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4版高中历史选修2 同步练习题:6-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3138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5

1.简答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图1《望风而起》

图2《共和》

图3《恭祝中华民囻万岁》
请回答:
(1)依据三幅图片,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2)“国”字的传统写法在图3中写成了“囻”(口内一个民字),并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说明这个创意表达的思想观念并解释其社会原因。
(3)辛亥革命的失败,有人认为并不是一种政体的失败,而是一代人的失败,你是怎样理解的?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之有限也,更不可不用民权。……君主顺时势而立宪法者,则其君安荣,其国宁息……君主不肯立宪,民迫而自立,遂变为民主立宪者,如法国及南美洲诸国是也。……特今日而立之,则国民之蒙福更早……苟真有爱君爱国心者,不可不熟察鄙言也。
——梁启超著《立宪法议》(1901年)
材料二……现在民国的天下,是人民公有的天下,国家是人民公有的国家。……宪法者……人民权利之保障书也。国家宪法良,则国强,宪法不良,则国弱。……三权为欧美所需要,故三权风行欧美;五权为中国所需要,故独有于中国。……把全国的宪法分作立法、司法、行政、弹劾、考试五个权,每个权都是独立的……这不但是各国制度上所未有,便是学说上也不多见,可谓破天荒的政体。
——《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关于“宪政”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史实谈谈预备立宪和辛亥革命的关系?

3.单选题(共4题)

3.
下图是坐落于武汉市的著名建筑,它于2011年10月10日正式开放,以纪念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一百周年,你认为这一历史事件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4.
下图是1912年1月在浙江杭州出现的一幕情景。它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C.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D.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5.
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了“新政”,结果。
①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②引起了立宪派的分化
③清政府仍处在困境之中
④增加了人民的捐税负担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6.
1905年慈禧太后称:“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础永久坚固,而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候调查结束后,若果无妨碍,则必决意行之。”这主要表明
A.慈禧太后准备用立宪抵制革命
B.慈禧太后想派人出洋考察宪政
C.慈禧太后已经决定实行宪政
D.清廷下诏“预备仿行宪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