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和中国唐朝在政治权力的运作方式上有何相似之处?其根本目的又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法国总统和美国总统的权力有何不同?
自古至今,各国在政治权力的运作方式上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美国是一个宪政民主共和国,以宪法为最高准则,实行三权分立。其中国会拥有立法的权力,但它无权执法;以总统为首的政府机关负责行政,拥有执法的实权,但它既不能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法律,也不能凭借主观想法任意诠释法律;法律和宪法的解释权在最高法院,由9名大法官负责。
材料三法国的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唐代宰相实行委员制有何历史意义?(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和中国唐朝在政治权力的运作方式上有何相似之处?其根本目的又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法国总统和美国总统的权力有何不同?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丘吉尔“铁幕”演说:“……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笼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他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什么,以及他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如果还有止境的话。……”
材料二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不结盟运动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什么,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丘吉尔“铁幕”演说:“……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笼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他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什么,以及他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如果还有止境的话。……”
材料二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年9月)
材料三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个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丘吉尔发表演说的目的何在?对于当时的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二,分析不结盟运动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什么,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1年3月,一束普罗米修斯火光投射在人类漫漫未醒的夜空,这就是巴黎公社。在这个日子到来之际,回顾一下往事,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它发生的时候,马克思见证了这一幕。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成败,也都被红场上的一个伟人列宁所目睹。至20世纪末,这两个话题渐行渐远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有些人把它们看成是人类的“怪胎”和“偶然事件”。
材料 1871年3月,一束普罗米修斯火光投射在人类漫漫未醒的夜空,这就是巴黎公社。在这个日子到来之际,回顾一下往事,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它发生的时候,马克思见证了这一幕。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成败,也都被红场上的一个伟人列宁所目睹。至20世纪末,这两个话题渐行渐远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有些人把它们看成是人类的“怪胎”和“偶然事件”。
——摘编自《从巴黎公社到十月革命》
材料反映出后人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多种看法。指出其中一种看法,并说明这种看法形成的原因。3.单选题- (共19题)
4.
古雅典法律规定,外邦人不能够自己出庭,不得拥有不动产,但却要为雅典服兵役,还要交纳象征其地位的一种人头税。雅典的奴隶出庭作证时,只有在挨一顿打之后,其证词才被认为是可信的。这说明古雅典
A.依靠习惯法维系社会关系 |
B.民主政治明显具有虚伪性 |
C.民主的主体受到严格限制 |
D.审判过程虽公正但较随意 |
5.
史载,罗马中央政府“除元老院外,它的行政官员仍不过由总共40人左右的执政官、大法官、财务官和营造官组成”,罗马行省的官吏则更少。而中国“西汉末年官吏总数有12万余人”。材料可以佐证古代罗马
A.善于利用经济手段改善人民生活 |
B.行省是实行法治的有力保障 |
C.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管理 |
D.国家行政管理存在严重弊端 |
6.
1871年德国统一后,由于帝国政府不对议会负责,所以帝国议会无权通过任何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也无权监督政府或要求政府报告政务。材料表明近代德国
A.帝国议会已形同虚设 |
B.民主的发展较为缓慢 |
C.有其独特的民主政体 |
D.政府权力受限制较小 |
7.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郑超麟在冋忆录中写到:“中华民国八年,写成世界公历是最容易记忆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这一年
A.新民主主义理论正式提出 |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
C.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
D.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 |
8.
部分抗战歌曲创作时间表
据上表,这些抗战歌曲的创作旨在
创作时间 | 抗战歌曲 |
1931~1935年 | 《抗战歌》《义勇军进行曲》 |
1935~1937年 | 《松花江上》《离家》《上前线》(“流亡三部曲”) |
1937~1945年 | 《大刀进行曲》《长城谣》《游击队歌》《黄河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等 |
据上表,这些抗战歌曲的创作旨在
A.宣扬民族英雄的事迹 |
B.激发民族抗战的意志 |
C.宣传中共的抗日方针 |
D.推动国共合作的实现 |
9.
“世界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这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的主要影响是
A.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 |
B.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
C.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 |
D.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 |
10.
从1896年开始,日本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从而成为在中国拥有租界最多的国家。这主要反映出
A.中日《马关条约》的规定得到了落实 |
B.日本凭借在华特权暂时地独霸中国 |
C.片面最惠国待遇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 |
D.群众反帝斗争为日本侵华带来便利 |
11.
解放战争爆发之初,西方媒体通过计算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等数据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共产党支撑不过半年必定灭亡;而毛主席却做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主要是因为毛主席
A.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 |
B.充满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 |
C.发现了西方数据来源不准确 |
D.预判了国际形势对我党有利 |
12.
蒋廷黻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他的诏书中有田亩制度,其根本思想类似原始共产主义:有田共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但是他的均田主义虽有详细的规定,并未实行。”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 削弱了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力
B. 旨在利用均田主义消灭地主阶级
C. 以宗教革命与社会革命改造国家
D. 出现了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政策
A. 削弱了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力
B. 旨在利用均田主义消灭地主阶级
C. 以宗教革命与社会革命改造国家
D. 出现了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政策
13.
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在梁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
A. 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 B. 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
C. 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 D. 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严重缺失
A. 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 B. 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
C. 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 D. 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严重缺失
14.
193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还曾使用过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称号。1935年改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这反映了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
B.中共根据地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
C.共和国观念已深入人心 |
D.日本侵华改变了共和国的观念 |
15.
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有利于动员全民抗日 |
B.全面抗战路线的确定 |
C.妥协退让的对日态度 |
D.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
16.
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难抑兴奋激动的心情说:“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战斗力量,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动员成为一个军队,以求达到一个最近的目的。”恩格斯意在说明
A. 欧洲各国正在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 各国工人组织已建立稳固统一的联盟
C. 无产阶级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诉求
D. 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
A. 欧洲各国正在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 各国工人组织已建立稳固统一的联盟
C. 无产阶级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诉求
D. 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
17.
下图为新中国历史上的一幅宣传画。画中蕴含的对台政策,说明当时


A.海峡两岸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 |
B.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
C.海峡两岸之间终于实现“三通” |
D.香港回归祖国,为解放台湾奠定了基础 |
18.
1955年12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中泰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要》;1956年6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与这些经济外交的成就直接相关的是
A.中美关系的改善 |
B.日内瓦会议的进展 |
C.万隆会议的成功 |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19.
1970年1月,中国驻波兰临时代办雷阳会见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塞尔,表示奉命原则上同意恢复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同日,美国国务院在宣布该消息时,首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称。1月和2月,雷阳与斯托塞尔先后进行了两次中美大使级会谈。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缓和 |
B.中美共同谋求两国关系改善 |
C.中国对美采取灵活外交原则 |
D.美国承认了新中国合法地位 |
20.
19世纪中期,中国产茶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福建武夷山开荒栽茶“漫山遍野,愈种愈多”,杭州於潜“仰食于茶者十之七”,湖南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这表明
A.国内需求扩大使茶叶生产增加 |
B.通商口岸附近的农业逐渐破产 |
C.出口数量增加扭转了贸易逆差 |
D.开埠通商加速农业生产商品化 |
21.
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在梁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
A.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 |
B.国民素质状况阻碍近代民主化发展 |
C.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 |
D.公民意识与民族民主意识严重缺失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