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辽宁省庄河六高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372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1/6/1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二  1956年,***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 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 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材料三 近几年来,国民党领导人吴伯雄、马英九等都强调“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
目前,全国政协已成立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办公室。国务院台办则表示,支持两岸各界共同举办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
5月1日,来自内地多个省市、香港、台湾及澳门的600余名青年学生代表聚首香江,参加“梦想启航行动——两岸四地青年学生梦想交流营”活动。以此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学习、传承孙中山先生追求梦想的精神。    

——摘自《辛亥革命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根本原因。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政治上有何重大创新或举措?
(2)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继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表现是什么?
(3)你认为当前海峡两岸政府和人民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山精神。

2.单选题(共14题)

2.
1906年美国人安德鲁发表文章时说:“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西方列强这一愿望的实现是通过
A.中英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
《资政新篇》中说:“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洪仁玕已初步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和制度的先进性
B.洪仁玕主张中外自由通商,但不准深入内地
C.洪仁玕允许传教士到内地传教,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
D.洪仁玕主张在中国采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4.
1946年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围绕国民政府的改组问题,各种政治力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某派别主张:“根据我们做地方政权的经验,最好是政府主要职员大党所占的地位不要超过三分之一。”这个派别应该是
A.中国国民党B.中国共产党C.民主党派D.无党派民主人士
5.
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以下各项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
1959年3月,原西藏地方政府中的分裂分子和上层反动集团,发动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全区性武装叛乱,中央政府在平息叛乱的同时,到1961年完成了民主改革,其中不包括
A.成立西藏自治区B.建立各级民主政权
C.摧毁了封建农奴制D.实行民族团结平等政策
7.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8.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曾说:“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位大使所说的“击败美国”指的是
A.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C.越南战争美国的失败
D.西亚产油国一致提高油价,引发美国经济危机
9.
在对待1792年英国外交使团访问一事上,乾隆皇帝批转主事大臣:“朕于外夷入觐,如果诚心恭顺,必加恩待,用示怀柔。如稍涉骄矜,则是伊无福承受恩典,亦即减其接待之礼,以示体制。”这说明()
A.“华夷之辨”观念根深蒂固B.中英两国关系有了一定改善
C.清朝外交礼节呈近代化趋势D.中国传统的朝贡体制开始动摇
10.
某同学在历史小沦文中引用了如下材料:“1961年,苏联人发射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美国政府十分震惊,马上着手制定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1967年,美国人发射阿波罗10号宇宙飞船,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这篇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A.“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B.“论科技造福人类”
C.“论科技与战争的关系”D.“论科技与冷战的关系”
11.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他们回国后受到热烈欢迎。当凯旋的志愿者们无比兴奋宣传美国时,也预示着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这一“预示”的主要依据是
A.启蒙思想的成功示范
B.法国社会矛盾激化
C.法国“巨变”有了革命骨干
D.法国“巨变”有了美国的外援
12.
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精神的现代化
D.制度的现代化
13.
孙中山曾说:“内地之人,其闻革命排满之言而不以为怪者,只有会党中人耳。然彼众皆知识薄弱,团体散漫,凭藉全无,只能望之为响应,而不能为原动力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会党是孙中山在革命中依靠的力量之一
B.孙中山没有意识到会党的缺陷,是其革命屡次受挫的原因之一
C.辛亥革命期间发动群众难度巨大
D.孙中山认为会党不能作为革命的主力
14.
“曹操墓在安阳”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从“魏武王”谥号的真伪,到曹操墓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问,再到曹操墓DNA鉴定引来的网友认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判断“曹操墓真伪”的基本依据应该是
A.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B.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
C.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情况相结合
D.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15.
某中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历史,以下认识中,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
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使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

3.选择题(共4题)

16.

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

17.如图,用20m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的花圃.设连墙的一边为x(m),矩形的面积为y(m2).

18.

不盲目{#blank#}1{#/blank#}别人,我要做个最好的自己。

19.我国纪念2015年“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下列选项所述内容能够为这一主题的确定提供支持的是(  )

①我国水资源浪费严重 ②我国水资源丰富

③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