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光荣革命”后创造了一种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1分)这种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4分)
材料二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布:“人是生而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妨害了这种目的时,人民有权利去改变它,或者废除它。”在《独立宣言》的激励下,美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英国殖民统治者。1787年制宪会议在临时首都费城召开。参加制宪会议的55名代表都是有产者,其中奴隶主15人,没有劳动人民的代表。经过3个多月的激烈争论,北部工商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达成妥协,共同制订出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而互相制约。但没有制订有关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的条款,宪法第六条也规定本宪法实施之前的债务,将继续有效。
——摘编自张大华《美国人权状况的历史考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独立宣言》与1787年宪法在人权方面的不同及其原因。(8分)
材料三 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命全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正如自然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美)塞缪尔·享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以来的法国对“真正的民主”的实践。(6分)
材料四 我们要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为了避免富者利诱、有权有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选……普遍选举必能、也唯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持久的和平,我们坚信它会带来繁荣。
——1843年英国《全国请愿书》
所以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使命。工人们似乎已经了解到这一点,因为运动已在英、法、意、德等八国同时活跃起来,并且同时采取了从政治上改组工人政党的步骤。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
(4)依据1843年英国《全国请愿书》说明欧洲无产阶级的斗争目标。(1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反映了欧洲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目标有了什么变化?(2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2分)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光荣革命”后创造了一种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1分)这种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4分)
材料二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布:“人是生而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妨害了这种目的时,人民有权利去改变它,或者废除它。”在《独立宣言》的激励下,美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英国殖民统治者。1787年制宪会议在临时首都费城召开。参加制宪会议的55名代表都是有产者,其中奴隶主15人,没有劳动人民的代表。经过3个多月的激烈争论,北部工商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达成妥协,共同制订出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而互相制约。但没有制订有关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的条款,宪法第六条也规定本宪法实施之前的债务,将继续有效。
——摘编自张大华《美国人权状况的历史考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独立宣言》与1787年宪法在人权方面的不同及其原因。(8分)
材料三 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命全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正如自然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美)塞缪尔·享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以来的法国对“真正的民主”的实践。(6分)
材料四 我们要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为了避免富者利诱、有权有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选……普遍选举必能、也唯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持久的和平,我们坚信它会带来繁荣。
——1843年英国《全国请愿书》
所以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使命。工人们似乎已经了解到这一点,因为运动已在英、法、意、德等八国同时活跃起来,并且同时采取了从政治上改组工人政党的步骤。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
(4)依据1843年英国《全国请愿书》说明欧洲无产阶级的斗争目标。(1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反映了欧洲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目标有了什么变化?(2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2分)
2.
(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宪政百年的曲折历程,固然因缘于风云际会、世事沧桑,‘救亡压倒了启蒙’而难有所为,迄今仍未能尽如人意,然则国人对宪政的基本无知亦不可不谓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传统中有一些不好的文化和制度因素,与宪政、民主理念格格不入,实乃阻碍中国迈向现代政治文明的最大掣肘。”
——蔡定剑《宪政讲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仁人志士为实现宪政民主所做的重大努力,(4分)并分析中国宪政百年曲折历程的原因。(4分)
材料二 1911年12月3日通过并公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共4章21条,规定了: (1)行政机关是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行政各部;立法机关是参议院;司法机关是临时中央审判所。(2)中央行政机关实行总统制……
在修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基础上制定完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共7章56条。主要内容是:
(1)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定中华民国领土的范围,“中华民国领土为22行省……西藏、青海”。
(3)实行资产阶级三权分立,规定中华民国以参议院(立法机关)、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司法机关),行使其统治权。
(4)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这是亘古未有的大事,是中国历史上的创举。
(5)规定保护私有财产。
(2)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相比较后找出《临时约法》具有的特点。(3分)通过这些特点,指出《临时约法》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三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材料四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
(3)材料三、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并说明理由。(4分)两个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在当时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4分)
材料一 “中国宪政百年的曲折历程,固然因缘于风云际会、世事沧桑,‘救亡压倒了启蒙’而难有所为,迄今仍未能尽如人意,然则国人对宪政的基本无知亦不可不谓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传统中有一些不好的文化和制度因素,与宪政、民主理念格格不入,实乃阻碍中国迈向现代政治文明的最大掣肘。”
——蔡定剑《宪政讲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仁人志士为实现宪政民主所做的重大努力,(4分)并分析中国宪政百年曲折历程的原因。(4分)
材料二 1911年12月3日通过并公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共4章21条,规定了: (1)行政机关是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行政各部;立法机关是参议院;司法机关是临时中央审判所。(2)中央行政机关实行总统制……
在修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基础上制定完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共7章56条。主要内容是:
(1)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定中华民国领土的范围,“中华民国领土为22行省……西藏、青海”。
(3)实行资产阶级三权分立,规定中华民国以参议院(立法机关)、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司法机关),行使其统治权。
(4)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这是亘古未有的大事,是中国历史上的创举。
(5)规定保护私有财产。
(2)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相比较后找出《临时约法》具有的特点。(3分)通过这些特点,指出《临时约法》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三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材料四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
(3)材料三、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并说明理由。(4分)两个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在当时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4分)
3.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詹姆士一世《神权》
材料二人们参加议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因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指出,詹姆士一世和洛克的思想倾向有什么不同?(3分)指出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不同的根本原因。(1分)
(2)上述思想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什么现象?(2分)它们在当时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詹姆士一世《神权》
材料二人们参加议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因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指出,詹姆士一世和洛克的思想倾向有什么不同?(3分)指出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不同的根本原因。(1分)
(2)上述思想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什么现象?(2分)它们在当时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单选题- (共15题)
4.
“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而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是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罗马法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 |
B.罗马法的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
C.罗马法导致了自由市场的形成 |
D.罗马法维护了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 |
5.
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囯”代替“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 )
A.摆脱不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 | 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
C.丰富了汉语言文字 | D.本身文化程度不高 |
6.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材料中提到的“统一的中国诞生”具体是指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 B.蒋介石获释并宣布实行全民抗战 |
C.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 |
7.
(洋务运动)“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引文中的“贵局”应该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 轮船招商局
C. 铁路矿务局
D. 福州船政局
A. 江南制造总局
B. 轮船招商局
C. 铁路矿务局
D. 福州船政局
8.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晚清政府的自救 | 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
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
9.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全国代表会议。会议召开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的依据应该是( )
A.会议阐明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
B.这次会议上形成了中共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
C.会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 |
D.会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重大贡献 |
10.
罗尔夫·哈宾主编的《社会市场经济辞典》提出制定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和经济政策制定的理论逻辑是“自由+秩序”和“市场+公正”。这主要强调了( )
A.国家在经济中的管理作用加强 |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开始到来 |
C.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的废除 |
D.自由经营、自由竞争时代的结束 |
11.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
C.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
D.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
12.
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
A.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 |
B.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感觉,没有感觉就无认知 |
C.美德即知识,道德和知识合而为一 |
D.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是非 |
13.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两大运动,两者相比
①都是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③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
④前者是文明再兴,后者是文明新生
①都是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③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
④前者是文明再兴,后者是文明新生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14.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反应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①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④注重以实验事实为根据
①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④注重以实验事实为根据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5.
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展,说明了
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
②科学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③科学成就往往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展
④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
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
②科学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③科学成就往往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展
④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6.
学者贝尔·布尔让对某一时期英国的全部工业活动进行了如下分类。这一时期应是
(一)形同星云的无数家庭作坊 | (二)位置分散、但互有联系的工场 |
(三)集中的制造工场 | (四)拥有机器设备以及用水和蒸汽动力的制造厂 |
A.13—14世纪 | B.14—17世纪 |
C.15—18世纪 | D.19—20世纪 |
17.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多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开展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文中的现象,主要的国内因素是( )
A.巴黎和会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
B.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 |
C.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
D.新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了中国的革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