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文明的交流
材料一 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坦言“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的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材料二 以下是根据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
(1)材料一中,1500年以前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请依据示例,从其它角度归纳原因并简单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示例:政治稳定制度完善。史实:长期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巩固发展完善。
角度1 。史实 。
角度2 。史实 。
(2)材料二中,翻译的西学书籍的类别呈现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
材料一 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坦言“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的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年代 | 科技发明(件) | 中国 | 世界其他国家 | ||
件 | 百分比 | 件 | 百分比 | ||
公元l—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l—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公元100l—1500年 | 67 | 38 | 57% | 29 | 43% |
公元150l—1840年 | 472 | 19 | 4% | 453 | 96% |
材料二 以下是根据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
类别 | 1860—1899 | 1902—1904 | ||
数量 | 比重 | 数量 | 比重 | |
哲学、社会科学 | 123种 | 22% | 327种 | 61% |
自然科学 | 162种 | 29% | 112种 | 21% |
应用科学 | 225种 | 41% | 56种 | 11% |
(1)材料一中,1500年以前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请依据示例,从其它角度归纳原因并简单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示例:政治稳定制度完善。史实:长期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巩固发展完善。
角度1 。史实 。
角度2 。史实 。
(2)材料二中,翻译的西学书籍的类别呈现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
2.
梁启超论李鸿章
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
(1)梁启超为什么要以李鸿章为线索来勾勒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
(2)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基于何种立场或史观?
(3)概述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
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
——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名李鸿章)》
问题(1)梁启超为什么要以李鸿章为线索来勾勒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
(2)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基于何种立场或史观?
(3)概述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
2.单选题- (共20题)
4.
“文明的窗口,罪恶的渊薮;红色摇篮,黑色染缸;冒险家的乐园,流浪汉的家园;帝国主义侵略桥头堡,工人阶级大本营;万国建筑博览会,现代中国的钥匙……”,符合上述特征的当是
A.北平 |
B.南京 |
C.上海 |
D.广州 |
8.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A.推动国民大革命抗击北洋军阀 |
B.完成土地革命,反对南京政府 |
C.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巩固新政权 |
9.
规定外国轮船可“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辛丑条约》 |
D.《马关条约》 |
12.
某一市场人潮川流不息好不热闹。市场中货品分区买卖应有尽有,如玉米、马铃薯、金银饰品、羽毛、棉衣、绣花斗蓬、巧克力,甚至奴隶。这个市场最可能出现在
A.公元六世纪的拜占庭 |
B.公元九世纪的巴格达 |
C.公元十三世纪的马六甲 |
D.公元十六世纪的墨西哥 |
14.
某位美国总统发表就职演说:“然而,复兴不只要求改变道德观念。我们这个国家要求的是行动,而且是立即行动起来。我们最首要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就业机会。”这位总统是
A.华盛顿 |
B.杰佛逊 |
C.林肯 |
D.罗斯福 |
17.
“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18.
如图是世界名画《西斯廷圣母》。在画中,圣母张大的眼睛里显示出忐忑不安的倾向,她仿佛预见她儿子的悲惨命运,同时又准备着把她的儿子作为牺牲奉献出去。此画应创作于


A.古典时代的希腊 |
B.中世纪的法兰克 |
C.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
D.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 |
19.
近代某一时期上海格致书院课艺共开设46次,考题92道,其中33道讨论富强治术,24道关于格致,二者合计几乎占总数62%。这一时期是
A.五口开始通商时期 |
B.洋务运动时期 |
C.戊戌变法时期 |
D.清末新政时期 |
20.
“中国固有的伦理、法律、学术皆封建制度之遗,与西人相较相去极远,如不改进必不能存于今日世界。”又有“若笃旧不变而无世界知识,不知顺应世界潮流绝难立足。”这些议论最可能出自
A.林则徐 |
B.李鸿章 |
C.康有为 |
D.陈独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