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湖北省长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5373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1/2/1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阅读材料
材料一 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这个建筑的基础上则形成了一个十分高大的挡土墙,它支撑着一个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美]迪耶•萨迪奇•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回答:
(1)雅典露天剧场是当时社会繁荣的重要见证。当时的政府采取了哪些与此相关的措施?目的怎样?
材料二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历史上,故宫基本格局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建筑高大森严,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内廷建筑则庭院错落,自成体系,富于情趣。前朝后寝,分工明确,不得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回答:
(2)根据材料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它或许是英国通过建筑和特定样式来代表它自身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两排绿皮椅,坐度间距为两个半剑身……温斯顿•丘吉尔说道:“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物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丘吉尔概括了议会下院最为重要的两大特征:“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是穿过发言席的行为则需要慎重的考虑……其次,它的会议厅不用大到同时容纳所有的议员……否则十分之九的讨论将在拥挤而迫切的氛围中进行。”

——[美]迪耶•萨迪奇•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回答: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的知识概括英国现代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材料四 美国国会大厦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政治领袖患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罢免。……在美国历史上弹劾大多针对联邦法官,针对总统的只有3次。……虽然对总统的弹劾只有3次,而且除尼克松辞职外,无一人被罢免,但国会上这座白色建筑让每一任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大国崛起•美国》

回答: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约束总统的权力”的?
材料五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建于1958年,整体风格庄严雄伟,壮丽典雅,富有民族特色。它由中央部分的万人大礼堂、北部宴会厅和南部人大办公楼三部分组成。万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的主体建筑,平面呈扇形,所有的座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一层座位为代表席,每个座位有电子表决器和12种语言的译意风。主席台600平方米,设座300个,有声、光、电设备。礼堂顶部有500盏满天星灯和一个巨大的红五角星,放出70道光芒,周围以葵花环和三层水波形暗灯槽,一层大于一层。

请回答:
(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和地位如何。
2.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1)“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西江月·井冈山》 (1928秋)

(2)“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

(3)导致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何意义?

2.单选题(共16题)

3.
某次知识竞赛中,有一道题是:“假如你是英国人,要想当选为首相必须具备以下哪些条件”?
① 必须通过国王的任命
②在议会选举中该党要成为第一大党     
③成为某一政党领袖
④必须出自国王家族。正确的选择应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
美国1787宪法的原则,不包括
A.民族平等原则B.分权与制衡C.总统成为国家元首D.国会掌权
5.
“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数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浆。”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 共和制必被君主派推翻
B.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 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必然
D. 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6.
遵义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从根本上是指
A.从王明“左”倾统治到***的正确领导
B.从共产国际的领导到中共独立领导
C.从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到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D.从力量的弱小转向力量发展壮大
7.
中国人民能够取得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A.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B.中国共产党的英勇抗战
C.国民党正规军的英勇抗战
D.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巨大援助
8.
1949年10月1日,***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面所列各项属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原因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马列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
③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⑤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9.
三大战役的胜利,最主要的战略意义在于
A.解放了北京作为首都
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消灭南京国民政府
D.使华北、华东、东北解放区连成一片
10.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出现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法国里昂工人起义D.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会晤
11.
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
A.彭德怀被迫害至死B.贺龙被迫害至死
C.刘少奇被迫害至死D.叶挺被迫害至死
12.
中国正式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分别是在
A.1984年7月1日、1987年12月2日
B.1997年7月1日、1999年7月1日
C.1999年12月20日、1997年7月1日
D.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13.
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 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 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
C. 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 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
14.
1971年中国得以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B.中美关系的缓和
C.美国遏制与封锁中国政策的失败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15.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的建立
D.华约的建立
16.
东欧剧变实质上反映了东欧各国
A.领导人的变化B.阶级关系的变化C.执政党的变化D.社会制度的变化
17.
《资政新篇》、《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英国的《权利法案》,它们具有的共同点是
A.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发布的B.都代表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方向
C.都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精神D.都反映了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18.
“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是
A.极度紧张
B.和平安宁
C.地区冲突不断
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3.选择题(共9题)

19.某同学拿出一些“1969年发行”和“1971年发行”的毛主席像章给同学们观赏,从中可以断定这些像章是(    )
20.

将下列一般疑问句作否定回答。

21.

在下列家谱图中填上正确的词

①  {#blank#}1{#/blank#}  ②{#blank#}2{#/blank#} ③{#blank#}3{#/blank#} ④{#blank#}4{#/blank#} ⑤{#blank#}5{#/blank#}

22.

在下列家谱图中填上正确的词

①  {#blank#}1{#/blank#}  ②{#blank#}2{#/blank#} ③{#blank#}3{#/blank#} ④{#blank#}4{#/blank#} ⑤{#blank#}5{#/blank#}

2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错误相同的根本原因是(    )
24.“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错误相同的根本原因是(    )
25.“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错误相同的根本原因是(    )
26.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blank#}1{#/blank#}错误发动,被{#blank#}2{#/blank#}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blank#}3{#/blank#}。“文化大革命”时期,{#blank#}4{#/blank#}遭到严重削弱,{#blank#}5{#/blank#}与{#blank#}6{#/blank#}被肆意践踏,{#blank#}7{#/blank#}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blank#}8{#/blank#}的提高和{#blank#}9{#/blank#}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27.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blank#}1{#/blank#}错误发动,被{#blank#}2{#/blank#}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blank#}3{#/blank#}。“文化大革命”时期,{#blank#}4{#/blank#}遭到严重削弱,{#blank#}5{#/blank#}与{#blank#}6{#/blank#}被肆意践踏,{#blank#}7{#/blank#}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blank#}8{#/blank#}的提高和{#blank#}9{#/blank#}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