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比年以来西域大奏朕功(注:指清政府统一新疆全境),国家势当全盛。
(1)材料一、二对乾隆时代的叙述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中英两国农民生活差距巨大的原因。
材料一 比年以来西域大奏朕功(注:指清政府统一新疆全境),国家势当全盛。
——大清高宗纯(乾隆)皇帝实录
方今国家全盛,府库充盈。——乾隆《圣训》卷一O六
材料二 当代历史学者张宏杰在《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一书中指出:“乾隆时代,民众吃糠咽菜的记载比比皆是。据《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介绍,普通英国农户一年消费后,可剩余11镑,约合33-44两白银。而一个中等中国农户一年全部收入不过32两,而年支出为35两,也就是说,辛苦一年,还要负债3两,才能过活。所以一旦遇到饥荒,普通人家会立刻破产,卖儿卖女的情况十分普遍。”(1)材料一、二对乾隆时代的叙述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中英两国农民生活差距巨大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685年到1757年间,到中国贸易的欧美各国商船有312艘,三大海关只留广州一关后,西方各国来中国的船只仍在增加,从1758年到1838年的80年间,到中国海关贸易的外国商船共达5107艘,其中大多数为西方商船。随着西方来华贸易船只的不断增加,贸易额也迅速上升。1762年,欧美诸国对华海上贸易总值为白银5525827两,1805年达23517102两,40年间增长了3.2倍。在鸡片战争前的中西贸易活动中,西方诸国都表现了偏重中国物品的倾向,使中国常常处于贸易的出超地位,因而西方国家便千方百计地寻求改变他们对华易的入超地位。

(注:在进口杂货中占重要位置的有米、鱼介海产品、煤油和糖,生产工具仅机器一项货值很小在出口杂货中占重要位置的有棉花、毛类、草帽缏等数项)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中国经济结构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 从1685年到1757年间,到中国贸易的欧美各国商船有312艘,三大海关只留广州一关后,西方各国来中国的船只仍在增加,从1758年到1838年的80年间,到中国海关贸易的外国商船共达5107艘,其中大多数为西方商船。随着西方来华贸易船只的不断增加,贸易额也迅速上升。1762年,欧美诸国对华海上贸易总值为白银5525827两,1805年达23517102两,40年间增长了3.2倍。在鸡片战争前的中西贸易活动中,西方诸国都表现了偏重中国物品的倾向,使中国常常处于贸易的出超地位,因而西方国家便千方百计地寻求改变他们对华易的入超地位。
——张增香《试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色》
材料二 1873年主要进、出口货分别在进、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注:在进口杂货中占重要位置的有米、鱼介海产品、煤油和糖,生产工具仅机器一项货值很小在出口杂货中占重要位置的有棉花、毛类、草帽缏等数项)
——整理自姚贤镐《十九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前期清朝对外贸易状况的形成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中国经济结构产生的影响。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体欧洲人都有着相同的生活方式和观点.币这些东西同样存在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欧洲人”国家。欧洲及其分支国家构成了欧洲人和北美人所指称的“文明世界”或“西方”。其他地区——主要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则被欧洲人说成是“落后”的。在1912年之前的那半个世纪里,欧洲人及其余西方人对他们的文明有着异乎寻常的意识并感到无比自豪。他们相信,这是历经数个世纪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人类努力的重要领域最先进的一支,因而设想世界各民族都应该敬慕这同样的社会理想。就此而言,只要谁不愿意或者不能够采纳它们,谁就是“落后的”;一旦他们尽力采用这些文明的理想,他们也就会跟着变成为“文明的”了。
材料 全体欧洲人都有着相同的生活方式和观点.币这些东西同样存在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欧洲人”国家。欧洲及其分支国家构成了欧洲人和北美人所指称的“文明世界”或“西方”。其他地区——主要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则被欧洲人说成是“落后”的。在1912年之前的那半个世纪里,欧洲人及其余西方人对他们的文明有着异乎寻常的意识并感到无比自豪。他们相信,这是历经数个世纪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人类努力的重要领域最先进的一支,因而设想世界各民族都应该敬慕这同样的社会理想。就此而言,只要谁不愿意或者不能够采纳它们,谁就是“落后的”;一旦他们尽力采用这些文明的理想,他们也就会跟着变成为“文明的”了。
——(美)K.K.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3.单选题- (共21题)
4.
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包括选举任免的官员在内,所有官职均非一人充任,而是以多人,通常是10人担任同一官职。其目的是
A.防止出现个人专权 |
B.体现公民平等原则 |
C.激发公民竞争意识 |
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
5.
《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以拘禁债务人,“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该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A.注重维护贵族利益 |
B.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
C.具有人文关怀色彩 |
D.倾向照顾弱势群体 |
6.
鸦片战争爆发前,前往广东进行中英谈判的钦差大臣琦善在给义律的照会中说:“(英方)乃先占据定海,本不能不上干天怒。特缘本大臣……叠奏贵国情词恭顺,方简派本大臣爵阁部堂来此查办。否则大皇帝抚有万邦,人稠地广,添船添炮,事有何难?”由此可见,琦善
A.认识到英国船坚炮利 |
B.依然秉持天朝上国观念 |
C.缓和了中英之间矛盾 |
D.熟悉近代国际交往准则 |
8.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试图按照古代大同思想来改中国造社会。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提出仿制火车、轮船,意图效法西方。这反映出
A.革命理论不断发展 |
B.太平天国走向成熟 |
C.时代变化影响农民运动 |
D.中体西用思想广泛传播 |
9.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出五四运动
A.显示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
B.促进了民众的思想启蒙 |
C.废除了列强的在华特权 |
D.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
10.
义和团散布揭帖宣传,“(中国的)混乱扰攘均由洋鬼子招来,彼等在各地传邪教、立电杆、造铁路,不信圣人之教,亵读天神,其罪攫发难数。”“今天不下雨,乃因洋鬼子捣乱所致。”这说明义和团
A.盲目排外 |
B.斗争方式单一 |
C.崇信儒学 |
D.缺乏科学革命理论 |
11.
某一历史时期,***提出:“根据山地战与游击战的理由,红军要求位于冀察晋绥四省交界之四角地区,向着沿平绥路西进及沿平汉路南进之敌作侧面的袭击战,配合正面友军战略上的行动。”据此判断,该时期中共武装力量的主要任务是
A.配合国民革命北伐作战 |
B.开展反“围剿”斗争 |
C.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
D.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
12.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上述材料是20世纪50年代两个国家签署条约的部分内容,这两个国家是
A.美国、苏联 |
B.中国、美国 |
C.中国、苏联 |
D.美国、英国 |
13.
二战后,美国逐渐改变重欧轻亚的援助计划,一方面加强对菲律宾经济援助,帮助亲美的菲律宾政府稳定政局,另一方面帮助菲律宾政府镇压共产党领导的胡克运动。这一政策转变
A.使菲律宾丧失国家独立 |
B.标志着冷战开始扩展到亚洲 |
C.体现了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
D.确立了美菲平等伙伴关系 |
15.
20世纪50年代,苏共某领导人指出:“有一些‘聪明人’居然把轻工业同重工业对立起来,硬说优先发展重工业只有在苏联经济发展的初期才是必要的,现在我们只要加速发展轻工业就行了。”据此判断,他
A.呼吁改革经济体制 |
B.依然重视重工业发展 |
C.注重市场调节作用 |
D.强调优先发展轻工业 |
16.
1943年,美英分别发表了各自关于战后世界经济秩序重建的方案。1944年,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终基本上按照美国的方案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这表明
A.英国开始失去世界霸权 |
B.美国主导战后世界经济体系 |
C.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裂 |
D.联合国成为美苏博弈的工具 |
17.
20世纪后期,西方国家出现“经营者革命”,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其根本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
B.国有化程度的加深 |
C.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减少 |
D.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
18.
1950年,国际贸易值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为16%,1980年为32%。世界出口总值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从8.5%上升到17%,同期,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系数从7.7%增加到26.8%,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出口系数从2.6%增加到9%。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 |
B.世界各国间经济差距缩小 |
C.区域性经济组织大量建立 |
D.苏联及东欧市场化速度加快 |
19.
1982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这一变化
A.体现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
B.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
C.实现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
D.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的观念 |
20.
乾隆三十四年,四川总督阿尔泰以“川民不谙纺织,地间种棉,种植失宜,或商贩贱售,至江楚成布,运川重售”,劝谕乡民,依法荃锄,广招织工,教习川民妇女。得旨嘉奖。这反映出当时政府
A.设法阻止商品贩运转卖 |
B.重视传统手工业生产 |
C.放弃了重本抑末政策 |
D.促进各地经济平衡发展 |
21.
宋仁宗嘉佑四年,一度废止茶叶专卖,改行“通商”办法,商人直接向茶农购买茶叶,进行运销。这表明
A.商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 |
B.商人经商环境有所改善 |
C.民间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
D.商业服务设施更加完善 |
22.
1953年,中共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认为小农经济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小农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基于该认识,当时在农村采取的措施是
A.土地改革 |
B.成立农业合作社 |
C.包产到户 |
D.发展乡镇企业 |
23.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大革命“使世界措手不及,然而它仅仅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是十代人劳作的突然和猛烈的终结。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也同样会坍塌。”在此,托克维尔
A.认为大革命是偶然事件 |
B.强调大革命是法国社会演进的结果 |
C.主张革命应该循序渐进 |
D.批评大革命给法国造成了严重破坏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