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南联盟(温州九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5302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1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内阁制度在东西方国家均有实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演变程过来看,内阁是有议政权的,……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的政务负担;又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自永乐直至明亡,内阁制度始终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力有所扩大,但基本上还不是宰相。
——摘编自杜志明《明代内阁制度的宰相化及其终结》
材料二  16世纪~18世纪初的(英国)内阁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最初只是国王召集大臣共商国事的会议,“光荣革命”后,内阁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一直到英国的乔治一世担任国王期间,由于不会说英语,开始很少参加内阁会议,反而由大臣主持。1721年,英国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出任内阁首相,内阁制正式形成。后来不断发展完善,英国的内阁由议会多数党领袖组阁,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但实际上要对议会负责。
——摘编自《浅议中英内阁制度》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明代内阁制度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前后英国内阁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对君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出现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殖民掠夺,非洲和亚太地区在不同程度上丧失独立、主权,被强制纳入全球体系,成为受帝国主义国家压迫和奴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若以1415年葡萄牙侵占非洲西北部的休达城为近代殖民主义的开端,以澳门回归中国作为殖民主义在地球上剩下的几个角落寿终正寝的标志之一的话,那么殖民主义在世界历史上活动的时间竟长达584年。
——摘编自《殖民主义的界定》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中国最终“被强制纳入全球体系”的标志性事件。依据材料一,简述澳门回归对中国的意义。
材料二 二战胜利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斗争出现新高潮,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大批涌现,开始了走向联合的道路。从世界格局的角度看,第三世界的成熟与发展,是在雅尔塔格局的框架内发生的。……而历史在接近20世纪尾声的时候,突然结束了两级格局,再次把多级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
——摘编自赵立冲《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探析》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在雅尔塔格局的框架内”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的表现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说明两极格局结束后中国在“多极世界”中的地位。

2.单选题(共28题)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公元前5世纪时,雅典使斯巴达和其他所有的希腊城邦黯然失色。”当时的雅典
A.实现了公民地位的平等
B.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
C.制定了古代世界最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D.消除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4.
“吸收了公民法和外来法的合理因素,……它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很少涉及婚姻、家庭和继承等内容。”材料中的“它”指古代罗马人的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5.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可见《十二铜表法》
A.私法规范较为完善
B.消除了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C.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D.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6.
美国的先贤们认为:“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以下各项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B.国会复议被总统否决的法案,若以2/3的多数通过此法,即为有效
C.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
D.总统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
7.
“它是在革命思潮高涨的形势下,留日学生中的革命志士拥戴孙中山为领袖,风云际会,乘时奋飞的历史壮举,是孙中山十多年组党实践经验的升华。”这里的“壮举”指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武昌起义的爆发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8.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的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成长和俄国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了”。无产阶级的这一变化始于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南昌起义
D.新中国成立
9.
1921年10月10日,梁启超以《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为题发表演说,认为“咱们十个年头的中华民国,的确是异常进步。”其中“进步”表现在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制定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0.
1927年9月6日,宋庆龄秘密访问苏联时阐述了当时的中国形势:“革命虽然因为有人背叛而遭致巨大的挫折,中国进入了反动时期,但这只是暂时的,革命力量仍然存在,正在斗争,必然会取得最后胜利。”“当时的中国形势”是
A.蒋介石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B.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被推翻
C.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已经开辟
11.
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该事件
A.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B.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消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D.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12.
“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八路军将日军全部歼灭。这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是对哪一战役的描述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枣宜会战
D.百团大战
13.
1937年7月17日的庐山谈话会上,蒋介石表示:“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这一讲话
A.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的序幕
B.说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C.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D.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形成
14.
与下图所示战舰相关史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松岛号”是黄海海战中日本舰队的旗舰
B.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撞向“吉野号”
C.“松岛号”在黄海海战中丧失了作战能力
D.“致远舰”与“松岛号”在威海卫战役中再次展开决战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这是因为新中国的成立
①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
②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④为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都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重要政治制度。以下属于两种制度共同点的是
①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
②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③是历史传统与现实条件的有机结合
④进一步维护和促进了国家统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这一制度
A.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B.使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初见端倪
C.是直接选拔政府官员的有效途径
D.有利于提高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能力
18.
“台湾和祖国大陆,在经济上本来是一个整体。这些年来,经济联系不幸中断。现在……我们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该内容最有可能出自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C.“九二共识”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19.
1974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特别联大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因为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提出来的
B.重返联合国是当时中国外交的重大课题
C.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平等性和开放性
20.
1972年2月,当日本人看到中美首脑会晤的电视节目时,众议员古井喜实说:“北京机场首先向美国总统而不是日本首相开放……日本必须尽快地与中国恢复邦交”。这反映了
A.日本舆论一致要求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B.中国第三次建交高潮开始兴起
C.中美关系改善对日本产生影响
D.中日建交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
21.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7年来,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为指引,成员国密切合作、相互支持,整体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吸引力越来越大,“朋友圈”越来越广,成为地区和国际合作的典范。材料不能说明上海合作组织
A.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
B.推动区域合作新发展
C.有着强大的凝聚力
D.是当今世界合作程度最深的国际组织
22.
“经济复兴会产生溢出效应,它将在心理上恢复西欧对美国乃至西方阵营的信心,并对苏联形成压力,马歇尔计划最大的胜利恰恰是心理上的”。材料反映马歇尔计划
A.推动了欧洲国家经济的复兴
B.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
C.干涉了其他国家的内政
D.直接导致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23.
“当时法德的和解不可能从政治领域开始,而只有从经济领域找到合作的突破口,才能逐步走向政治和解,这是一种共识。”这一“共识”推动了
A.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
B.1955年《友好互助条约》的签订
C.1951年《巴黎条约》的签订
D.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
24.
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进取精神无论是在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都在唐代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展。以下对唐朝物质文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出现可控制耕土深浅和便于收获的曲辕犁
B.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C.杜甫诗“君家白碗胜霜雪”赞美了邢窑的白瓷
D.草市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25.
王国维《西域井渠考》:“西域本无此法,及汉通西域,以塞外乏水,且沙土善崩,故以井渠法施之塞下。”材料所说的井渠是
A.战国时期郑国主持开凿而成
B.汉代关中农民所创造
C.今流行于新疆一带的灌溉工具
D.东汉南阳太守杜诗所发明
26.
下表为中国茶叶、生丝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担)。表格数据反映出
A.我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C.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27.
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因此他
A.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
B.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C.在无锡创办保兴面粉厂
D.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28.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有过曲折和失误,其中“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去抓经济建设,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指的是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29.
“十一届三中全会使重新确立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有了组织上的保证,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重新回到党中央的领导岗位。”这里的“组织保证”指
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把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D.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30.
“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为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向政府提交了三次请愿书,把自己的要求以《人民宪章》的形式发表”。这一幕最有可能发生在
A.1831年的法国里昂
B.1836-1848年的英国
C.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
D.1834年的法国里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