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3029

试卷类型:高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0/3/2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08全国卷Ⅱ,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

2.单选题(共6题)

2.
(08全国卷Ⅱ,20)在英国,1811年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1/3,1931年占1/4,1951年降至1/5以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化进程加速B.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C.对外移民的增加D.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3.
(08全国卷Ⅱ,18)马基雅维利提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这表明,马基雅维利认为
A.君主制是摆脱无序状态的必然选择B.君主制是有序状态下的最理想政权
C.君主的统治神圣而高贵D.君主的统治必须合乎道德
4.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
A.反抗侵略B.中体西用C.政治改良D.全盘西化
5.
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是否推行议会制度
6.
(题文)热月政变后,巴黎街头已听不见“公民”与“女公民”的称呼,彼此称“先生”、“夫人”或“小姐”,人们不再吃“平等面包”,“革命广场”改称“协和广场”,这些变化说明当时的法国
A.社会秩序趋于常态B.经济生活恢复正常
C.王党势力重新抬头D.男女社会地位平等
7.
图5为历史上某次战争的形势图。该图所示战局的时间是
A.1812年
B.1914年
C.1918年
D.1941年

3.选择题(共3题)

8.下列“对联”能体现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有( )

①优生优育民族希望,栽李栽桃祖国未来   ②优生雨润千村喜,节育风吹万户欣

③积雪清垃圾除送走白银冬季,草坪铺鲜花种迎来红粉春天  ④治污水再现长江碧透,除尘埃重还大气清新

9.

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中,经常看到有些年轻选手落选后,坦然面对观众说:“不要紧,我还年轻,还有机会再来。”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10.

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中,经常看到有些年轻选手落选后,坦然面对观众说:“不要紧,我还年轻,还有机会再来。”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