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课时训练:第一单元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382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于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一样。
——诺曼•安吉尔《大幻影》(1909年)
材料二作为判断一场争执的是非对错的法庭,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让那些深信战争能够裁决正义的人牢记,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的狡猾奸诈。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正是此案出具的用以判定罪责和处罚双方凶手的可怖判决书。
——大卫•劳合•乔治《战争回忆录》(1933~1936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军备竞赛”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理由。(不得摘抄原文)(7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1915-1916年的欧洲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战争已不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
一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请回答:
(1)材料所提到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当时欧洲人民对战争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战争的性质。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家
英国
沙俄
法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14
2.6
6
16
1
38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3350
1740
1060
290
30
30
殖民地人口
39350
3320
5550
1230
1920
970
 
材料二“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
材料三1902——1914年德、俄、法、英军费开支增加情况统计表
国家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军费开支增长率
270%
110%
80%
19%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在当时处于怎样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德国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这对英德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为实现上述要求采取了什么措施?

2.单选题(共18题)

4.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和平与文明的未来都取决于世界各大文明的政治、精神和知识领域之间的理解和合作。……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种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的保障。”以下叙述最符合作者本意的是
A.文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B.为避免战争,世界各大文明应该趋向统一
C.文明的冲突已经取代了政治的冲突
D.各种文明间的理解与合作是人类共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5.
“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由此而发动的战争指的是
A.中日甲午战争
B.克里米亚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6.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演说:“……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允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意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德国扩军备战、组建军事集团的根本目的是
A.帮助欧洲大陆弱小国家对抗英国霸权
B.维护欧洲大陆的和平与稳定
C.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
D.同英国争夺霸主宝座
7.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正确的是:
①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系
②从背景看交战各国都是非正义的
③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④“一战”的爆发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
……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段话的实质是
A.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B.与英国进行商业竞争
C.发展工业,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D.发动一场世界大战
9.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在议会发表演说:“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该讲话表明
A.德国要争夺世界霸权
B.德国要完成统一大业
C.德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D.德国走上了殖民扩张道路
10.
1913年英、美、德、法的实力对比表:
 




在工业产品数量上所占位次
3
2
1
4
在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2
 
上述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美德取代英法掌握了世界霸权
D.美英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11.
“这个同英法对立的是另一个资本家集团,这个集团更加凶恶,更加野蛮。这个集团的资本家走进资本主义筵席的时候,席位已被占光了。”(列宁语)这个集团是指
A.三国协约
B.三国同盟
C.国际联盟
D.轴心国军事集团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桶”的最主要原因是
A.该地区的民族矛盾长时期尖锐复杂
B.有的巴尔干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进行扩张
D.欧洲列强纷纷介入扩张自己的势力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等国的关系日趋紧张,欧洲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下列因素对世界大战的爆发起了推动作用的有
①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更加激烈
②两大军事集团的摩擦不断升级
③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使得信息传递更加便捷
④“民族优越论”在欧洲各国普遍流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
温斯顿·丘吉尔说:“如果英法联合仍然不能抵御德国,就必须再联合俄国。”英国放弃“均势”政策,转而与法俄结盟的直接原因是
A.英国军事力量明显削弱
B.英德矛盾急剧上升
C.英国霸主地位业已丧失
D.三国同盟已经形成
15.
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前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16.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这一举动招致了俄国的强烈反对。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俄国一贯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
B.奥匈帝国的举动触犯了俄国的利益
C.奥匈帝国的行为对德意志有利
D.俄国反对奥匈帝国插足巴尔干半岛
17.
奥匈帝国外长就叫嚣:‘到了该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候了’;德皇威廉二世也叫嚷‘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不发动(战争)就永远没有发动的机会了’。”材料中的“事件”是指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打响
C.列克星顿的枪声
D.慕尼黑协定签订
18.
某一时期,法国人高唱“不要忘记色当之役”,德国人宣称“我们的未来在海上”,俄国人扬言“保卫斯拉夫兄弟”。由此导致了
A.普法战争
B.克里米亚战争
C.日俄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9.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这两大军事集团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B.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20.
一战前,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这是因为
①英德是欧洲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英德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最激烈
③英德矛盾导致国际关系的新变化
④英德矛盾的激化直接导致了战争的发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
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B.三国同盟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德国闪击波兰

3.选择题(共2题)

22.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 )
23.

有一根5米长的塑料管,将4根这样的管子连起来,新的部件有多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