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上海卷参考版)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3349

试卷类型:高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4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罗马法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确如书上所说,被“摊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此,他查找了资料,并撰写了如下读书笔记:
①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
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
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
④表明当时即己存在释奴现象.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3)
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4)
由此看来,…
资料来源:
(1)《罗马法词典》
(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
(3)《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
(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
问题:
(1)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
(2)在笔记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哪些是该学生的评价?
(3)请你帮助这名学生解释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2.
租界见闻
1886年8月7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上海租界作了如下描述:
租界之内,三国(指英、美、法)享有独立的行政权力。美国和英国的租界联合起来,成立了类似于市政府的工部局,还有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法租界则有法国人建立的公董局。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市政管理像上海这样运转良好。
上海警队(巡捕房)的组织相当完善,警力充足。警官包括欧洲人、印度人和清国人。欧洲人穿着规范的伦敦制服,印度人的警服介于伦敦和印度服装之间,而清国人的警服几乎与他们的传统服装没有区别。
我们对一个城市还能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呢?这里有很好的下水道,有清洁的供水系统和完善的照明系统,个人财产也受到了良好的保护,人们没有失窃和失火之苦,居民们可以在路况极好的街道上舒适地行走。
问题:
(1)根据材料,该文作者对上海租界有哪些印象?
(2)你如何看待该文作者对上海租界的描述?
3.
   大航海时代
海洋是一个国家通向远方的重要路径。1405年,明成祖派遣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1492年,哥伦布获得西班牙女王的资助踏上了开辟新航路的征途。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徐徐拉开……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二,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行目的和行事方式上的差别。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西方在对待外部世界和处理文化差异方面的不同模式?
4.
中华民族。
中华文明是由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运用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角度叙述“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2.单选题(共25题)

5.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此言论应出自()
A.俾斯麦B.林肯
C.亚历山大二世D.明治天皇
6.
根据下侧《德意志帝国宪法》摘录,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德意志帝国特点的是
A.德意志帝国是一个松散的联盟
B.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的联邦国家
C.德意志帝国实现了普选制
D.普鲁士邦在帝国中占据主导地位
7.
晚清设立的一个机构,不仅办理外交事务,还扶植一些现代化项目,如新式学堂、近代企业等。它经常遭到守旧派抨击,外国人也批评它办事不力。该机构是()
A.总理衙门B.同文馆
C.军机处D.外务部
8.
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9.
1912年12月某报载“女士大骂参议员”一文,写道:“当民军起义时代……女子牺牲生命财产,与男子同功,何以革命成功,竟弃女子于不顾?女子亦组织中华民国之重要分子,二万万女同胞,当然与男子立于平等之地位。……即袁大总统不赞成女子有参政权,亦必不承认袁为大总统。”这则新闻说明()
A.女性的平等意识日益增强
B.女性载辛亥革命中做出了贡献
C.部分女性反对袁世凯上台
D.女性争取参政权的道路艰难曲折
10.
《古城新情调》一文写道: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解放亦是生活的向上,王府百货店挂起了庆祝和平解放的大标语。文中情景发生于()
A.淮海战役胜利后B.辽沈战役胜利后
C.渡江战役胜利后D.平津战役胜利后
11.
下面漫画表达的主旨应是
A.日本军国主义野心勃勃,妄图控制中国
B.英美等国态度暖昧,按兵不动
C.中国奋起反抗,站在反法西斯斗争的前沿
D.中日战争一触即发
12.
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三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日建交
13.
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B.信息化
C.城市化D.电气化
14.
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这个国家是
A.西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5.
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关税总收入的明显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改订新约运动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民族经济发展
D.北伐战争爆发
16.
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千磨百折,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其主要原因是
A.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
B.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短工时
C.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
D.与外国资本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且受官府束缚、压制
17.
一个文弱书生最终成为驾驭干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成就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和“洋务派之父”。此人是
A.曾国藩B.李鸿章C.奕D.左宗棠
18.
“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从材料来看,慈禧的意思是
A.有条件地支持变法B.希望清王朝复兴
C.祖宗之法不能变D.反对洋务运动
19.
下表中的内容摘自中国近代的一部论著,它应该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严复的《天演论》
C.梁启超的《瓜分危言》
D.孙中山的《建国方略》
20.
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下侧绘画最早可能作于
A.古典时代
B.中世纪前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21.
“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狄德罗
C.卢梭
D.孟德斯鸠
22.
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23.
下列选项中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的是
A.所谓造成新文化,融合东西两大文明之奇功,或可企致
B.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
C.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
D.吾人承孟荀传统之后,更兼收并蓄西方两派学说,不必借甲以排乙,或借乙以排甲
24.
***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A.《时务报》B.《新青年》
C.《民报》D.《申报》
25.
“国体初建,民权未张,是以野心家竞欲覆民政而复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气未消,新旧两派皆争相反对帝制自为者,而民国乃得中兴。”这段文字写于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26.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四国条约》
B.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思潮
C.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
D.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突袭波兰——德国投降
27.
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的双璧,两者各有特色,其根本的不同点在于
A.撰修宗旨B.语言风格
C.求真求实D.编纂体例
28.
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石制农具B.青铜礼器C.宫殿遗址D.家畜遗骨
29.
古希腊人所称的“美索不达米亚”位于下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9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