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浙江余姚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366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1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12分)随着历史的发展,世界历史中心在不断发生变动;影响成为世界中心的因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现在大家有机会探讨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崛起的影响。英国剑桥大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1)结合所知识,指出材料一中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概括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中国在经济领域中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主要表现。(6分)
2.
(14分)社会变迁需要多角度地考查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名称
地点
描述
匡社
江苏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江苏吴江
黄宗羲等人誓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
江苏苏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墟集会
福建宁化
远近商贩,至皆依之
西湖八社
浙江杭州
当地文人定期聚套,饮酒赋诗
讲学会
江苏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末实学
 
——据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整理
材料二表2大革命期间巴黎妇女的政治参与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789年7月14日
女裁缝、女鱼贩和洗衣妇,高声尖叫着加入了攻占巴士底狱的行列。
1789年10月5日
一支六、七千人的妇女队伍排在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的前列,涌向凡尔赛,包围了王宫。
1791年9月
从事戏剧创作的妇女玛丽·古兹发表了以《人权宣言》为蓝本的《妇女与女公民的权利宣言》,它被视为妇女解放的启蒙文献。
1793年5月
一些妇女创建了革命时期最著名的妇女俱乐部——革命共和派女公民俱乐部。
1793年10月
雅各宾派下令封闭、解散各种妇女团体,把妇女参加政治活动当作叛逆罪来处理。
 
有人认为,女权运动是大革命的一部分,随着大革命对平等权利探求的步步深入,女权运动由对权利的呼唤和对被排斥的不满,上升为人权意识的觉醒和对平等的政治权利的公开追求,妇女解放第一次以运动的方式出现在人类历史舞台上。还有人认为,用现代女权运动的标准(妇女为争取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而进行的运动)去解读大革命时期的妇女政治活动,势必导致对历史的误读,在大革命的特殊环境下,一小部分中上层妇女有了政治参与和权利自觉意识,对于当时的绝大多数妇女而言,她们并没有男女平等的信念,这远远称不上是一场“妇女的革命”。
——均据舒丽萍《法国大革命时期公共领域中的妇女》等
(1)自定一个标准对表1的民间社团进行分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明时期这些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的原因。(8分)
(2)据表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革命期间巴黎妇女政治参与的特点。概括并说明材料二中对大革命时期妇女政治参与的两种评价有何不同。(6分)

2.单选题(共7题)

3.
有学者戏称德意志帝国议会只是一个“发表独白”的“没有政府的议会”。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德国代议制不彻底不完善
B.德国议会不享有任何权力
C.德国议会被宰相完全控制
D.德国皇帝行使立法权和行政大权
4.
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
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主要表明中国共产党
A.决定发动土地革命,以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B.对农民所受的各种痛苦的表示深切同情
C.已充分认识到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大作用
D.决定开辟农村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6.
下面卡片内容节选自恩格斯的《巴黎公社二十一周年给法国工人的贺信》。
男女公民们:自从巴黎人民举起了红旗,同时向飘扬在凡尔赛的法国三色旗和飘扬在普鲁士人占领的炮台上的德国三色旗发出挑战以来,到今天已经过去21年了。
这反映了巴黎公社
A.具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
B.英勇无畏精神与斗争策略值得借鉴
C.没有科学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D.承担着民族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7.
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的政策,一些人就讥笑他抄袭了一本书,另一些人称他以社会主义拯救了资本主义。这“一本书”可能是(    )
A.《共产党宣言》 B.《社会契约论》
C.《国富论》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8.
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B.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9.
1895年之后,许多中上层文人虽未完全放弃追求学问,但也开始参与现代经济活动。陈璧、沈云沛、陆润庠和张謇等都是进士出身,又都办工厂。曾任帝师的孙家鼐和翁同龢,分别安排一子和一侄孙经商。这反映了(    )
A.中国近代工业起步B.政府废止科举取士制度
C.自然经济彻底瓦解D.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