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5382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5/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苦苦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普遍和平必将随中国的新生接踵而至。一个从来也梦想不到的宏伟场所,将要向闻名世界的社会经济活动而敞开。
——孙中山《1904年给美国人民的一封信》
材料三: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就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这场前无古人的伟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从蹒跚学步的幼年迅速成长起来,经历过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考验。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军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光明日报2013年)
材料四: 纵观历史,中国大多时候是个以经济为中心的陆权国家。按今天的地缘政治看,中国的崛起特别明显地表现在欧亚大陆,那里远离美国强大的舰队和华盛顿的太平洋周边盟友。美国若要正确把握中国的地缘政治和战略崛起,就有必要更加关注中国在中亚影响力的扩大。其实,中国若能挑战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力量,正是因为巩固了在中亚的地位,觉得侧翼陆上更安全了。
——美媒《中国不经意间成为"中亚帝国"》(2012年10月26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是一次“灾难性的战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04年以后孙中山是如何实践“中国梦”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革命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了哪些探索?
(4)根据材料四,指出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的观点是什么?你怎样评价这一观点?

2.单选题(共28题)

2.
《法律与人权》一文中作者引用了古罗马法学家的名言“公正的人就是遵守法律的人,法律必须看得见,司法必须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古罗马最早实践上述观点的是
A.万民法
B.公民法
C.《十二铜表法》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3.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虽然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在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发展经济
B.武力掠夺
C.科技强国
D.制度创新
4.
1870年9月,普鲁士军队打败法国军队,俘虏法国皇帝。1871年初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
A.出现了统而不治的君主B.接受了《凡尔赛和约》
C.建立了对议会负责的政府D.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5.
某国家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为后世学者所称道。下列各国政体中具备上述三大要素的是
A.美国的联邦共和制B.英国的君主立宪制C.法国的议会共和制D.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6.
小明同学在探究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时搜集到以下法律内容:立法权由参众两院共同行使;总统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该宪法条文最有可能出自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国1870年宪法
7.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当凡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嫁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其突出体现了
A.彻底的反封建思想B.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D.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8.
1937年9月的《群众周刊》曾刊登了上海市各界救亡协会的一则贺电:“贵军受命抗敌,立奏奇功,挽西线垂危之局,破日寇方长之焰,捷报传来,万众欢腾。”“立奏奇功”指的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
9.
(题文)有学者认为这场革命“是19世纪初期以来工人运动的高峰与总结,它验证了马克思主义暴力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正确性,是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一次尝试,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次城市起义。”这场革命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巴黎公社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1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在那动乱的一九一七年的四月,吓得昏头昏脑的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今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当时在俄国掌握实际权力的是
A.沙皇罗曼诺夫王朝
B.工兵代表苏维埃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11.
2014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5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12.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会形式专题研究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于2018年2月25日公布。建国初期,我国在“依法治国”方面迈出的关键一步是
A.1949年通过《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13.
《人民日报》评论员曾经发文指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向世界贡献了具有中国智慧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答卷”这份答卷的“成功”之处不包括
A.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B.奠定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基础
C.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政治安定D.彻底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差别
14.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15.
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对这一伟大构想理解正确的是
A.接纳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
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
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更加灵活的策略
D.内地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16.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A.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B.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C.消除了政治腐败现象D.严重践踏了民主和法制
17.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三大外交政策,其中“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体现的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独立自主和不结盟
18.
“和谐世界”新理念是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总概括,下列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和这一理念相吻合的是
①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1955年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总理坚持“求同存异”
③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
④2001年成立领导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19.
邓小平在谈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提出:“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在这一精神指导下的外交活动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英经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
20.
1992年邓小平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汲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这一谈话的国家背景是
A.美苏冷战升级B.第三世界迅速崛起C.不结盟运动兴起D.苏东剧变
21.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的崛起
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D.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
22.
美国人布热津斯基在谈到美苏对抗时说:“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的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A.意识形态的不同
B.国家利益的冲突
C.军事力量的失衡
D.经济水平的差距
23.
二战后欧洲工人生活状况急剧恶化。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24.
下面与其他工具的种类不同是哪一个
A.筒车B.翻车C.高转筒车D.水排
25.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从诗中可以解读到的历史信息是
A.商品经济完全取代自然经济B.男耕女织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C.资本主义萌芽呈现强劲势头D.生产活动以村社为基本单位
26.
黄道婆之所以受人们尊敬和怀念是因为
A.为我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B.为我国古代棉织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C.传播中原文化、开创教育先河D.为我国制瓷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7.
下列手工业技术中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是
①珐琅彩
②秘色瓷
③唐朝丝织技术
④青花瓷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8.
据《礼记·典礼》记载:“天子之六工,日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这段文字反映的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状态是 ( )
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
29.
美国人布热津斯基在谈到美苏对抗时说:“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A.意识形态的不同B.经济水平的差距
C.军事力量的失衡D.国家利益的冲突

3.选择题(共3题)

30.

 2015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应邀到俄罗斯红场参加纪念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彰显国威、军威.仪仗队整齐列队时利用了光的(  )

31.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磷,处理污水时要不要去除磷,以下几种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32.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磷,处理污水时要不要去除磷,以下几种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