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6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等级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272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文明的交流
材料一 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坦言“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的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以下是根据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
类别
1860—1899
1902—1904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1)材料一中,1500年以前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请依据示例,从其它角度归纳原因并简单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示例:政治稳定制度完善。史实:长期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巩固发展完善。
角度1 。史实
角度2 。史实
(2)材料二中,翻译的西学书籍的类别呈现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
2.
梁启超论李鸿章
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

——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名李鸿章)》

问题
(1)梁启超为什么要以李鸿章为线索来勾勒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
(2)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基于何种立场或史观?
(3)概述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

2.单选题(共20题)

3.
明文规定“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从而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的是
A.《汉穆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权利法案》
D.《拿破仑法典》
4.
“文明的窗口,罪恶的渊薮;红色摇篮,黑色染缸;冒险家的乐园,流浪汉的家园;帝国主义侵略桥头堡,工人阶级大本营;万国建筑博览会,现代中国的钥匙……”,符合上述特征的当是
A.北平
B.南京
C.上海
D.广州
5.
下面是一张1900年国外的明信片,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6.
下面上海老报纸《新申报》报道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武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一二九运动
7.
“亲贵内阁”出现于清朝哪一时期?
A.康乾盛世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
8.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A.推动国民大革命抗击北洋军阀
B.完成土地革命,反对南京政府
C.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巩固新政权
9.
规定外国轮船可“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10.
1953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金,是因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复兴欧洲经济所作的贡献,以及对促进国际和平和谅解所作的努力”他是
A.马歇尔
B.罗斯福
C.丘吉尔
D.斯大林
11.
二战之后美苏长期冷战两极对峙,阅读下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处应填上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美苏合作
C.美苏争霸
D.苏联解体
12.
某一市场人潮川流不息好不热闹。市场中货品分区买卖应有尽有,如玉米、马铃薯、金银饰品、羽毛、棉衣、绣花斗蓬、巧克力,甚至奴隶。这个市场最可能出现在
A.公元六世纪的拜占庭
B.公元九世纪的巴格达
C.公元十三世纪的马六甲
D.公元十六世纪的墨西哥
13.
19世纪中期列强对外扩张的主要动力是
A.寻找黄金和白银
B.需要原料市场
C.在国外投资贷款
D.开辟商贸据点
14.
某位美国总统发表就职演说:“然而,复兴不只要求改变道德观念。我们这个国家要求的是行动,而且是立即行动起来。我们最首要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就业机会。”这位总统是
A.华盛顿
B.杰佛逊
C.林肯
D.罗斯福
15.
下列写作提纲中的“?”应填写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大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
“被政治扭曲的畸形外贸形态”,这是评价什么时期的对外贸易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7.
“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8.
如图是世界名画《西斯廷圣母》。在画中,圣母张大的眼睛里显示出忐忑不安的倾向,她仿佛预见她儿子的悲惨命运,同时又准备着把她的儿子作为牺牲奉献出去。此画应创作于
A.古典时代的希腊
B.中世纪的法兰克
C.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D.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
19.
近代某一时期上海格致书院课艺共开设46次,考题92道,其中33道讨论富强治术,24道关于格致,二者合计几乎占总数62%。这一时期是
A.五口开始通商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清末新政时期
20.
“中国固有的伦理、法律、学术皆封建制度之遗,与西人相较相去极远,如不改进必不能存于今日世界。”又有“若笃旧不变而无世界知识,不知顺应世界潮流绝难立足。”这些议论最可能出自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21.
“上帝通过国王统治世界。……国王是神圣的,反抗国王就是犯罪”。与此观点相对应的政治制度是
A.封建等级制
B.等级君主制
C.君主专制
D.君主立宪
22.
宣布“所有本国公民都享有民事权利,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的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