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山西忻州一中等高三下第三次四校联考文综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350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3/22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以下组图,完成下列要求。

给上述图片拟定一个题目,然后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中期以后,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大批小农失去土地。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生计无着落,亡者过半,租庸调失去了征收的根据,国家财政随之发生危机。当时,政府为了维持浩大的财政支出,只得把租庸调旧额分派到虽已穷困不堪,但尚未流亡的农民身上,名之曰:“摊逃”。这样一来,未逃亡的农民也只好逃亡,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不仅不能解决财政问题,而且使得经济秩序更加混乱,政府的经济实力严重削弱。
材料二 建中元年(780年),德宗采纳杨炎的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规定:(1)以大历十四年(779)全国税收额作为新税征收的标准额分摊于各州,以后根据财政支出的需要,确定应纳税额。(2)无论土著与外迁户,一律在现居地立籍纳税。(3)废除租庸调及一切杂税,主要依据田地及户等、资产征税,即主要征收地税与户税,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但丁额保留不废。(4)两税政府以钱计算税额,百姓则以实物折缴。(5)商人据其收入,征税1/30。(6)两税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以六月末为限,秋税以十一月末为期。
(1)根据材料一,指出颁行两税法的紧迫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的作用。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郭嵩焘致力于洋务,力主仿制西器、引进西学、废除科举与鼓励商办工业。他是清朝政府正式派出的第一个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到英、法等国以后,不仅认识到西方文化也有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而且把“巴夫子”(柏拉图)、“亚夫子”(亚里士多德)等西哲与“孔夫子”、“孟夫子”等东哲相提并论,而且还特别推崇西方近代哲学与科学的发展。当然,最为可贵的还是他在政体(国本)方面认识的进步。他逐渐摆脱君权至上的束缚,不仅敢于考究西方民主政体,而且敢于肯定其优长之处。他说:“西洋的国政一概公之于民,而中国自秦汉以来二千余年的国政,却正好与此相反”。他曾列席旁听英国下议院的辩论,也曾认真研究英国议会政治发展的历史,结果认识到,推原其立国之本末,所以持久而国势益张者,则在巴力门议政院(Parliament)有绍持国是之议,设买阿尔(Mayor,市长)治民有顺从民愿之情。二者相持,是以君与民交相维系。迭盛迭衰,而立国千余年终以不败。人才学问相继以起,而皆有以自效。此其立国之本也。”
郭嵩焘曾把使英途中见闻逐日详记,辑为一书,名为《使西纪程》,其中有称赞西洋政教修明、中国应采用其治国之道等语。他将书寄回中国后,呈总理衙门刊刻,一时激起满朝士大夫公愤,要求将其撤职查办,结果此书被清廷申斥毁版,严禁流行。
——摘编自郭光东《“汉奸”郭嵩焘》
(1)根据材料概括郭嵩焘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张与一般洋务派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使西纪程》被禁止流传的原因。
4.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为今之计,政府所执之政策,应急倾注于社会方面,力为民众谋裕其生计,毋使不均。并须速求教育之普及,使民众关于生计得有相当之智识,自由发展。而先知先觉诸人,则将公平正确之国家社会主义著为书报,发为演说,介绍于我国民,使咸晓然于社会主义之真,非同于强盗土匪之掠夺。盖必先术避去无意识之社会革命,使社会秩序不至大破坏。
——1919年4月28日张澜《答梁乔山先生书》
材料二  1949年9月,张澜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他说:“这个新的政治制度,将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现有制度。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击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张澜的思想主张。(6分)
(2)材料二中张澜的思想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9分)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上最不平静的半岛——朝鲜半岛,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易燃的地区之一。一家日本媒体将朝鲜半岛比喻为“危险的大国竞技场”;而另一位专家说,大国权力政治的行使埋下了朝鲜问题的祸根,但同时也约束了这一祸根的恶化。在这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舞台上,剧终会是和平吗?
——《朝鲜半岛——高危之下60年》
材料二朝核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靠朝鲜自身以及美国等几个国家,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而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及公平的国际体系,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无疑都会促进朝核问题的解决。
——摘自百度文库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对中日两国分别有何影响。
(2)谈谈如何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

2.单选题(共7题)

6.
在古罗马,指称法的有两个词:IUS和LEX。IUS指自然形成的法与习俗,它本身即含有潜在的完善性。LEX专指由世俗权利机构制定、认可的人定法。有关IUS和LEX表述正确的是:
A.IUS的含义比LEX要狭窄
B.LEX的中心意义只是命令、禁止
C.LEX要尽可能遵循IUS
D.IUS包含了自然、平等、理性等含义
7.
代议制民主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共同体是政治权力的最终;公共权力的使用应以社会共同体的同意为基础;由各等级或社会团体选派的代表组成的机构能够行使共同体的政治权力。代议制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A.人民主权B.天赋人权
C.法律至上D.普选制度
8.
联合国安理会2016年2月4日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坚持通过和平、对话和政治方式解决问题的原则立场,同俄罗斯一道投了否决票。中国表示愿根据有关原则立场,积极、建设性地参与磋商,同各方一道,为推动通过政治对话妥善解决叙利亚问题而做出努力。中国的这一做法( )
A.表明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有关活动
B.反映了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表明中俄结盟来共同对抗西方国家
D.表明中国坚定不移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9.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10.
鸦片战争以后,来华商船日益增多。为了维修船舶,外商投资擅自设立船坞。1845年,英商约翰·柯拜在广州黄埔开设柯拜船坞。到60年代,英美商人在香港、广州、上海开设大小船坞近四十家。据此可知
A.民族资产阶级已经产生
B.列强对华已经开始资本输出
C.英国的造船业遍布全球
D.英国已经顺利完成工业革命
11.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出实用的发电机,电动机也很快发明出来;内燃机的诞生及卡尔•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时代。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A.科技是引向战争的根本原因B.世界科技中心呈现多元化
C.德国是当时世界科技中心之一D.德国的经济水平领先世界
12.
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一共经历了三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延安整风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三次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犹如一股强风,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带来了崭新的气象。下列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认识不正确的是
A.讨论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B.有利于完整准确的理解***思想
C.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和***思想
D.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