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 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
2.
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支持。”
材料三 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政府首脑与议(国)会、内阁的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宪政中国化的主要尝试。概括不利于近代中国宪政化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 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支持。”
材料三 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英、美两国通过的法律文献及其确立的政体。并分别指出英、美两国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政府首脑与议(国)会、内阁的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宪政中国化的主要尝试。概括不利于近代中国宪政化的主要因素。
2.单选题- (共19题)
3.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当时一个雅典公民不会碰到的事情是
A.他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 |
B.他可能被流放国外10年 |
C.他可以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
D.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
4.
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所有的官职(除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这表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方式是
A.直接民主 |
B.间接民主 |
C.人人平等 |
D.机会至上 |
6.
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
7.
18世纪,西欧出现了学习罗马法的热潮;19世纪初,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这说明罗马法
A.是欧洲近代历史上比较完备的法典 |
B.为欧洲资本主义提供了立法的范本 |
C.成为推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武器 |
D.保障西欧社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8.
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审判原则。这说明古罗马 ( )
A.减少诉讼案件 | B.维护贵族利益 |
C.注重法律程序 | D.强调证据作用 |
9.
在公元116年的一天,定居小亚细亚的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当时法官判决的依据应是
A.习惯法 |
B.公民法 |
C.万民法 |
D.自然法 |
10.
17、18世纪,西欧出现了学习罗马法的热潮;19世纪初,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这说明罗马法
A.是欧洲近代历史上比较完备的法典 |
B.保障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的进行 |
C.为欧洲资本主义提供了立法的范本 |
D.成为推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武器 |
11.
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
12.
《十二铜表法》有这样的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这体现了
A.《十二铜表法》维护了贵族的利益 |
B.《十二铜表法》使平民的权益得到保护 |
C.《十二铜表法》蕴含法治的精神 |
D.《十二铜表法》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
14.
1789年7月14日,这一天在法国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但是,就是国王认为平淡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发生
A.攻占巴士底狱 |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
C.来克星顿枪声 |
D.拿破仑加冕称帝 |
15.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 |
16.
英国1832年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1867年改革,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农业工人获得选举权。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责任内阁制的发展 |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C.工业革命的发展 |
D.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
17.
马克思认为“只有经过残酷的斗争和通过共和国政府形式才能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下列各项最符合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是
A.法国大革命 |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C.美国独立战争 |
D.中国辛亥革命 |
18.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 |
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
C.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
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 |
19.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
A.军权高于行政权 | B.分权与相互制衡 |
C.总统权力至上 | 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
20.
“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国家。”“(德意志)这个巨型怪物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主要反映了德意志
A.处于四分五裂的政治状况 | B.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 |
C.恢复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 D.建立了许多自由城市 |
21.
美国国会1791年12月15日批准了宪法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分别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该修正案主要意图是
①扩大地方和人民权力
②限制联邦政府权力
③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④确认宪法至上原则
①扩大地方和人民权力
②限制联邦政府权力
③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④确认宪法至上原则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3.选择题- (共8题)
24.若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中任意的x1,x2(x1≠x2),恒有 和 成立,则称函数f(x)为“单凸函数”,下列有四个函数:
(1)y=2x;(2)y=lgx;(3) ;(4)y=x2.
(1)y=2x;(2)y=lgx;(3) ;(4)y=x2.
其中是“单凸函数”的序号为{#blank#}1{#/blank#}.
25.
节日是破解一个民族特征的密码。一个民族信仰什么、看重什么、期待什么,往往可以通过节日一窥究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③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体现
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