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1年,清政府行政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在中央,裁汰胥吏差役,归并、裁撤部分机构。在地方,裁撤河东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和滇、鄂、粤三省巡抚。同时,创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1906年9月,成立“编制馆”编纂官制,拟在中央设立资政院,司立法之责;裁汰军机处,设十一部,掌行政之事;司法之权则专属法部。守旧势力拼死反对。11月,西太后命令“军机处一切规则,著照旧行”。同时,改组中央各部,凡十一部,1907年7月,清政府谕准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将“财政及兵马之事权,悉收回于中央政府”。遭大部分督抚反对而收效甚微。9月,清政府下谕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11月,又令各省筹设咨议局,府州县筹设议事会;1910年,资政院成立。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采取君主立宪之制”,裁汰军机处等旧机构,原十一部调整为十部;组织首届内阁,在13名阁员中,满、蒙贵族占9名,其中皇族5名,被称为皇族内阁。不到半年武昌首义爆发。其后又不到半年,清王室主动下诏退位,清王朝宣告灭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行政制度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1年,清政府行政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在中央,裁汰胥吏差役,归并、裁撤部分机构。在地方,裁撤河东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和滇、鄂、粤三省巡抚。同时,创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1906年9月,成立“编制馆”编纂官制,拟在中央设立资政院,司立法之责;裁汰军机处,设十一部,掌行政之事;司法之权则专属法部。守旧势力拼死反对。11月,西太后命令“军机处一切规则,著照旧行”。同时,改组中央各部,凡十一部,1907年7月,清政府谕准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将“财政及兵马之事权,悉收回于中央政府”。遭大部分督抚反对而收效甚微。9月,清政府下谕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11月,又令各省筹设咨议局,府州县筹设议事会;1910年,资政院成立。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采取君主立宪之制”,裁汰军机处等旧机构,原十一部调整为十部;组织首届内阁,在13名阁员中,满、蒙贵族占9名,其中皇族5名,被称为皇族内阁。不到半年武昌首义爆发。其后又不到半年,清王室主动下诏退位,清王朝宣告灭亡。
——摘编自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行政制度改革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据其在游记中自述,他1271年自威尼斯出发,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1295年回到意大利,以下是其行程示意图。

材料二 1792年9月受英王委派,马戛尔尼使团从英国朴茨茅斯港出发前往中国。1793年6月抵澳门,7月在舟山登陆,1794年9月回到英国。下图是其航行路线图。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提取相关历史信息,并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恰当,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材料一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据其在游记中自述,他1271年自威尼斯出发,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1295年回到意大利,以下是其行程示意图。

材料二 1792年9月受英王委派,马戛尔尼使团从英国朴茨茅斯港出发前往中国。1793年6月抵澳门,7月在舟山登陆,1794年9月回到英国。下图是其航行路线图。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提取相关历史信息,并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恰当,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上,宋代和20世纪初都曾兴起过“疑古”思潮。
材料一 宋儒通过对经典的研究,发现经典并非“圣道之全”,经典中还有不少阙文。不仅秦始皇焚书造成五经残缺,儒家经典在流传过程中也产生很多错误,影响了人们对圣人之道的理解。此外,不少宋儒还认为经典有牴牾(牴牾:矛盾、冲突)之处,经典所记与历史事实有出入,经典中的一些内容立意并不高远,值得怀疑。有些人还指出六经之中的一些观念,也与社会现实有矛盾。宋儒还通过总结汉唐以来经学的种种误区,指出治经应以切于实用为目的,应以讲明圣道、求得义理为旨归。因此,面对异质文化的严峻挑战,首先要起来维护儒家主体文化的神圣性,特别是发掘儒家文化的内在价值,这是一场保卫“圣人之道”的文化战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指出两次“疑古”思潮的不同点,简要评价20世纪初的“疑古”思潮。
中国历史上,宋代和20世纪初都曾兴起过“疑古”思潮。
材料一 宋儒通过对经典的研究,发现经典并非“圣道之全”,经典中还有不少阙文。不仅秦始皇焚书造成五经残缺,儒家经典在流传过程中也产生很多错误,影响了人们对圣人之道的理解。此外,不少宋儒还认为经典有牴牾(牴牾:矛盾、冲突)之处,经典所记与历史事实有出入,经典中的一些内容立意并不高远,值得怀疑。有些人还指出六经之中的一些观念,也与社会现实有矛盾。宋儒还通过总结汉唐以来经学的种种误区,指出治经应以切于实用为目的,应以讲明圣道、求得义理为旨归。因此,面对异质文化的严峻挑战,首先要起来维护儒家主体文化的神圣性,特别是发掘儒家文化的内在价值,这是一场保卫“圣人之道”的文化战争。
——整理自人民网:宋代疑古思潮简论
材料二 随着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史学界“疑古”思潮再兴,对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所记载的夏商周三代以及五帝时代的历史提出诸多怀疑。1919年,胡适提出:“对于东周以前的中国古史,只可存一个怀疑的态度”。20世纪20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学派,通过疑古书、疑古事、疑古人的方式,提出以往的古史都是“层累地造成的”,从而彻底否定了司马迁古史体系的真实性。顾颉刚否认夏禹的存在,他通过对古史传说及《说文》的考证,认为“禹不是人而是一种动物——虫”。——整理自刘毓庆:《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疑古思潮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宋代“疑古”思潮的背景和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指出两次“疑古”思潮的不同点,简要评价20世纪初的“疑古”思潮。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日本投降后不久,美国军队以“盟军”的名义占领了日本,从1948年起,中国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决定改变对日政策,加紧策划缔结对日和约,扶植日本。1949年,印度拒绝了华盛顿关于进行印美长久合作的建议,美国进一步修改其远东政策。新中国的建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大大加剧了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美国加紧在亚太地区建立军事体系。1950年10月,美国签订军事援助协定。1951年8月,美菲签订《共同防御条约》。9月,美国同澳大利亚、新西兰签订《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同日本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3年和1954年先后与李承晚和蒋介石集团签署“东北亚防御联盟”。此外,美国积极策划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组成军事集团。1955年9月,成立了“东南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并特意强调“武装进攻”的含义仅适用于“共产党侵略”。11月,在美国策划和支持下你,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等国组成了巴格达条约的组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时代背景。
材料 日本投降后不久,美国军队以“盟军”的名义占领了日本,从1948年起,中国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决定改变对日政策,加紧策划缔结对日和约,扶植日本。1949年,印度拒绝了华盛顿关于进行印美长久合作的建议,美国进一步修改其远东政策。新中国的建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大大加剧了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美国加紧在亚太地区建立军事体系。1950年10月,美国签订军事援助协定。1951年8月,美菲签订《共同防御条约》。9月,美国同澳大利亚、新西兰签订《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同日本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3年和1954年先后与李承晚和蒋介石集团签署“东北亚防御联盟”。此外,美国积极策划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组成军事集团。1955年9月,成立了“东南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并特意强调“武装进攻”的含义仅适用于“共产党侵略”。11月,在美国策划和支持下你,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等国组成了巴格达条约的组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时代背景。
2.单选题- (共5题)
5.
清朝,康熙帝改变按人口征收丁税的传统做法,宣布推行“固定丁税,永不加税”政策,雍正帝随后把固定的丁税并入土地税统一征收。上述政策
A.放弃了丁税收入 |
B.引发了税制混乱 |
C.刺激了人口增长 |
D.解决了人地矛盾 |
6.
据统计,直到1946年11月,中国西部的15个省市仍拥有金融机构2045家,占全国总数的38.7%。若以全国金融机构平均数计,西部15个省市平均数为136.3家,东部24个省市平均拥有134.5家,西部略高于东部。这反映了
A.东西部经济水平具有均衡性 |
B.东部金融水平稍微低于西部 |
C.持久抗战影响国家金融分布 |
D.金融发展与解放战争的关系 |
7.
南朝画家张僧繇善画佛道人物,如图是其作品(梁令瓒临摹),画面凹凸,有立体感,画中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这反映了当时


A.中外宗教、艺术交流融汇 |
B.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 |
C.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
D.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
8.
“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不仅是19世纪下半叶先进中国人的基本共识,更是洋务派在中西文化碰撞后采取的文化选择模式。此“文化选择模式”
A.有利于对中国文化的改造 |
B.表明“崇洋”思想非常流行 |
C.反映了文化侵略的隐蔽性 |
D.批判了封建儒学的落后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