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卷历史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5380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政治民主化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东西方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时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妥协因而被认为是自由不得不付出、并且也值得付出的代价。就它与民主的关系而言,妥协与人民同意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是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
——摘编自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
材料二 中国从19世纪中叶走上变革之途,至20世纪上半叶,有几次现代化的良好机遇。统一的中央权力机构为自下而上的变革提供了保障基础,适时把握住这样的机遇,把传统的连续性和变革的突进性有机结合,进行结构性改革,社会变迁对社会带来的冲击将相对减小,社会也将在稳定与变革的互动状态下,迅速发展。但是外部条件的险恶与内部条件的限制,破坏了这种和平改良的可能性,逼使中国的变革走出另一条途径。然而中国现代化是一历史趋势,客观要求中国人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为此目标作出新的选择和探索。
——摘编自高华《中国近代革命史就是不断推翻旧政体重建新制度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几次现代化的良好机遇”,分析“逼使中国的变革走出另一条途径”的原因。

2.单选题(共20题)

2.
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的私人事务,梭伦甚至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公民人身自由受到限制
B.强调公民的责任意识
C.公民不愿参加政治活动
D.党派林立影响民主政治
3.
学者米健认为,“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即公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已势在必行。”材料最能说明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的完善
B.市民法不再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
C.罗马法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核心
D.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4.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私犯)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歌词的,处死刑。”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法律体系极其规范
B.注重保护公民人格权
C.极力维护贵族利益
D.限制了公民言论自由
5.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又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产生这种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D.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的影响
6.
1888年即位的新皇帝威廉二世与首相不和,迫使俾斯麦于1890年辞职。他曾说:“我认识到我身负严峻的任务,来拯救王位摆脱首相的巨大阴影……我把他打翻在地。”威廉二世这样做的宪法依据是
A.皇帝有创立法律之权
B.宰相在议会拥有绝对权力,对议会负责
C.皇帝拥有主宰议会的大权
D.宰相由皇帝任命并对皇帝负责
7.
英国议会在19世纪30年代通过的一部法案规定:“……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宜增加州郡之代表名额;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人数……”该法案
A.对工业资产阶级最为有利
B.使工人阶级获得了更多议席
C.忽视了对选民权利的保护
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8.
这次改革坚持两个原则:一是重新分配议席,取消了56个已经衰败的选区,在伦敦和其他新兴的工业城市设立40个新选区;二是更改了选举资格,大大增加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推动这次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议席名额分配不合理
B.圈地运动深入发展
C.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
D.工业革命的推进
9.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
C.促进了社会移风易俗
D.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
10.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A.建立民国就能取得革命胜利
B.禁止鸦片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C.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拜上帝教不利于发动人民
11.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12.
民国十三年,孙中山谈道:“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A.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
B.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C.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指导国民革命
D.中共接受民生主义的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13.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斗争实践,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并在某次会议上通过《xx会议宣言》指出:“当前的中国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前途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然后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这一宣言最早可能发布于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4.
187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这表明
①科学理论还必须在实践中丰富与发展
②无产阶级的暴力斗争和武装夺权不切实际
③革命导师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④马克思、恩格斯受巴黎公社失败影响改变了初衷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
长期以来,俄国二月革命被严重低估了。尤其是1938年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更是千方百计贬低二月革命的作用和意义。这主要是因为二月革命
A.不符合俄国历史发展规律
B.违背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
C.建立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制度
16.
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一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要在活动中实现合法化,仪式化。这些措施
A.提升了新生政权的国际影响力
B.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
C.强化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
D.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
17.
“它以制度的方式突出了族群、文化、宗教、习俗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差异,在承认民族多样性的前提下,实行民族合作。”材料中的“制度”
A.实现了国家的政治统一
B.是对历史传统的延续
C.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
18.
1970年10月下旬,尼克松在欢迎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的宴会上,第一次以美国总统的身份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这被认为是“意味深长的外交信号”。据此判断,美国
A.积极传递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
B.彻底改变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C.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
D.开始推进与中国新型区域合作
19.
1957年12月4日,时任锡兰(今斯里兰卡)总理的班达拉奈克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演说时说道:“如果我们不互相畏惧,不互相猜忌,如果我们觉得我们都是在不同方面增进人类幸福的人,而每个人都不想用武力强使别人接受他的意志——那就是万隆决议的精神。”这表明万隆会议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B.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岐
C.贏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可
D.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
20.
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该评论
A.反映了中苏结盟之后加快清除资本主义势力
B.说明近代以来民族革命尚未胜利
C.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表明抗美援朝战争迫在眉睫
21.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的影响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的宪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