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452年到公元前450年间,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制定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马法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有何重要影响。除此之外,罗马法还有何局限性。
材料一 公元前452年到公元前450年间,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
——引自《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即位期间得到了实施。《查士丁尼法典》(即《民法大全》)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也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材料三 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制定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马法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有何重要影响。除此之外,罗马法还有何局限性。
2.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的理由。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
材料一: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的理由。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
2.单选题- (共33题)
3.
雅典的公民被称为自由民,也就是脱离了生产劳动的公民,他们不用关心生产的事,他们虽然利用这个自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这自由的背后是更多人的不自由。雅典的民主制有着这样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创造自由的人没有自由,而有自由的人不创造自由。作者意在阐明雅典
A.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
B.民众思想深受束缚 |
C.政治生活特色鲜明 |
D.民主制衰落的原因 |
4.
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雅典十将军委员会在希波战争中的作用日渐增强,取代了原来执政官的权力,不仅控制兵权,还掌管国家外交事务及部分财政权。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伯利克里连续15年当选为首席将军,控制了雅典政局,成为事实上的终身政府首脑。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雅典
A.民主制具有局限性 |
B.政治制度建设服务于国防安全 |
C.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
D.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精英政治 |
5.
公元前451年之前,雅典男子与他们外国妻子所生的孩子可以获得完全公民权,而伯利克里改革后的法规只承认父母双方都是雅典公民的孩子拥有公民权。这一变化
A.赋予女性公民参政权利 |
B.扩大了雅典公民的范围和权利 |
C.提高雅典女性社会地位 |
D.实现从公民法向万民法的转变 |
7.
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
B.英国国王的态度 |
C.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
D.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
8.
在一次历史探究课上,几位学生在分析美国1787宪法后,得出以下结论:
①这部宪法使美国确立了共和政体;
②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原则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③这部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老师在讲评时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下列补充正确的是
①这部宪法使美国确立了共和政体;
②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原则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③这部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老师在讲评时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下列补充正确的是
A.允许奴隶制的存在等表明其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
B.这部宪法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
C.这部宪法规定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具有较大进步性 |
D.从其内容来看,这部宪法受到英国的《权利法案》的较大影响 |
10.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A.联邦法院独立行使立法权 |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
C.联邦议会主席由国民选举产生 |
D.帝国议会由全国成年男子直接选举产生 |
12.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是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你认为该说法
A.不妥,三者之间不是单项制约的关系 | B.正确,说明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
C.贴切,讲出了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 D.不妥,三者之间是相互交错的关系 |
14.
自民国二十年开始,江西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来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口口相传,其历史背景应是
A.太平天国政权建立 |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
15.
中央军委于1938年10月10日成立总政治部,负责领导八路军和各留守部队、医院、学校及边区各地区部队、全国各游击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无产阶级明确了自身在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中担负的历史使命。这一举措
A.覆盖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体成员 |
B.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C.主要进行全面抗战路线的宣传和动员 |
D.有利于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 |
17.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②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被彻底镇压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列强侵华策略发生明显改变
①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②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被彻底镇压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列强侵华策略发生明显改变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8.
马克思、恩格斯以“叙述历史”的方式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宣言》迄今是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南。这一“政治文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 |
B.继承传统理论的成果 |
C.近代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
D.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19.
从革命性质分析,俄国革命实际上经历了三种革命:即发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广大农村的以农民夺取土地为主要方式的农民革命,发生在民族地区的民族革命。最终,力量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据此判断,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
A.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 |
B.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
C.坚持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
D.一战激化了国内各种矛盾 |
20.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巴黎公社:“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文件,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趋势。”这段话反映了
A.巴黎公社的战士有着英勇斗争的精神 |
B.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 |
C.巴黎公社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D.巴黎公社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 |
21.
巴黎公社共有86名委员,其中工人约30名,其余是新闻记者、职员、教师和医生。公社委员们之间虽然有政治分歧,但没有权力斗争,一直尽心尽力为这个200万人口的城市提供公共服务。他们也能达成共识,实行一些进步的和民主的政策。由此可见,巴黎公社
A.践行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
B.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
C.真正具有了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
D.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
22.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A. 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B. 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C. 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 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A. 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B. 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C. 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 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23.
下面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的构成统计表。它突出反映了


A.第一届人大代表来源高度集中 |
B.文化落后的农民阶级无法担任代表 |
C.国家政权中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
D.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
24.
某地方电台播放了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红卫兵,红卫兵,革命的烈火燃在胸,阶级斗争风浪考验了我,路线斗争锻炼的心更红……”歌曲播放后开始播报新闻。下列内容最有可能被播报的是
A.将革命进行到底,争取实现全国解放 |
B.大岗村水稻亩产超15万斤 |
C.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刘某某 |
D.打破“大锅饭”,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25.
1996年,中俄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中美两国元首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中国、欧盟双方表示希望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表明中国
A.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
B.努力为改革开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
D.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26.
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建设性意见 |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政策 |
27.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欧洲民族主义情绪上升。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随后,意识形态的前哨国家西德也违反美国意愿,缓解了与东德的关系,实施“新东方政策”。这表明当时:
A.西欧离心倾向冲击了两极格局 |
B.法德外交政策已脱离冷战轨道 |
C.法德两国已足以与美国相抗衡 |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
28.
1950年,美国麦卡伦法案规定:共产党各组织成员不得领取出国护照;司法部长认为国家处于紧急状况时,可以逮捕任何“可能阴谋进行间谍活动及破坏行为”的人。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以多数票再次通过。这反映出美国
A. 把“冷战”的重心转移到国内
B. 在“冷战”中处于弱势地位
C. 公民的权利受到严重侵犯
D. 抛弃了杜鲁门主义的原则
A. 把“冷战”的重心转移到国内
B. 在“冷战”中处于弱势地位
C. 公民的权利受到严重侵犯
D. 抛弃了杜鲁门主义的原则
29.
“支持我们担当国际领导的支柱是我们的民主思想和价值观所产生的力量……因此,全世界走向民主和自由市场的走势有利于促进美国的利益”。材料反映了美国
A.致力于推进人类民主化进程 |
B.积极承担领导世界的职责 |
C.打着“民主”旗号谋求霸权 |
D.致力于推动全球一体化 |
30.
美国当局认为,共产主义“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次变动中——像章鱼那样身在莫斯科,触角则伸到世界最远的各个角落”。美国当局如此考虑从本质上看是因为
A.社会主义制度影响国际安全 |
B.整个世界都被苏联操控中 |
C.维护世界和平,大国担当责任 |
D.国家利益的冲突,社会制度的对立 |
31.
“为结束自己大陆上的战祸所做的努力预兆并催生了近代世界的智慧:避免对绝对价值做出评判,转而采取务实的态度接受多元世界,寻求通过多样性和克制渐渐生成秩序”。这是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对某一国际组织做出的评论。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其“近代世界智慧”的是
A.欧洲共同体成立 |
B.两极格局的形成 |
C.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
D.关贸总协定的建立 |
32.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
33.
下图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


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 |
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
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
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
34.
希腊神话中,克里特岛有个米诺斯王国,王国中有个迷宫。19世纪末,英国考古学家根据传说组织了发掘,找到了迷宫和米诺斯王宫,证明了该王国的存在。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神话传说是第二手史料,史家可根据神话开展历史研究 |
B.神话属于人类早期记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史前史 |
C.神话传说属于口述史料,可以成为考古发掘的主要依据 |
D.神话传说属于间接史料,惟有经考古论证方可成为信史 |
35.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后初期马克思说道:“直到2月25日中午时分,共和国还没有宣告成立,而内阁的一切职位都已被临时政府中的资产阶级分子,以及《国民报》派的将军、银行家和律师们瓜分了。但工人这一次已决心不再像1830年7月那样任人欺骗。他们准备重新开始斗争,以武力强迫成立共和国。”这里,马克思强调的是二月革命之后
A.法国金融贵族的统治仍然无法替代 |
B.无产阶级的真实处境 |
C.阶级立场不同和利益相冲突初步趋同 |
D.各阶层共同妥协才是法国唯一的出路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