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宁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5288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8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历史分野(重大变化)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
——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材料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建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似的历史阶段特征。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创造了一种全人类都为之景仰的钦佩的精神!
材料一 《我的长征》是中央电视台、北京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由崔永元担任主持人的大型电视活动,有20名体验者于2006年5月1日,在当年红军出发的地点开始踏上长征路,他们将用10个月左右时间,沿70年前红军长征主要路线,徒步至终点。
材料二 大渡河,是一个无法让人不把石达开和红军联系在一起的地方。今天,在这里有一高大门楼,两侧有一副对联:“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1935年5月,在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后进入四川,准备向北穿过彝族地区,强度大渡河。当时,蒋介石曾放言:要让中央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1863年5月14日,太平天国的名将石达开率4万多人马,在大渡河畔准备北渡时遭清军围堵而全军覆没。)
请回答:
(1)从政治、军事角度方面分析当年红军长征的原因。当年石达开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来到大渡河边、准备北渡的?
(2)红军强渡大渡河后,胜利进军,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其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假如石达开北渡成功,你认为其最终结局会怎样?请说明理由。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3/4以上之出席,出席员2/3以上可决弹劾之。
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会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颁布)
请回答: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哪种政体形式?《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作了哪些限定?其目的是什么?结局如何?

2.单选题(共16题)

4.
罗马史学家普鲁塔克在评价雅典的政治时提到:“判处陶片放逐并不是对卑鄙行为的惩罚,表面上这是对威望和权势过高的人的一种凌辱和贬抑的办法,但实际上这只是散发嫉妒仇恨情绪的一种温和的手段”。这说明古代雅典的民主
A.缺乏权力之间的制约平衡
B.忽视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C.容易受到非理性因素影响
D.民主程序存在重大缺陷
5.
在近代,英、美、法、德等国虽然都确立了代议制,但其代议制的形式却不尽相同,主要是因为它们各自的
A.传统不同
B.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C.国情不同
D.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不同
6.
在威廉三世(1650年—1702年)统治英国时期,“他不允许议会在他去国外时开会,并很少带英国大臣到欧洲大陆去,他自己是自己的第一大臣(首相),指定他所信任的人担任要职”。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A.议会完全受制于国王
B.责任内阁已经形成
C.《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D.国王拥有行政实权
7.
下图是法国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年8月14日)内容。发布这条修正案旨在
A.用法律手段确保共和政体
B.进一步打击法国封建势力
C.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D.扩大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
8.
2017年7月,美国参众两院以俄罗斯涉嫌干涉美国总统选举为由,分别以98:2和419:3通过了制裁俄罗斯的法案,尽管总统特朗普认为对俄制裁法案有明显缺陷,但他并没有否决此法案。据此可知,美国
A.总统无权否决参众两院议案
B.总统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
C.参众两院拥有一定的外交权
D.总统与参众两院立场—致
9.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B.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10.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附约《通商章程蕃后条约》规定,海关事务“各口划一办理”,“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帮办税务”。据此可知,中国从此丧失了
A.关税自主权
B.司法自主权
C.海关自主权
D.行政自主权
11.
何晓明教授在《学术的张力》中提出“曾国藩、洪秀全在政治、军事方面是拼死相争的对手,但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又同为中西文化大交汇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下列史实能反映洪秀全“中西文化大交汇”的是
A.创立拜上帝教
B.定都天京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天京变乱诛杀北王
12.
《地缘变化:长征不为人知的意义》中写道“经过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此材料认为长征
A.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
B.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C.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
D.留下了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
13.
军事科学院专家岳思平曾刊文表示“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1931年至1937这六年间,中国军民发起的东北抗联、一•二八抗战、长城抗战等局部战争为抵抗日本侵略做出了巨大牺牲,这段历史不应忘记。”这表明,“十四年抗战”的说法
A.体现了抗战的全民族性
B.突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场间的合作
C.强调了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D.着眼于抗战的全程性、完整性
14.
下图为1948年7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封电文的部分内容。对电文中“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的合理解释是
A.扭转了国共谈判中被动不利的局面
B.为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奠定基础
C.有利于刘邓大军建立大别山根据地
D.为战略决战的展开提供有力支持
15.
下图两枚邮票中涉及的地区,在相关法律的规定下
A.都享有独立的外交权力
B.都需维护国家统一为前提
C.都享有高度的地方自治权
D.都能加入地区性国际组织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与上述条文出自的法律文件相关的是
A.建国初期起到治国安邦总章程作用
B.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实行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
D.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7.
1950年中国外交部发布《外侨管理外资处理意见》,其中规定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采取‘赶、挤’政策,有步骤地令其全部撤回。”这一做法体现了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互不干涉内政”
18.
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中确认“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这表明
A.中美结盟以遏制日本重新崛起
B.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中美共同反对苏联在亚洲扩张
D.中国成为与美国对等大国
19.
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替”是指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意识形态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C.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