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5346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2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请回答:(1)材料一中碑文所提出的中国近代史上三个重要的年代分别是指哪一年?为什么说它们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年份?
(2)虎门硝烟和五四运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性质上有何共同之处?抗日战争和渡江战役,说明中国革命的对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2.
材料一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海陆军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特点?有何意义?
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方面的一大跃进”的理解。

2.单选题(共21题)

3.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在有关该现象的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这首诗体现了什么精神
①不畏强暴的精神
②团结一心的精神
③敢于造反的精神
④抵御外侮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天京事变”严重削弱战斗力
B.《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行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中外反对势力联合绞杀
6.
《天朝田亩制度》所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突出表现在
A.政治制度
B.土地制度
C.阶级关系
D.分配制度
7.
太平天国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沉重的封建剥削
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④自然灾害严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要灭亡中国,《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扶植清政府,又重新回到了“以华治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更加腐败,甘愿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B.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激化
C.帝国主义力量的相对削弱
D.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9.
近代历史上,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但是最终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
A.西方列强船坚炮利
B.战略战术失误
C.社会制度落后
D.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10.
赴俄谈判,经过艰苦斗争终于迫使俄国归还伊犁的中国政府代表是
A.曾纪泽
B.丁汝昌
C.邓世昌
D.左宗棠
11.
《马关条约》最能体现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的是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巨额赔款
C.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上游地区
12.
“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3.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首诗是歌颂
A.丘逢甲、徐骧义军反割台斗争
B.曾纪泽收回伊犁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黄海海战北洋水师的英勇抗日
14.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③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
《松花江上》是20世纪30年代的流行歌曲,歌中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中的“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6.
日本侵华期间,在沦陷区强制推行使用日语,取消汉语。其实质目的是
A.同化中国人民
B.把日语作为侵略工具
C.对中国人进行奴化教育
D.把中国纳入大东亚共荣圈
17.
“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是
A.《甲午悲歌》
B.《日寇投降》
C.《台湾沦陷》
D.《珍珠港祭》
18.
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A. 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 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 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
D. 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
19.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该材料反映出的历史本质是
A.义和团中男女平等
B.反对西方的政治制度
C.排斥外洋一切事物
D.反对洋人的生活方式
20.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21.
孙中山在逝世前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A.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22.
国民革命后,我党理论中国化的开始,也是共产党锻炼成长的重要历程。其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确定了***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开始独立自主妥善处理自身问题
D.实现了共产党工作重心的伟大转移
23.
长征是一次伟大的征程,也是共产党锻炼成长的重要历程。其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确定了***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开始独立自主妥善处理自身问题
D.实现了共产党工作重心的伟大转移

3.选择题(共1题)

24.

 下列除去杂质所用的药品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    质

杂    质

除杂药品或方法

A

CaCl2溶液

盐酸

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B

CaO

CaCO3

适量稀盐酸

C

N2

O2

灼热的钢网

D

CO

CO2

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