构内务人民委员会监督。政府部门中的纳粹党的骨干及其组织被清除,甚至被送入特别营房……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苏占区的非纳粹化更侧重于从根本上铲除纳粹政权及军国主义的主要支持者——容克贵族阶层,其主要方式是通过土地国有化以及把容克贵族的主要聚居区东普鲁士的大部分割让给波兰,并通过波兰政府对割让区进行种族清洗完成。
——整理自维基百科《德国非纳粹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非纳粹化”的背景并归纳其主要内容。(7分)
材料二盟国通过对德国民主化改造,使德国人民接受民主思想,建立民主制度……盟国对德国进行非纳粹化运动,使得大多数德国人对自己民族所犯的罪行有深深的负疚感。历届政府元首和首脑都能坦然承认纳粹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罪行。德国人认识到经济是最大的政治,衡量国家强大的标准是经济力量而不是军事力量。联邦德国走上了和平民主的现代化道路。
——陈晓律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之西欧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德国“非纳粹化”。

2.单选题(共43题)

3.
下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邮票中心印有“抗战救国”字样。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并列。这幅邮票的发行表明(   )
A.美国支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B.中美的三民主义一脉相承
C.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D.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美国支持
4.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为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改良,扩大国际影响,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南京国民政府在医疗卫生、水利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与国联进行初步的技术合作。”这段材料说明(  )
A.国联在某些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B.国联是英、法操纵的政治工具
C.中华民国在某些方面听命于国联
D.国联控制了中国的文化教育
5.
1943年11月28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其间以政治收获为第一,军事次之,经济又次之,然皆获得相当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政治成就应是(  )
A.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公认
B.中国正式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中国与美、英、苏等国筹划成立联合国
D.美国修改“中立法”,开始援助中国抗战
6.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7.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
8.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
9.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洲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10.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内,官营手工业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
②主要生成武器和共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11.
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集体耕作
12.
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瓷器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五彩瓷
②白瓷
③青花瓷
④珐琅彩
⑤青瓷
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⑤③④①②D.⑤②③①④
13.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租佃制经营方式推广
B.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14.
明朝中后期,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主导地位。主要反映了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私营工商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
C.明朝政府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D.国家对工商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15.
按使用出现的先后时间依次排列下列三种冶炼燃料,正确的是(  )
A.木炭、焦炭、煤B.焦炭、煤、木炭
C.木炭、煤、焦炭D.煤、木炭、焦炭
16.
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指出当时经济突出特点是
A.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B.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C.区域性经济分工的扩大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17.
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青铜器展品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如果外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繁荣时期,你的回答应该是
A.新石器时代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
18.
对比图1与图2,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
B.“草市”盛行,集镇兴起
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D.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
19.
下图为1870年和1914年英、德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比重变化示意图。根据你对当时历史的了解,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德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英国
B.经济竞争使英德关系变得紧张
C.经济竞争引发了英德激烈的军备竞赛
D.英国在世界市场上面临激烈竞争
20.
在历史上经常会发生为他人做嫁衣的故事。美国是国际联盟的积极倡导者和组建者,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成为英法两国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这种情况说明()
A.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
B.英法的经济实力仍比美国强大
C.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
D.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心在拉丁美洲
21.
历史上欧洲版图的变化往往与大规模战争有关。与欧洲国家数量骤然增加有关的战争是
A.拿破仑战争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22.
1941年12月7日清晨7时55分,日本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用舰载机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美军疏于防范,损失惨重。第二天,美、英对日宣战。珍珠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企图建立亚太地区霸权B.日本为了取得战争主动权
C.英、美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D.美国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
23.
“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该引文出自
A.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B.国际联盟盟约
C.“十四点和平纲领”
D.《九国公约》
2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划分了势力范围和殖民地,先后形成了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这两个体系的共同点是
A.都是战胜国处置战败国的结果
B.都是帝国主义宰割殖民地的结果
C.帝国主义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
D.都扶持建立了一些新兴民族国家
25.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A.③②④①B.④③①②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
26.
一位***克里孟梭D.意大利首相奥兰多
27.
在近现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是
A.反法同盟战争
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28.
二战时期,同日本作战的美军在一张传单上这样写道:“日本军部首脑将为挑起的这场战争负责。”当时日本的军部(  )

①左右着日本的政局
②是指日本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
③全面对政府负责
④是日本法西斯政策的推动者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9.
德国法西斯上台前,宣扬“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犹太人和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这说明(  )
A.法西斯势力打出社会主义旗号以拉拢工人
B.法西斯势力准备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C.法西斯势力打出民族主义旗号以蛊惑人心
D.法西斯势力与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一致
30.
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尚未结束时,德国参谋长毛奇说道:“我们一定会在东方和西方的战斗中窒息而死。”这是因为(  )
A.英法联军打击德军
B.俄军在东线战场击败奥军
C.日本出兵中国并占领青岛
D.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31.
《非战公约》的签署有利于(  )
A.解决军备竞赛问题B.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C.废除国家的战争权D.提高德国的政治地位
32.
1914年8月,德国皇帝向军队夸下海口:“你们将会在树叶落下之前返回家中。”他的这一许诺宣告破产是在()
A.马恩河战役后B.索姆河战役后
C.凡尔登战役后D.日德兰海战后
33.
下表内容与20世纪初的国际格局有关,请指出其中对史实推论错误的一项是()
A.AB.BC.CD.D
34.
下表是德国大选主要党派拥有议席表,据此可以得出法西斯势力上台()
A.通过国会大选和平上台B.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C.受到其他党派的联合反对D.开始对内专制对外扩张
35.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A.促进了社会生产的进步
B.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C.传播了社会主义的观念
D.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36.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欧洲,“民族情绪远远超过对自由的热爱,人们都愿意怂恿统治者去粉碎那些非我族类、语言有异的其他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这不能表明(  )
A.极端民族主义泛滥B.民众积极支持战争
C.民族主义开始兴起D.民族主义走向畸形
37.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Europebecamea“powderkeg”,waitingforthesparkthatmakeitexplode。点燃欧洲“火药桶”的这颗“火星”是(   )
A.德奥缔结了军事同盟条约B.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C.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D.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38.
通过下图,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帝国主义国家积极扩军备战
C.帝国主义国家军事同盟的形成
D.英国放弃了欧洲大陆均势政策
39.
迄今为止,战争与和平的话题被谈论了几个世纪。下列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给人类造成破坏和灾难
B.严重削弱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
C.促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D.促使苏联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40.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出现转折时,联合抗击法西斯侵略的主要国家是(  )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41.
下列有关到20世纪初才出现世界性战争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体世界形成
B.科学技术为世界性战争提供了必要手段
C.少数大国成为拥有全球性利益的大国
D.欧洲的衰落极大地影响到国际关系
42.
观察下列各幅图片,相关事件所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改写了《凡尔赛和约》的相关规定
B.有力地冲击了凡尔赛体系
C.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复兴
D.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43.
从1945年11月开始的对纳粹战犯进行了为期长达10个多月的纽伦堡审判,法庭起诉书指控被告犯有人道罪的罪行。下列史实可以用于法庭证据的是
A.
B.
C.
D.
44.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45.
1930年6月,美国国会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3.选择题(共3题)

46.已知集合A={1,2,3},集合B={x|x2=x},则A∪B=(   )
47.已知集合A={1,2,3},集合B={x|x2=x},则A∪B=(   )
48.向100m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3molCl2.反应后溶液中Br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43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