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复习卷: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5314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断发易服”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和交融影响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6年,天津《大公报》进行了有关“剪发易服”的征文活动,下面是其中一些观点:“近据生理学家考求,毛发原为血垢之发表,不剪除以净刷,即于生理攸关。”“今苟断然行之,则全国之精神必为之一振,而皆知我国实行新政之迫切,则军业、学业、工商农诸业,各一(以)竞争之心以图前进。”

材料二 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天津《大公报》描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如中山装等开始被研求和推广。当时,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多在城乡上层人士中流行,下层民众以中式衫袄和抿裆裤为主。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摘编自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社会提倡“剪发易服”的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服饰变化的特点及其社会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作者观点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梁启超著文称:“我希望我们可爱的年轻人……把自己文化(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优点)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它,叫它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系统。把这种文化系统往外扩充,叫全人类都得到它的好处。”

(1)材料一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比较陈独秀与梁启超对东西文化的态度,并谈谈你对东西文化的看法。

2.单选题(共10题)

3.
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了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护末代皇帝溥仪复辟等。出现这些事件说明
A.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艰难
B.辛亥革命带有时代局限性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军阀割据阻碍政治民主化
4.
下图为民国时期一则女鞋广告,从广告语中反映了当时
A.民国教育商业色彩较浓厚
B.民族资本家具有强烈教育情怀
C.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共识
D.国货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5.
下图反映的是1912年—1921年在华企业比重变化,其主要因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B.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张謇等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6.
20世纪某个时期,中国的工业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成就。面粉业、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该时期最可能是
A.1895~1911年
B.1912~1919年
C.1937~1945年
D.1946~1949年
7.
美国哲学家杜威在1919年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据所学知识,“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的核心是
A.马克思主义
B.白话文学
C.民主和科学
D.三民主义
8.
1915年,曾做过袁世凯总统府顾问的美国人古德诺说中国是“民智低下之国”率行共和断无善果”“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据此可知
A.君主立宪制符合中国国情
B.政府为君主制制造舆论
C.君主制有广泛的民意基础
D.共和制度不适应于中国
9.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民国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与此改变有关的事件是
A.国民大革命
B.中共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10.
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  )
A.洋务运动的影响B.维新运动的影响
C.抗日战争的影响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1.
1916年8月,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一文中写道:“顺知吾青年之生,为自我而生,非为彼老辈而生,青春中华之创造,为青年而造,非为彼老辈而造。”这一观点
A.是追求个性自由的表达
B.是对君主权威的公开挑战
C.是实现救亡图存的呼吁
D.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12.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A.反对袁世凯独裁和复辟帝制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C.维护共和政体和《临时约法》D.传播民主和科学思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