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18-2019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5312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8

1.判断题(共9题)

1.
美国总统是美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统帅,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2.
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美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后者是一种更先进的政治体制。
3.
英国《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权力,使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成为权力中心。
4.
美国联邦制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5.
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就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6.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7.
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开展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8.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大借外债,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10.
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里程碑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之革命发韧于甲午以后,盛于庚子,而成于辛亥,卒颠覆君政。夫革命非能突然发生也。自满洲入据中国以来,民族间不平之气,抑郁已久。海禁既开,列强之帝国主义如怒潮骤至,武力的掠夺与经济的压迫,使中国丧失独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位。满州政府既无力以御外侮,而钤制家奴之政策,且行之益厉,适足以侧媚列强。吾党之士,追随本党总理孙先生之后,知非颠覆满清,无由改造中国。乃奋然而起,为国民前驱;激进不已,以至于辛亥,然后颠覆满洲之举,始告厥成。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确立的民主共和的形式,并为北洋军阀保留,因为他们知道,民心系共和,如果丢掉共和,自己的统治必将难以为继。但既保留了民主共和形式,所以又不得不遵循民主的某些程序,受宪法和其他制度的制约。尽管为了摆脱这些制约,军阀们动辄以武力解散国会、废弃约法、左右内阁,但又害怕激起更多的反对,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
(1)民主化。
(2)法制化。
(3)工业化。
(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四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能保障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孙中山为什么认为“革命非能突然发生”?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北洋军阀们受到《临时约法》的哪些制度制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方面的具体表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3.单选题(共18题)

11.
1688年,七位英国贵族领袖在密室策划,邀请一位外国君主前来“捍卫自由”。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颁布
C.责任内阁制确立
D.1832年议会改革
12.
美国各个州的法律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例如刑事凶杀案,有些州有死刑,有些州则没有。但最高法院享有特殊的司法审查权,即有权通过具体案例宣布联邦或各州的法律是否违宪。这体现了美国哪一制度
A.总统制
B.三权分立制
C.联邦制
D.民主共和制
13.
钱乘旦在《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中指出英国“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符合该观点的表述是
A.责任内阁制形成
B.通过《权利法案》
C.君主“统而不治”
D.1832年议会改革
14.
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部门年份
农林渔牧业
工矿建筑业
商业运输业
地产房租业
1801
7550
5430
4050
1220
1831
7950
11710
5900
2200
 
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
C.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D.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
15.
“现在沃尔波尔成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坏蛋们的避难所,这些坏蛋们……趋附着他,并且首先获得他的保护,然后得到他的宠信……而实际上国王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材料说明英国
A.发生“光荣革命”
B.需要扩大王权
C.形成责任内阁制
D.亟须议会改革
16.
1746年2月10日,英国首相配兰因与英王乔治二世政见不和,带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二世遂让普特尼重新组阁,但普特尼不是下院议员,得不到下院的支持。当他邀请上届内阁的阁员入阁时,被冷言回绝。无奈之下,他只好在2月12日辞职。这一事件后,英国
①责任内阁开始出现
②议会掌握了最高立法权
③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
④首相必须得到下院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各州不论人口多少都选举两名参议员。这一规定调和了
A.立法权与行政权的矛盾
B.美国与英国的矛盾
C.共和党与民主党的矛盾
D.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18.
1801年,美国总统麦迪逊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们再也不能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新东西了………“它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孟德斯鸠认为共和国只能在一小片领土上生存的理论是错误的。”麦迪逊所谓“新东西”主要指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民族形成、赢得独立
C.邦联国家、地方自治
D.联邦体制、三权分立
19.
下图《时局图》反映了列强在华掀起瓜分狂潮的危机局面,这种局面出现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0.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取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
A.反封建不彻底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21.
一西方史学家这样描写近代某一战争后的中国:“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开始互相打交道了。现在冲破了长久以来包围着她的愚昧和迷信,享受到更为宽广之文明的自由……”他描写的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
清道光末年梁廷枏(楠)撰写的《夷氛闻记》描述了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且用兵势将加税也,议数日不决。终以众喙汹汹,人持一见,遂以求和争战两事,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将决焉,得战阄三,于是专意称兵。”该记述反映出作者对
A.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
B.场景的描述与事实相一致
C.英国政治体制已经有相当了解
D.英国社情民意有清醒认识
23.
洪仁玕所著《资政新篇》的目的是“条陈款列,善辅国政,以新民德”。下列最能体现出这一目的的内容是
A.定都天京,建立革命政权B.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C.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D.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
24.
“此次(占领北京与上次)大为不同,为时长达十二个月,米取报复丨生的、有系统的枪杀》”日本人植松良二现场报道说:“街市毁失十之二三,妇女任人凌辱。联军将校率军士,公然大肆抢夺。金银珠玉自不必言,此外书画'古董……所获均属不少。……城中各处朝衣朝冠之男尸,凤冠霞帔、补服、红裙之女尸,触目皆是。”此处描述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5.
潘飞声诗云:“牙山险失折旗杠,平壤三军决击撞。马革裹尸随卞壶,龙骧破敌望刘江。金牌有意迟援骑,铁甲无功护战航。太息沉舟惟邓禹,忠魂肯逐怒涛降。”该诗所描述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6.
“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日本获得赔款增强国力
B.三国还辽旨在维护中国主权
C.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D.列强掀起了强瓜分中国狂潮
27.
清政府于1909年和1910年分别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乡地方自治章程》等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地方自治机关具有相对独立的权限,可以行使一定程度上的立法权和行政权。这反映了
A.专制皇权体制走向崩溃
B.对地方制度改革的尝试
C.地方实力派的离心倾向
D.地方自治改革成效显著
28.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下列对该条文的评述,错误的是
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共和制度
B.具有革命性和民主性
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D.直接目的在于加速清王朝的灭亡

4.选择题(共1题)

29.阅读理解

    Every kid wishes to be an adult. Do you remember playing house as a child — pretending(假装) to be a grown-up like your parents? Did you imagine you were a doctor, a soldier or a teacher? At that time, anything seemed more exciting than being young.

    But now as grown-ups, some adults find they cannot leave childhood behind. They become “kidults”. Being a kidult has become a lifestyle choice among young people across Asia.

    Some kidults collect toys they once played with. Hello Kitty, Garfield, and Snoopy have many adult fans around the world. It is not unusual to see a 20-something woman with a big, Garfield-shaped cushion on her sofa or a Hello Kitty mobile phone accessory(配件、附件).

    Other kidults still enjoy children's stories and fairy tales. For example, the British publisher Bloomsbury even released an edition(发布一个版本) of the Harry Potter novels with an adult cover. That way, no one else on the subway will know that an adult is actually reading a children's book.

    “Kidults can be like vitamins to society. Adults who love their childhood most and hold on to pure, child-like emotion may be needed in such a rough and dry society,” said Lee So-jung, a professor at Hankuk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He added that kidult culture may fill the generation gap between adults and kids. It could give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books, movies, and cartoon shows to enjoy together.

    Tim Greenhalgh, an adviser in London explained that some kidults just refuse to grow up. They hold on to childhood because working life in a busy and stressful city frightens them. Kidults would like to forget their age and openly show their fear of society and adulthood.

    “So, they can escape from increasingly busy and stressful lives that are hard to deal with,” Greenhalgh sai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9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