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 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这个建筑的基础上则形成了一个十分高大的挡土墙,它支撑着一个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美]迪耶•萨迪奇•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回答:
(1)雅典露天剧场是当时社会繁荣的重要见证。当时的政府采取了哪些与此相关的措施?目的怎样?
材料二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历史上,故宫基本格局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建筑高大森严,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内廷建筑则庭院错落,自成体系,富于情趣。前朝后寝,分工明确,不得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回答:
(2)根据材料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它或许是英国通过建筑和特定样式来代表它自身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两排绿皮椅,坐度间距为两个半剑身……温斯顿•丘吉尔说道:“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物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丘吉尔概括了议会下院最为重要的两大特征:“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是穿过发言席的行为则需要慎重的考虑……其次,它的会议厅不用大到同时容纳所有的议员……否则十分之九的讨论将在拥挤而迫切的氛围中进行。”
——[美]迪耶•萨迪奇•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回答: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的知识概括英国现代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材料四 美国国会大厦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政治领袖患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罢免。……在美国历史上弹劾大多针对联邦法官,针对总统的只有3次。……虽然对总统的弹劾只有3次,而且除尼克松辞职外,无一人被罢免,但国会上这座白色建筑让每一任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大国崛起•美国》
回答:(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约束总统的权力”的?
材料五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建于1958年,整体风格庄严雄伟,壮丽典雅,富有民族特色。它由中央部分的万人大礼堂、北部宴会厅和南部人大办公楼三部分组成。万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的主体建筑,平面呈扇形,所有的座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一层座位为代表席,每个座位有电子表决器和12种语言的译意风。主席台600平方米,设座300个,有声、光、电设备。礼堂顶部有500盏满天星灯和一个巨大的红五角星,放出70道光芒,周围以葵花环和三层水波形暗灯槽,一层大于一层。

请回答:
(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和地位如何。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1)“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西江月·井冈山》 (1928秋)
(2)“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
(3)导致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何意义?2.单选题- (共16题)
① 必须通过国王的任命
②在议会选举中该党要成为第一大党
③成为某一政党领袖
④必须出自国王家族。正确的选择应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A. 共和制必被君主派推翻
B.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 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必然
D. 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A.从王明“左”倾统治到***的正确领导 |
B.从共产国际的领导到中共独立领导 |
C.从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到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
D.从力量的弱小转向力量发展壮大 |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马列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
③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⑤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A.②③④⑤ |
B.①③④⑤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④⑤ |
A.1984年7月1日、1987年12月2日 |
B.1997年7月1日、1999年7月1日 |
C.1999年12月20日、1997年7月1日 |
D.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
A.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发布的 | B.都代表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方向 |
C.都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精神 | D.都反映了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
3.选择题- (共9题)
在下列家谱图中填上正确的词
① {#blank#}1{#/blank#} ②{#blank#}2{#/blank#} ③{#blank#}3{#/blank#} ④{#blank#}4{#/blank#} ⑤{#blank#}5{#/blank#}
在下列家谱图中填上正确的词
① {#blank#}1{#/blank#} ②{#blank#}2{#/blank#} ③{#blank#}3{#/blank#} ④{#blank#}4{#/blank#} ⑤{#blank#}5{#/blank#}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blank#}1{#/blank#}错误发动,被{#blank#}2{#/blank#}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blank#}3{#/blank#}。“文化大革命”时期,{#blank#}4{#/blank#}遭到严重削弱,{#blank#}5{#/blank#}与{#blank#}6{#/blank#}被肆意践踏,{#blank#}7{#/blank#}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blank#}8{#/blank#}的提高和{#blank#}9{#/blank#}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blank#}1{#/blank#}错误发动,被{#blank#}2{#/blank#}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blank#}3{#/blank#}。“文化大革命”时期,{#blank#}4{#/blank#}遭到严重削弱,{#blank#}5{#/blank#}与{#blank#}6{#/blank#}被肆意践踏,{#blank#}7{#/blank#}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blank#}8{#/blank#}的提高和{#blank#}9{#/blank#}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