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4版高中历史选修2 同步练习题:7-3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321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提出“四大自由”:“在我们力图保持安宁的战后的日子里,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二是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可以使每个******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中共党史参看资料》

请回答:
(1)指出罗斯福强调“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的时代背景。
(2)指出***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材料二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任何政党的政策如果不顾及这些阶级的利益,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不得其所,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没有说话的权利,要想把国事弄好是不可能的……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

——***《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1941年11月6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如何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并分析其原因。

2.选择题(共3题)

3.

计算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4.

当m={#blank#}1{#/blank#}时, 成立.

5.

当m={#blank#}1{#/blank#}时, 成立.

3.单选题(共5题)

6.
1941年1月9日刘少奇收到了陷于重围中的新四军军部发来的告急电报:“我江南部队遵令北移受阻,战况激烈……”。这里所说的阻力来源于。
A.日军
B.国民党军队
C.项英的错误指挥
D.中国共产党战略的失误
7.
下图是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全体参议员合影,其中前排左三为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结合相关背景,对该幅图片的正确解读有。

①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属于“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②党外人士受到了欢迎和重视
③民主选举带有普遍性
④图片反映的历史情景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
1939年国民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但又一再强调:“党政机关避免直接出面,尤其避免党派斗争之痕迹。”这表明国民党对共产党政策的特点是
A.用阴谋手段打击共产党
B.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
C.借民众力量,限制共产党发展
D.既要反共,又要避免舆论谴责
9.
1945年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的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条路线。
①指明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②确定了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根本途径
③指明了实现这条路线的根本保证
④确立了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
陕甘宁边区建立“三三制”政权以后,***曾经题词:“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是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的地方。”在这里“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主要是指“三三制”政权的建立真正落实了。
A.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的民权主义
B.彻底实现人民权利的民权主义
C.给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与团体自由和权利的民权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选择题:(3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