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5372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1/5/2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 ……争取一省与几省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 年 6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第一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 )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全国革命高潮”必然形成的依据是什么?此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4分)
(2)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其依据是什么?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7分)
(3)材料一材料二各自代表了怎样的革命道路?产生的思想根源各是什么?(4分)
2.
2005年4月8日,中共中央******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会议上强调,党成立八十多年来,团结和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这一历程,是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历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国共产党为维护民族利益不断调整方针政策,其主要表现有哪些?(6分)
(2)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为维护人民利益,作了哪些努力?(3分)
(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改善人民生活采取了哪些行动?(6分)

2.单选题(共18题)

3.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考、探索经历了曲折艰难的过程,之所以曲折艰难从根本上讲是因为()
A.国内外反动势力强大
B.中国革命力量尚未发展壮大,需要积累、准备时间
C.中共对苏俄革命道路和模式的迷信
D.中共内部独立自主的思考、探索未能占据主流
4.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合唱中有句歌词:“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赴后继杀虎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关于“途中”“迷雾”产生的原因是:
①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 ②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转移
③转移途中损失惨重 ④日本帝国主义对红军的围攻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④D.②③④
5.
解放战争中,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的目的是()
A.实现战略转移B.争取战略主动
C.指挥全国战争D.转移到河北西柏坡
6.
1948 年 10 月,中共东北局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决定成立以陈云同志为主任的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全权处理接管沈阳的工作。下列判断最恰当的是()
A.是按中共七大精神来办的B.是三大战役胜利的结果
C.是按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办事D.为七届二中全会提供了借鉴
7.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因势利导,把人民解放战争引向战略决战,其有利条件包括:①解放区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 ②东北、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已连成一片
③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超过敌军 ④人民解放军已具备攻打大城市的作战能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我国人口特别少的 33 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络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 1 位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是包括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人民在内的当家作主
D.少数民族人民可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9.
20世纪中叶,***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A.抗战胜利,洗雪百年国耻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0.
我国少数民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是通过()
①民主改革 ②土地改革 ③习俗改革 ④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最重要的表现是
A.会议代表具有广泛性
B.讨论了新中国成立问题
C.通过了《共同纲领》
D.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策
12.
2010年8月,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认为:“(解决两岸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应该是
A.在维持两岸现状的前提下,谋求两岸和平发展B.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
C.拒绝两岸统一,坚持“台独”立场D.反对台湾独立,促进国家统一
13.
建国初期,有人说:“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春组织,夏垮台,待到明年再另来”这最可能出现在下图哪一运动中?()
A.农民欢迎土改工作队B.农民参加合作化运动C.镇压反革命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14.
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中央制定这一政策主要是为了(  )
A.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B.减轻农民负担
C.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D.改革经济体制
15.
与下列图片信息同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有:

①向秀丽 ②孟泰 ③王进喜④ 耿长锁 ⑤ 焦裕禄
A.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④D.②⑤
16.
下列建设成就的取得,属于跨全面建设和“文革”两个时期的是()
①成昆铁路 ②宝成铁路 ③大庆油田 ④胜利油田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④
17.
2008年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国民经济明显好转,是因为()
①批判极“左”思潮 ②解放了一批被打倒的老干部
③纠正“文革”错误 ④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8.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
A.全面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
B.废弃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9.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的波浪式的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的富裕起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①建立人民公社 ②鼓励发展个体企业 ③发展乡镇企业 ④设立经济特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
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的时代意义在于()
A.团结地主阶级一致抗日B.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
C.有利于统一战线巩固和全民族抗战D.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3.选择题(共8题)

21.父母双方是高个的,但所生子女不一定是高个的。 ( )
22.父母双方是高个的,但所生子女不一定是高个的。 ( )
23.父母双方是高个的,但所生子女不一定是高个的。 ( )
24.

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部分图象,由图象可知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  )

25.人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比如头发、单双眼、肤色。  ( )
26.

植物的叶,大多数是{#blank#}1{#/blank#} 色扁平的,一般有{#blank#}2{#/blank#} 和{#blank#}3{#/blank#} 两部分,叶片上有{#blank#}4{#/blank#}   。

27.种植物到了冬季都会掉光叶子。(    )
28.利用计算机产生 之间的均匀随机数 ,则事件“ ”发生的概率为 (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