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东南沿海地区被日军占领,中国政府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税收,军费开支剧增,财政状况极为窘迫。中国108所高等院校中,91所遭日军轰炸,25所院校被迫停办。一些人力主实施战时非常教育或国防教育,主张中断一切正规教育,停办高中及大专院校。国民政府提出“战时应作平时看”,“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尤其当国家临到存亡断续的关头,成为绝对的需要,这是一个国家最强韧、最可靠的生存力量”。政府有计划地将沦陷区90%的高级知识分子和37所高校转往大后方,教育部长以个人名义建立贷金制度,为来自沦陷区学生提供生活资助,后改为公费制,对大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共资助学生128000余人,其中包括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等一批日后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对海外留学生给予救济,并继续派遣留学生赴海外学习。抗战期间,全国专科以上高校增加了33所(31%),教员增加了3623人(48%),学生增加了41575人(99%)。学龄前的儿童入学率从战前的43.4%上升到了胜利前的76%,初等学校学生数量几乎是战争爆发前的2倍。在职业教育方面进步更加明显,在校学生人数由战前的7000人增长到了25000余人。抗战期间教育经费在国民政府的财政支出中仅次于军费,居政府财政支出的第二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教育改革的影响。
材料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东南沿海地区被日军占领,中国政府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税收,军费开支剧增,财政状况极为窘迫。中国108所高等院校中,91所遭日军轰炸,25所院校被迫停办。一些人力主实施战时非常教育或国防教育,主张中断一切正规教育,停办高中及大专院校。国民政府提出“战时应作平时看”,“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尤其当国家临到存亡断续的关头,成为绝对的需要,这是一个国家最强韧、最可靠的生存力量”。政府有计划地将沦陷区90%的高级知识分子和37所高校转往大后方,教育部长以个人名义建立贷金制度,为来自沦陷区学生提供生活资助,后改为公费制,对大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共资助学生128000余人,其中包括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等一批日后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对海外留学生给予救济,并继续派遣留学生赴海外学习。抗战期间,全国专科以上高校增加了33所(31%),教员增加了3623人(48%),学生增加了41575人(99%)。学龄前的儿童入学率从战前的43.4%上升到了胜利前的76%,初等学校学生数量几乎是战争爆发前的2倍。在职业教育方面进步更加明显,在校学生人数由战前的7000人增长到了25000余人。抗战期间教育经费在国民政府的财政支出中仅次于军费,居政府财政支出的第二位。
——摘编自侯杨方《不绝的薪火:抗战时期的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教育改革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任选其中两个角度,说明2015年中国政府高调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
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中国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 |
1942年,美,英,中等26个国家答订反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组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
2012年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普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讲话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战胜国作出的裁决”,重申“侵略定又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 |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任选其中两个角度,说明2015年中国政府高调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
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英国的立宪政体是新旧社会势力之间达到力量均势的历史结果。在英国社会内部,一方面,布尔乔亚阶级或市民阶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阶级为了保护市民社会和使民间社团组织的自主性不受专制国家的侵夺,并为了在政治上享有充分的权利和自由,起而与国君抗衡并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政治势力。另一方面,国君又仍然享有相当充分的权威合法性与尊严,这样,双方就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
——以上材料选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二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加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袁刚《国会与辛玄革命》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的。(8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的推动。(7分)
材料一 英国的立宪政体是新旧社会势力之间达到力量均势的历史结果。在英国社会内部,一方面,布尔乔亚阶级或市民阶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阶级为了保护市民社会和使民间社团组织的自主性不受专制国家的侵夺,并为了在政治上享有充分的权利和自由,起而与国君抗衡并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政治势力。另一方面,国君又仍然享有相当充分的权威合法性与尊严,这样,双方就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
——以上材料选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二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加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袁刚《国会与辛玄革命》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的。(8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的推动。(7分)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让.莫内(1888--1979),法国政治家。16岁时开始了他的商业生涯。他的首次商务活动是巩固开发北美的酒业市场。一个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北美地区,同传统保守的西欧各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北美地区,国际间商业贸易手续极为筒便,没有那一层又一层的关卡和繁杂高额的税收,莫内对此感受很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经过长期观察、深刻的思考和作了一些初步探索后,莫内毅然对法德政府提出了一个大胆建议:把法德两国的煤炭、钢铁资源置于一个超越国家的管理机构之下,对煤钢资源共同开发和使用,并且该机构也吸纳欧洲其他国家参加,这个建议就是著名的1950年5月9日《法国宣言》。该文件在西欧各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在他的努力下,欧洲煤钢联营、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都先后建立了起来,后合称为欧洲共同体。莫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l988年,莫内离世,他被欧共体各国首脑授予“欧洲荣誉公民”称号,并被誉为“欧洲之父”。
——摘编自李世安《欧洲一体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莫内提出《法国宣言》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莫内的努力产生的影响。(7分)
材料 让.莫内(1888--1979),法国政治家。16岁时开始了他的商业生涯。他的首次商务活动是巩固开发北美的酒业市场。一个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北美地区,同传统保守的西欧各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北美地区,国际间商业贸易手续极为筒便,没有那一层又一层的关卡和繁杂高额的税收,莫内对此感受很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经过长期观察、深刻的思考和作了一些初步探索后,莫内毅然对法德政府提出了一个大胆建议:把法德两国的煤炭、钢铁资源置于一个超越国家的管理机构之下,对煤钢资源共同开发和使用,并且该机构也吸纳欧洲其他国家参加,这个建议就是著名的1950年5月9日《法国宣言》。该文件在西欧各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在他的努力下,欧洲煤钢联营、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都先后建立了起来,后合称为欧洲共同体。莫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l988年,莫内离世,他被欧共体各国首脑授予“欧洲荣誉公民”称号,并被誉为“欧洲之父”。
——摘编自李世安《欧洲一体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莫内提出《法国宣言》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莫内的努力产生的影响。(7分)
2.单选题- (共6题)
6.
弗兰克曾说:“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他在此处强调的是
A.彻底否定欧洲中心论 |
B.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欧洲史 |
C.要以整体的观点看待世界史 |
D.要以反殖民主义的态度看待欧洲史 |
7.
1985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规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其主要目的在于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 |
C.推动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8.
“‘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A.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实质 |
B.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 |
C.宗教改革是因为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
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 |
9.
康德在《什么是启蒙运动》中写道:“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这表明康德认为
A.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 |
B.启蒙运动的核心是自由 |
C.启蒙运动就是要实现自由和理性 |
D.言论自由是实现启蒙的重要条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