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327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1/4/2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斥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
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坦公告》
 
2.
(09年天津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
材料三: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2.单选题(共23题)

3.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4.
1989年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要“有所作为”。20世纪最后十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的主要体现有
①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②与台北、香港一起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③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④稳定人民币汇率制止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恶化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5.
当前局部性的战争比起“冷战”时期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
A.霸权主义横行和国际政治力量失衡
B.地区性冲突由来已久
C.民族、宗教问题错综复杂
D.西方大国的暗中指使
6.
***自己说:“《***选集》哪是我一个人的著作啊,里边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代价的。”该话说明了
A.《***选集》不是***一人的著作
B.***思想不是***个人思想
C.***思想是从群众斗争实践中得来的
D.***具有非常谦虚的优秀品质
7.
孙中山和***是20世纪的两位伟人,对中国历史发展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思想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直接来源于西方启蒙思想B.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C.成为中国民主革命指导思想D.包含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8.
1808年5月3日,拿破仑的军队入侵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近郊的民众奋起抗击。法军集体屠杀了上千名起义者。受此事件激发,西班牙画家戈雅作了画作《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此画可以从侧面解释拿破仑帝国走向末日的重要原因是
A.欧洲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B.欧洲反法同盟的持续军事打击
C.法国人民厌恶非正义的战争
D.欧洲封建势力大于资本主义势力
9.
有同学说:“拿破仑加冕称帝,恢复了专制统治,所以说拿破仑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对此你认为
A.前提和结论都是正确的B.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前提结论都错误D.前提错误,但结论是对的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与签署的反法西斯文件有
①《大西洋宪章》
②《开罗宣言》
③《雅尔塔协定》
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
“一战”前,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里的“资本家的事业”是指
A.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B.捍卫全人类的利益
C.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D.维护民族的独立
12.
下列关于二战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战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②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③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⑤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④⑤
13.
在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这段材料说明
①英国反对缔结处置德国的和约
②英国认为《凡尔赛和约》是不公正的
③劳合·乔治预感到德国复仇主义者的威胁
④《凡尔赛和约》将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激化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4.
华盛顿说:“剑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手段,一旦自由得到确立,就应该将它放在一旁。”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首任总统后改善与英国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
B.领导独立战争期间力主与英国和谈
C.欧洲英法开战之际宣布“严守中立”政策
D.告别演说告诫不要感情用事同外国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
15.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驱逐了殖民势力B.加强了边疆管理C.维护了国家主权D.巩固了清朝海防
16.
马克思直接参与或领导的国际工人组织是(  )
①正义者同盟②共产主义者同盟③国际工人协会 ④第二国际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17.
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人物”。下列这些称呼与爱因斯坦形象符合的有:①天才②政治难民③人道主义者④原子核宇宙谜的开启者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④
18.
俄国人民推举列宁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的主要理由是他(   )
A.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B.变落后的苏俄为强大的苏俄
C.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D.打败了国内外敌人,巩固了政权
19.
右图人物在2000年的世纪之交曾被西方主要媒体评为“千年风云人物”;他离开我们已有一百多年,但其学说仍然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下列不属于他的成就的是(    )
A.创建“第一国际”B.在布鲁塞尔创办《新莱茵报》
C.创立马克思主义D.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20.
有人说:“这位先生(指华盛顿)作为军官以他的技能和经验,他的足以自食其力的财富,出类拔萃的才能和众口交誉的极好声望,将比联邦中的任何其他人更能博得全美国的支持,┅┅”以上材料反映出华盛顿出任大陆军总司令源于他
①有作战经验和领导艺术 ②有较多的财富  
③有杰出的才能     ④作战勇敢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1.
康熙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准确,归于大中至正,今经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朕以为孔孟之后,有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钜!” (《朱子全书序》)他对朱熹如此高的评价,其根本目的是:
A.倡导先进的农耕文明B.用儒学作为巩固统治的工具
C.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D.维护先祖遗留的尚儒传统
22.
图是香港杜莎夫人蜡像馆展示的爱因斯坦蜡像。根据图示,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是
A.提出了质能关系式B.认识到核战争的危险
C.最早提出相对论D.创立光电效应理论
23.
《旧唐书》评价唐太宗:“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以下最能体现该评价的是:
A.屈己而纳谏B.任贤而使能C.恭俭而节用D.宽厚而爱民
24.
曾是前清进士、同盟会员、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辞了北洋政府的官、拒绝蒋介石的官、当了共产党的官,这位传奇人物应该是
A.蔡元培B.李四光C.袁隆平D.钱学森
25.
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B.《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
C.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
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

3.选择题(共12题)

26.

本文《虽有佳肴》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27.

大街上,有人用责怪的目光盯着小明,因为小明在学一位残疾人走路。这说明(    )

①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②街上的人不尊重小明

③小明不懂得自尊                                            ④自尊和尊重他人没有联系

28.

大街上,有人用责怪的目光盯着小明,因为小明在学一位残疾人走路。这说明(    )

①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②街上的人不尊重小明

③小明不懂得自尊                                            ④自尊和尊重他人没有联系

29.

研究表明,有些癌症患者由于意志薄弱,悲观失望,削弱了机体对癌细胞生长的自然抵抗力,即使采用手术、放射治疗等手段,也难以康复。可是如果病人能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情绪和顽强的意志,就会对疾病的治疗产生良好的作用,至少可延长一些存活的时间。这说明(   )
①意志对人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②拥有坚强意志,就会有健康的体魄;
③要有坚强的意志,不要轻言放弃;④坚强的意志是治疗疾病的唯一药方。

30.

小李说:“电话的出现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强人们之间的联系。”(    )

31.连接多边形的一个顶点与其他顶点的线段把这个多边形分成了6个三角形,则原多边形是(    )边形.
32.

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叠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则∠AOB+∠DOC={#blank#}1{#/blank#}度.

33.

这篇课文《虽有佳肴》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34.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3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乙】《虽有嘉(佳)肴》(正文略)

【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36.

读课文《虽有佳肴》,“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37.

读课文《虽有佳肴》,“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