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十四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5275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法律文献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材料二“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三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内容出自哪一法律文献?它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权利法案》在哪些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利?这一法律文件出台后,英国逐步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3)材料二中,美国建立上图体制的法律文献是什么,体现了什么原则?
(4)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德国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中具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单选题(共21题)

2.
古希腊的雅典首席将军伯里克利指出,“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当时,雅典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 )
A.元老院B.五百人会议C.陪审法庭D.公民大会
3.
有论者指出,公元前5世纪末的雅典民主政治,议事会和公民大会在国内政策问题上退缩,法庭占据了舞台的中心。该学者认为这种现象反映了雅典这一时期重要的民主原则是
A.轮番而治
B.法律至上
C.人民主权
D.司法独立
4.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期,雅典公民大会讨论是否要派军队进攻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并不知道西西里的具体情况,公民大会最终还是作出了入侵西西里的决定。这说明古雅典公民大会
A.民主决策机制名存实亡
B.财产等级制少数富裕公民绑控一切
C.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决策水平低下
D.军国主义思想盛行
5.
罗马外事裁判官审理涉外案件时,既不能套用罗马公民法,也不能完全依照异邦人的法律,而是互相参照通融权衡,取得一些切实可行双方同意的解决方案,所以他们便称自己凭据的是万民通用之法,由此形成了万民法的概念。这反映了
A.万民法逐步取代公民法B.万民法出现于帝国时期
C.罗马公民范围不断扩大D.万民法具有灵活性特征
6.
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女奴为妻后又后悔,将妻子“休”回“娘家”。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那么法庭将()
A.进行调解B.宣布“休妻”无效C.干脆不予理睬D.要求男子赔偿
7.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指的是(  )
A.《十二铜表法》B.成文法
C.公民法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8.
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批判》中提到:“其实是罗马人最先制定了……抽象的权利,抽象的人格权利。”“罗马人主要兴趣是发展和规定那些作为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的关系。”这说明罗马法:(   )
A.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保留了习惯法的特征
D.蕴含着理性精神
9.
“……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主要反映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
A.联邦制原则
B.权力制衡原则
C.民主原则
D.自由原则
10.
【改编】某学生的论文把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德国的王朝战争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革命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D.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对决
11.
观察下表,英国19世纪前期经济结构的变化直接推动了英国英国经济各部门的收入分布(单位:万英镑)
类别
农林渔牧
工矿建筑
商业运输
地产房租
1688年
1930
990
560
250
1801年
7550
5430
4050
1220
1831年
7950
11710
5900
2200
 
A. 殖民帝国的初创
B. 光荣革命的发动
C. 议会制度的改革
D. 工业革命的开始
12.
美国独立后,各州对外贸易政策因利害关系不同而显得十分混乱,各州强烈要求对国外输入美国各地的货物征收关税,并详细规定与外国的贸易关系,以稳定市场、扩大国内贸易。这表明
A.美国此时并未实现真正的独立B.经济发展需要强化中央权力
C.经济混乱导致各州间冲突不断D.邦联结构造成美国经济落后
13.
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2月4日晚,美国国土安全部发表声明,根据联邦法官裁决,全面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入境限制令,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这一事件说明
A.各州拥有高于联邦政府的权力
B.法院拥有制衡元首的权力
C.美国总统无权签署入境限制令
D.美国的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14.
历史学家巴里·科沃德认为:“(《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但到底几年召开一次,法案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更何况国王依然拥有随意召开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国王还拥有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力,拥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权力。”据其描述,当时英国
A.实行责任制内阁
B.削弱了议会立法权
C.国王仍然拥有较大的行政权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15.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内阁的分歧使政府垮台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16.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消了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使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这些改革措施
A.顺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B.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使广大工人、妇女获得政治权利
D.背离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
17.
鸦片战争以后,通过一系列条约,列强攫取的各种特权构成了对中国实施“准统治权”的制度。在这一条约制度中,有一项居于中心地位成为其他条约特权的基础。这一特权是
A.租界特权
B.领事裁判权
C.关税自主权
D.最惠国待遇
18.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C.西方思想文化开始向中国渗透
D.洋务运动由此产生
19.
加试题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行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
谷玉霖,来远舰炮手,1946年5月18日口述
“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
《芝罘快邮》(外商报刊),1894年10月1日报道
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
《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1894年10月7日报告
 
A.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
B.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
C.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
D.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
20.
“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材料中的“是役”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是
A.激发了反清的革命思潮B.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D.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1.
“冲击——反应”棋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B.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C.八国联军侵华——五四运动D.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
22.
14~15世纪中叶,英国议会权力逐渐扩大,下院的地位也在上升。期间充满着国王、下院、上院之间的合作和斗争。有时议会两院联合起来向国王夺权;有时国王又联合下院与上院作斗争;有时国王又与上院合作打击下院。这表明英国
A.国王居于权力中心地位
B.各派政治势力激烈角逐
C.专制政体转向立宪政体
D.政治民主传统历史悠久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