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一模)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270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转型的宋王朝

宋王朝处于中国历史重要的转型期,它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历史中主要的朝代,每个不同,而尤以赵宋为显著。”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问题:
(1)你认为可以从哪些视角来研究“转型的宋王朝”?
(2)请结合史实概述宋王朝发生了哪些转型?
2.
   下列是关于中西文明的嬗变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的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不农背负着一代又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西方“自然力的征服”的标志是什么?
(2)中西文明从1640到1840年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本质差异?就中国而言,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1840年后,这种差异导致了中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为改变这种本质差异,晚清中国社会各阶层作出了哪些努力?
3.
进化演变
材料一:自达尔文.赫胥黎等以生物学为根据,创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之说,其影响延及于世间一切之社会,一切之事业,举人世间所有事,无能逃出其公例之外者。
——杨度《金铁主义说》
材料二:严复指出所谓“物竞”就是生存竞争,所谓“天择”就是自然淘汰。“种与种争,群与群斗”其结果总是“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在严复看来这种自然规律也同样支配着人类社会“动植如此,民人亦然。”
——王晓明《西方进化论与近代中国社会》
材料三:不佞垂老,亲见脂那(支那)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
——严复《与熊纯如书》
材料四:英国学者最早将进化论推广到人类社会,认为竞争能够创造出最优秀的社会和最优秀的人,穷人是无法适应竞争环境的,最好任其死掉。德国学者认为,不同种族为生存空间而斗争,成功的种族必将扩大其生存空间。美国学者认为,达尔文的新方法解释了现实世界中“合适”的白种人自然地凌驾于其他“退化”了的有色人种之上的现象。
(1)请列举发生在20世纪初中国文化界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材料三作于何时?此时,严复为何深感失望?
(3)结合材料四与所学知识,概括三国学者对“进化论”认识的不同点。其共同的本质是什么?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进化论”认识的看法。

2.单选题(共28题)

4.
下列一组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5.
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父亲的罪名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为的继承人。”材料所体现的罗马法的具体原则是
A.保护弱者的原则
B.权利平等的原则
C.行为归责的原则
D.注重证据的原则
6.
罗马人丢失了一个帝国,最终却赢得了一个世界。该评价的主要视角是
A.宗教
B.法律
C.经济
D.文化
7.
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成文法已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D.罗马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特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8.
威廉一世皇帝被称为“骑士皇帝”,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地位高于政治家。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是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德意志帝国已走上现代资本主义道路
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力
9.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中国清王朝也于1732年设立军机处,极权政治进入新阶段。从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演进的角度来看,这一论述意在强调
A.中国政治文明的滞后性
B.世界政治文明的渐进性
C.英国政治文明的开创性
D.法国政治文明的保守性
10.
下面漫画中的历史现象典型地反映了( )
A.美利坚合众国正式宣布独立
B.美国独立初期州权主义严重
C.美国两党在选举中激烈争夺
D.内战期间南北矛盾空前激化
11.
1884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共和国总统”。该条款反映了
A.君主派复辟活动的猖狂B.共和派的政治侥幸心理
C.反对封建复辟任务的艰巨性D.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的脆弱性
12.
“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与此相关的战役是
A.
B.
C.
D.
13.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的相同点是(  )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D.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14.
《新全球史》中指出:“总的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底的灾难。”其中,“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底的灾难”指的是
A.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
B.冲击了小农经济,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直接加强了中西科技、思想、文化交流
D.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便于列强倾销商品
15.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16.
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没有哪一个事件能像义和团运动那样,包含着如此多的相反的信息、相反的价值和相反冲突的目标,‘价值’与‘理性’、善与恶在这里是如此的纠结,其界限是如此的模糊。”这一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
A.历史真相不明,难以评价
B.体现了文明冲突的复杂性
C.混淆了进步与落后的界限
D.道德上的肯定是其主要方面
17.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那么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文中的“1917年革命事件”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标志着该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
18.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19.
1962年10月16日下午4点,苏联广播员开始宣读一份声明:“关键在第三段:为了尽快消除危害和平事业的冲突……苏联政府……已发出一道新的命令,撤除你们所谓进攻性的武器,把它们装箱运回苏联。”这份声明
A.表明美国在两极格局中居优势地位
B.是古巴导弹危机结束的标志
C.美国在美洲的“冷战”政策继续
D.苏联对古巴导弹事件阳奉阴违
20.
2013~2014年,乌克兰发生了严重政治危机:乌克兰国内的亲俄派与亲英美派对立并引发武装冲突。危机引起许多国家的直接干预:俄罗斯立即强势介入,法、德、英、美等国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向俄罗斯施压;欧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等国也表示高度关注。2015年2月,俄、乌、法、德四国领导人举行会谈,随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乌克兰危机各方同意停火,危机才告一段落。透过乌克兰危机,可以看出
A.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主题
B.多极化形成过程中,大国之间存在反复博弈
C.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安全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
D.经济区域化对全球化具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
21.
下列图示中,最能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是
A.
B.
C.
D.
22.
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江浙一带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经济重心已经转向江浙地区
C.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D.江浙地区经济发展日趋缓慢
23.
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以下对一些历史概念的解读正确的是()

三教合一
在中国宋代开始出现佛教、道教与儒学融合发展的情形

三角贸易
盛行于15~19世纪以贩卖非洲黑奴为主的野蛮殖民活动

三民主义
其核心是民主主义,有两个重要原则: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三大战役
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24.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一文中评价新文化时代的人物时曾说道:“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将陈胡并立是因为他们:
A.反对专制独裁,讴歌十月革命
B.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掀起白话文运动
C.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五四运动
D.崇尚美国的政治模式,号召民主革命
25.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该誓词主要表明了孙中山
A.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
B.任职临时大总统的迫切愿望
C.让位于袁世凯的必然性
D.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妥协性
26.
1789年,法国通过了《人权宣言》。有历史学家这样解释“宣言”二字:“有意模仿国王诏书中的神圣程式”,通过“诉诸普遍原则,诉诸神授,而赋予人民主权以以往君主行为才有的神圣色彩”。这一解释说明《人权宣言》()
A.主张人民与君主权力的对等
B.按卢梭的理想实施直接民主
C.彻底否定了绝对的君主主权
D.推动法国革命迅速走向高潮
27.
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他认为这种现象是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
A.中国自古以天朝上国自居,缺乏民族意识与爱国意识
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C.君主专制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法辨识国家问题
D.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造成人民彼此隔阂疏离
28.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29.
根据对下图的观察,所得到的下列有关神庙与古代雅典的认识中,最确切的是
A.神庙规模巨大,可能是公民大会集会议政的主要场所
B.神庙工程浩大,雅典依靠集权政府才能组织人力完工
C.神庙精美宏大,能作为雅典社会全面繁荣的直接物证
D.神庙的设计与建造代表了全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30.
有学者指出:“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理论不是原型一摆,就算成功了的。中国社会史的理论斗争,总算热闹过去了。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这段话的主旨是
A.史学研究依赖于史料学B.理论争斗推动了史学发展
C.史学理论的价值有限D.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研究
31.
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的主旨最为一致的是
A.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B.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的产物
C.资本主义在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
D.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3.选择题(共3题)

32.为了减少电磁污染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33.为了减少电磁污染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34.

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这段话主要表明他主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