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302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8/1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2009年辽宁文综)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
第三篇   国家权力  第一章   国民立法议会第二节 初级会议选举人的选任
第一条   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第二条凡属积极公民,必须:……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

2.单选题(共8题)

2.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著述中指出:“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欧洲16世纪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世界贸易中心变动B.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C.封建世俗统治削弱D.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3.
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两国建交联合公报发表后,西方舆论将其比喻为“外交核爆炸”,美国则说“这是戴高乐在美国的背后捅了一刀”。中法建交说明(  )
A.中法结盟威胁到美国霸权
B.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受到了冲击
C.中美关系正常化已无可能
D.中国已完全突破美国的外交封锁
4.
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中国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下列对此三句话的解读错误的有(  )
A.1条B.2条C.3条D.4条
5.
1959年9月15日至28日,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就德国、柏林、裁军、美苏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苏联此后大肆宣扬“戴维营精神”,鼓吹苏美两国领导人坐在一起,人类历史就进入了新的转折点。这说明(  )
A.世界出现和平契机B.苏联处于战略优势
C.苏美准备再次合作,和平共处D.美苏之间既有对抗也有合作
6.
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致电国务院,“总结起来说,我们面临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 ……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曾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我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对该电文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B.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C.提出了遏制苏联扩张的理论
D.促进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7.
近代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技术的创新。在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中,英国工业的技术创新如何产生(  )
A.科学革命发现新理论,工业家将这些理论直接应用于生产,带技术的创新
B.时值启蒙运动,哲士热衷于传播科学知识,厂商将这些知识转变成生产技术
C.此时的技术创新大都是技术工人为因应现实需要,改良原有机械装置的结果
D.在殖民地战争中,英国击败法国,控制了印度,从印度引进先进的纺织技术
8.
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列强在华投资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其中表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
A.英国、美国、美国B.美国、日本、美国
C.英国、日本、美国D.美国、英国、日本
9.
“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这也不是江水呀,这是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上述文字有历代咏叹三国史事第一的美誉。从文学体裁上看,这段文字属于(  )
A.元曲B.宋词
C.唐传奇D.汉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