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自由主义改革者把文官制度的改革当作限制公共腐败的惟一有效方法,他们希望文官制度的建立能够使新一代的文官免受意识形态和党派的影响,把不道德的人赶出政府。他们来自美国东北部的上层阶级,大多数是律师、编辑、牧师、教授和商人。他们中很多人拥有继承的财产,天然地不满于粗俗的工厂老板。他们的兴趣是商业和金融业而不是工业。……内战中和第一届格兰特政府期间的腐败丑闻导致共和党内的自由主义者对旧体制失去了信心,他们把扩大选举权看作是为分赃制铺平了道路。他们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日程来“医治共和党的腐败”。另一方面,60年代和70年代初民主党的复兴使格兰特政府和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十分恐慌,他们担心民主党将利用共和党的丑闻来败坏共和党的名声。……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美国文官制度最终在国会1883年通过《彭德尔顿法》之后建立起来,它授权总统成立一个道德委员会来为任命联邦雇员的程序订立规则。该法的通过代表了文官改革运动的高潮,其目的是把联邦文官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成为联邦任命的重要规则,其执行方法是“运用公开的竞争性的考试来检验公职申请人的资格”。根据这一原则,录用“最优秀的”人员为政府服务是政府管理中高道德标准需要的保障,对“最优秀的”评价标准不是出身背景或个人财产,而是客观的检验。从此,技术专家逐渐取代政治忠诚成为公共服务的首要资格。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琪《美国的政治腐败和反腐败》
(1)依据材料分析19世纪中后期美国改革文官制度的原因。
(2)依据材料概括美国《彭德尔顿法》的基本特点。
材料
自由主义改革者把文官制度的改革当作限制公共腐败的惟一有效方法,他们希望文官制度的建立能够使新一代的文官免受意识形态和党派的影响,把不道德的人赶出政府。他们来自美国东北部的上层阶级,大多数是律师、编辑、牧师、教授和商人。他们中很多人拥有继承的财产,天然地不满于粗俗的工厂老板。他们的兴趣是商业和金融业而不是工业。……内战中和第一届格兰特政府期间的腐败丑闻导致共和党内的自由主义者对旧体制失去了信心,他们把扩大选举权看作是为分赃制铺平了道路。他们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日程来“医治共和党的腐败”。另一方面,60年代和70年代初民主党的复兴使格兰特政府和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十分恐慌,他们担心民主党将利用共和党的丑闻来败坏共和党的名声。……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美国文官制度最终在国会1883年通过《彭德尔顿法》之后建立起来,它授权总统成立一个道德委员会来为任命联邦雇员的程序订立规则。该法的通过代表了文官改革运动的高潮,其目的是把联邦文官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成为联邦任命的重要规则,其执行方法是“运用公开的竞争性的考试来检验公职申请人的资格”。根据这一原则,录用“最优秀的”人员为政府服务是政府管理中高道德标准需要的保障,对“最优秀的”评价标准不是出身背景或个人财产,而是客观的检验。从此,技术专家逐渐取代政治忠诚成为公共服务的首要资格。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琪《美国的政治腐败和反腐败》
(1)依据材料分析19世纪中后期美国改革文官制度的原因。
(2)依据材料概括美国《彭德尔顿法》的基本特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6题)
3.
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伯利克里为了消除这种“障碍”采取的措施是
A.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
B.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 |
C.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 |
D.对野心家实施“陶片放逐法” |
4.
1875年1月30日,法国国民会议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大学教师瓦隆提出的政权组织法,间接承认法国为共和国,而当时738名代表中仅有200人赞成民主制。反映了
A.共和政体的确立艰难曲折 |
B.民主政治是发展潮流 |
C.保皇派在斗争中彻底失败 |
D.法国政体极不完善 |
5.
(题文)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
6.
美国学者菲利普这样评价一部宪法:“这部宪法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对这部宪法描述正确的是
A.总统任命内阁须经参议院同意 |
B.内阁和总统须对议会负责 |
C.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与平衡 |
D.利用内阁限制袁世凯专权 |
7.
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
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 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
8.
下表为咸丰初年户部银库置银数(单位:万两),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库存银数 | 新收银数 | 支出银数 | 实存银数 |
咸丰元年(1851年) | 844.0962 | 850.8529 | 956.9910 | 737.9581 |
咸丰二年 | 737.9581 | 836.1837 | 1032.6172 | 541.5246 |
咸丰三年 | 541.5246 | 475.3397 | 847.1746 | 169.6897 |
A.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 |
B.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 |
C.政府投资开办工厂 |
D.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
9.
***在1938年8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说“抗日战争的进行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国民党居于领导与基干的地位”“统一战线以国共两党为基础,而两党中又以国民党为主干,我们承认这个事实”。对以上材料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中共承认和拥护国民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 |
B.中共这一认识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C.相持阶段的到来促使中共加紧和国民党全面合作 |
D.中共这一政策消除了国共两党的矛盾 |
10.
17岁的列宁在面对警察局局长不解地质问“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起来造反?年轻人,要知道在你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在用脑袋往上撞吗”时回答说:“是的,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可以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过去。”列宁得出该结论是因为
A.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中最弱的国家 |
B.俄国仍然实行农奴制 |
C.俄国还没有进行工业革命 |
D.俄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尖锐 |
11.
巴黎公社的机关报《公报》在1871年3月20日的社论中说:“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已经了解到: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了解到,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即履行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据此可知
A.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
B.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政权 |
C.巴黎公社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亡 |
D.巴黎公社政权具有权力集中的特点 |
12.
2015年春节前后,持续近两年的所谓香港“占中”事件,在中央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及香港各界民众的反对下终于自行沉寂了。这表明
A.香港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
B.“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C.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
D.香港回归后保持了长期的繁荣和稳定 |
13.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说:“尽管过去我们跟美国吵架也有过经验,但那是野台子戏;这次是一次正式的国际会议,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是一次正规戏、舞台戏,所以要本着学习的精神去做。”这次会议
A.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
B.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联系 |
C.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
D.打破了西方国家封锁中国的局面 |
14.
阅读《20世纪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表(单位:国家数)》
下列关于表格的解读正确的是
| 40年代末 | 50年代末 | 60年代末 | 70年代末 | 80年代末 |
亚洲 | 15 | 23 | 29 | 36 | 37 |
非洲 | 4 | 10 | 42 | 50 | 51 |
拉美 | 20 | 20 | 24 | 29 | 33 |
下列关于表格的解读正确的是
A.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居主导地位 |
B.第三世界力量在六七十年代迅速发展 |
C.亚非拉国家摆脱了美苏超级大国的控制 |
D.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逐年增加 |
15.
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即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这反映了
A.苏联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
B.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达到最高峰 |
C.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
D.当今世界已形成了美国领导的单极世界格局 |
16.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这一声明
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 |
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 |
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
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 |
17.
(题文)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立法服从于政治 |
B.行政服从于司法 |
C.从人治走向法治 |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
18.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