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8-2019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5285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大清皇帝准将香港岛给予英国君主暨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宰,任便立法自理。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九龙司地方一区,……兹大清皇帝定将该地界付与大英国君主并历后嗣,并归香港界内。

——中英《北京条约》

材料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收回香港地区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必须恢复行使主权。二、联合王国声明: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英《联合声明》

(1)以上三则材料各反映了哪三件事?
(2)材料一、二所述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所述事件出现的历史条件又是什么?
(3)中国政府现在在香港实行什么样的制度?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图示:

(1)上图中A、B、C、D分别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歇尔计划”对欧洲产生的主要影响?
材料二: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为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一股股新的力量”指什么?
材料三 

(3)材料三所示图片反映了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2.单选题(共29题)

3.
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B.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真正领导者
C.国民政府消极抗日,所做贡献很小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团大战扭转了抗战形势
4.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C.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权D.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5.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为新世纪送了一份大大的贺礼。可是距此100年前,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它是
A.八国联军侵华B.签订《辛丑条约》
C.洗劫北京城D.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6.
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
下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清政府统治结束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
C.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
D.南京光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8.
巴黎公社能够赶跑卖国的反动政府,但没能抵抗住被赶跑政府的反攻。其根本原因是
A.巴黎公社革命的措施存在着重大缺陷
B.无产阶级缺乏经验,无法取得胜利
C.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
D.工业革命进程受阻,经济发展缓慢
9.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开展,这主要是因为
A.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B.工人运动走向国际联合
C.巴黎公社的诞生
D.资本主义走向衰落
10.
1848年诞生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诞生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
B.三民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
D.新民主主义
11.
十月革命的意义不包括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为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C.为世界无产阶级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D.未影响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12.
“四月提纲”被称为十月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主要是因为它
A.给予俄国人民“和平、土地和面包”
B.提出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C.确定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方针
D.确定和平过渡的方针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民主、平等
C.人民民主、社会主义
D.人民当家作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4.
下表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
A.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B.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C.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
15.
“两岸之,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儿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是
A.和平统一祖国
B.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C.加强两岸交流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6.
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国家的统一
C.缓和与美国的敌对关系
D.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17.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这个会议””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致力解决朝鲜、印度支那问题
C.是日内瓦会议
D.是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18.
周恩来在谈到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时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中美来往的收获就在这里”。这说明中美关系的突破
A.提高了中国的大国形象
B.推动了中国重返联合国
C.促进了中美间友好交往
D.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19.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建交高潮。与这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选项是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多哈会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的根本原因是
A.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
B.深受美国的压迫与剥削
C.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
D.法国与联邦德国的和解
21.
1943年,好莱坞拍摄反映苏联的电影,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拍摄反映苏联的电影,如《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这一变化反映了
A.美苏“冷战”的开始
B.好莱坞影片受大众审美观影响
C.好莱坞拍摄影片需经政府同意
D.美苏由盟友走向对抗
22.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进行反苏的舆论宣传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实行军事援助
23.
1975年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通过的《关于团结与互助的利马纲领》指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仍然紧紧地束缚在以初级产品同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和制成品的“垂直的”交换关系中。这表明不结盟运动将致力
A.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B.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C.解决内部的矛盾和纠纷
D.维护世界和平
24.
麻曾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官营手工业对民营手工业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25.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基于此言论,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农商并重
B.重农抑商
C.重商抑农
D.闭关锁国
26.
明代中后期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施复夫妇是苏州织绸的小户人家,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了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这反映此时期出现了
A.官营手工业
B.资本主义萌芽
C.家庭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27.
在中国古代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
A. 商朝
B. 唐朝
C. 南宋
D. 明中叶以后
28.
一位中国古代的妇女,她已经能够在分散于宅屋之间和城郊乡村等地的“市”里购物,还能在大街小巷看到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这位妇女最有可能是生活在()
A.汉代B.六朝C.唐代D.宋代
29.
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等不同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征可以用于研究
A. 井田制
B. 分封制
C. 均田制
D. 郡县制
30.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A.实现国民一律平等
B.否定君主专制
C.确立民主共和国法规
D.结束封建统治秩序
3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是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B.实现了国民一律平等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结束了封建统治秩序

3.选择题(共8题)

32.式子3x+b=34是方程。
33.“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这是对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贝克特获奖的评语。使贝克特获得该奖的作品之一是()

34.北京人学会了把石块打制成简易的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 )
35.北京人学会了把石块打制成简易的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 )
36.锐角比直角(  )

37.锐角比直角(  )

38.锐角比直角(  )

39.锐角比直角(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9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