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4题)
1.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A.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
2.
(加试题)对于“世界革命”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时代”。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称号,其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A.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
B.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
C.大大推动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
D.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
3.
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现象因果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①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②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洋务企业产生
③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④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①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②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洋务企业产生
③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④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4.
法国艺术史家丹纳在《艺本哲学》中谈到:“自然界有它的气,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他的变化决定了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下列“气候”与“艺术”相对应正确的是
①百家争鸣 书法艺术兴起
②宋明理学 文人山水画兴盛
③自由民主思想 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
④文艺复兴 现代派艺术出现
①百家争鸣 书法艺术兴起
②宋明理学 文人山水画兴盛
③自由民主思想 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
④文艺复兴 现代派艺术出现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5.
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注重实用而非理论研究。他对一部科技著作这样评论:“……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丈量土地、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这部科技著作是
A.《石氏星表》 |
B.《九章算术》 |
C.《授时历》 |
D.《本草纲目》 |
6.
四位同学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题目,你觉得比较合适的是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推动了西欧的文明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推动了西欧的文明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 |
10.
蔡元培曾评价:“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他强调中国画
A.与书法相伴而生 |
B.与文学相兼而成 |
C.追求神韵与意趣 |
D.画、诗、书相融 |
11.
赵孟頫在《秀石疏林图》后面的自题诗很有名:“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他强调的是
A.绘画应该精通多种技法 |
B.应该把书法融入绘画中 |
C.艺术应形象地反映生活 |
D.绘画与书法具有一致性 |
12.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里的“荒唐言”反映出
A.《红楼梦》极大地冲击了统治秩序 |
B.封建社会将为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 |
C.《红楼梦》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不符 |
D.封建伦理道德在当时已无积极影响 |
13.
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后人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
A.元代城镇经济的繁荣 |
B.元代政治清明 |
C.元代戏曲创作者的文化水平不高 |
D.元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
14.
“相对于昆曲所代表的文人士大夫趣味,它(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京剧的剧目系统更充分体现出其历史叙述的民间性或曰草根特性。”据此可知,京剧
A.可丰富城乡人民生活 |
B.是传播民声的重要手段 |
C.为文人士大夫所排斥 |
D.由投文人所好转向通俗 |
15.
被誉为“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成书于明后期,内容借用《水浒传》中西门庆与潘金莲的关系情节独创而成。小说借助宋代人物事件展示明朝社会现实,全书以富商、恶霸、官僚西门庆一家的兴衰为中心,描绘了明朝黑暗、腐败、残酷的社会现实,揭示了世态人情,开创了以现实社会及家庭生活为题材、着重描摹市井世俗情态的“世情小说”的先河。该书的出现
A.推动了中国传统社会成功转型 |
B.冲击了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价值体系 |
C.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 |
D.推动了古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
17.
近代中国驻外公使郭嵩焘(1818—1891)旅居英国时感叹:“政教风俗,欧洲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视夷狄也。中国士大夫知此义者尚无其人,伤哉!”郭嵩焘此论
A.认识到西方制度的先进 |
B.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
C.有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
D.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
19.
近代史上的北大开民主风气之先,人才荟萃,其中尤以属兔的三名教授闻名中外。俗称“老中小三只兔子”:大兔子是蔡元培,中兔子是陈独秀,小兔子是胡适。胡适曾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大兔子: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采取“兼容并包”方针,使北大学风焕然一新 |
B.中兔子: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最早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
C.小兔子:提倡白话文,发表《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
D.三只兔子所倡导的新思想,最终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
20.
1916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的梅光迪说了这样一段话:“诗文截然两途。诗之文字与文之文字自有诗文以来(无论中西),已分道而驰……吾辈言文学革命,须谨慎以出之。尤须先精究吾国文字,始敢言改革。欲加用新字,须先用美术以锻炼之,非仅以俗语白话代之即可了事也(俗语白话固亦有可用者,唯必须经美术家之锻炼耳)。如足下言,乃以暴易暴耳,岂可谓之改良乎?”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文字是梅光迪针对新文化运动前后的文学革命而发出的 |
B.梅光迪对文学革命中的白话文改革持反对态度 |
C.梅光迪认为白话文没有美学价值,没有用处 |
D.梅光迪对于文字改革的态度严谨认真,有可取之处 |
21.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文学革命的最早倡导者是
A.梁启超 | B.陈独秀 | C.胡适 | D.鲁迅 |
22.
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 B.《变法通议》 |
C.《天演论》 | D.《狂人日记》 |
24.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 B.主权在民 | C.君民共主 | D.民贵君轻 |
2.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