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二第七单元第4课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3155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4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以下一组历史照片摄于1945年,较完整地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要历史事件的过程。

请完成:
材料所反映事件的原因及结果如何?
2.
材料一 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而是改良的”;“走向改良进步的道路,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愿意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了多数民主党派的赞成。
——摘编自《中国现代市资料简编》
材料二   1947年底到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快要到来的现阶段,中国已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一方面是民主的人民的营垒,另一方面是独裁的人民的营垒。不属于这个营垒,就是属于那个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在存在了。”
——摘编自《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2)说明民主当派的政治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9分)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材料二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说明理由。
(2)概括说明两个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在当时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1941年)称:“今后领导国人,挽回大局,仍不能不指望执政之国民党……请以武力属之国家,而勿分操于党;彼此互相理性相见,而视大众趋向为依归。国家统一,夫岂难定。申言之,即必须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是也。”
材料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1945年)提出:“一、召集各党派会议,产生战时举国一致之政府。二、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职业、身体之自由,废除现行一切妨害上列自由权利之法令与条例。三、开放党禁,承认各党派公开合法地位……七、废除特务及劳动营等类组织。”
材料三《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1947年)提出:“日寇投降以来,共产党为实现国内和平的努力,是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的,本盟今后要与他们携手合作……彻底消灭独裁卖国的国民党反动集团!”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盟对国民党的态度怎样?
(2)据材料二指出民盟赞成国民党的统治吗?据材料三指出民盟对待共产党的态度?
(3)导致民盟政治立场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5.
材料一
第三十条   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
第七十二条    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人,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名额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
(二)国民政府委员会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
(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附注:
国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
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2.单选题(共19题)

6.
***去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A.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B.签订《双十协定》
C.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D.害怕国民党
7.
“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该会议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讨论新中国建立问题
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确立了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8.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取得胜利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胜利B.三大战役的胜利
C.渡江战役的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9.
下边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同一时期发生的两个历史场景,解读这两大场景,不正确的是
A.国民政府假和平,真内战
B.国共双方都没有和谈的诚意
C.反映了重庆谈判期间的历史
D.当时内战还未全面爆发
10.
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最具实质性的意义是
A.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B.改组了国民政府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D.否定了国民党的独裁和内战政策
11.
***在一次出行前,指示党内:“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心,它是不会发善心的。”你知道***“这次出行”的目的是
A.实现合作抗日
B.实现和平建国
C.实现军队国家化
D.实现政治民主化
12.
抗战胜利后,在国内存在了一年多的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阶段。之所以存在这个阶段,而未直接发生战争的原因,不包括
A.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B.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呼声高涨
C.国民党尚未完成内战准备
D.阶级矛盾尚未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13.
20世纪20~40年代成立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其名称多带有“民主”二字,这突出地反映了他们不满国民党政府的
A.封建专制
B.军事独裁
C.一党专政
D.投降卖国
14.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内容涉及政治建设,其要点不包括
A.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B.国民党结束“训政”
C.保障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
D.改组国民政府
15.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政协决议,其本质意义在于
A.再次确立了和平建国方针
B.人民得到了一些民主权利
C.改组国民政府,制定宪法
D.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和内战政策
16.
下列惨案中,属于全面内战爆发前发生的是
①“较场口血案”
②“一二一血案”
③“下关惨案”
④“李闻血案”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17.
被国民党以所谓“勾结共匪,参加叛乱”的罪名,宣布为“非法团体”而强令解散的民主党派是
A.民主同盟
B.民主建国会
C.民主促进会
D.九三学社
18.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前,人民政协具有代行人大职权的功能。人民政协诞生的背景是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
C.《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
使蒋介石政府在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的事件是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策动皖南事变
C.召开伪国民大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
D.宣布民主同盟为“非法团体”,强令解散
20.
某同学在探究学习“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这一主题时,搜集到以下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的暴行,其中属于全面内战爆发后发生的是
①“校场口血案”
②“一二·一血案”
③“下关惨案”
④“李闻血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21.
关于下面图片说法正确的是
A.此次运动的口号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B.此事件发生于1948年
C.此事件的直接导火线是“李闻血案”
D.此事件中李公朴、郭沫若被殴打
22.
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
A.中国民主同盟
B.民主建国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中国致公党
23.
反饥俄、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属于
A.中共领导的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
B.知识分子的反蒋爱国运动
C.国统区人民自发的争取民主的运动
D.民主党派发动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24.
1948年1月,民盟召开三中全会并发表了《三中全会宣言》和《政治报告》,宣言指出:“欲实现中国的和平民主已不可能由谈判妥协中求之。我们必须粉碎一个独裁反动贪污腐化的政权,才能建立一个和平民主有效能的新政权。”民盟发表这一政治宣言的时代背景是
A.国民党政府对民主党派的迫害和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反攻
B.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政协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
C.蒋介石召开“行宪国大”并“当选”伪总统
D.民盟和其他民主党派积极谋求中间路线的推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