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266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里的重要成分,是支撑祖国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精神支柱。下表是不同时期思想家或政治力量对此认识的摘要。
高骈(唐朝)
“万里驱兵过海门,此生今日报君恩。”
顾炎武(明清之际)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义和团运动
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收回利权运动
主张文明排外,通过“合法”手段并付出高昂代价收回部分路权。
辛亥革命
孙中山提出“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
国民革命运动
提出“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口号。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中共提出了建立中华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还同美英帝国主义结成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
 
解读材料,从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全国。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等。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金融业务。

——摘编自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典当、票号等传统金融机构继续发展。外商在1845年将银行公司植入中国的通商口岸。清末,外国银行不仅经营对清政府的贷款、而且操纵中国外汇市场,直接控制了中国金融业。受西方证券的影响,1872年轮船招商局发行了首张公司股票。1896年光绪皇帝批准设立“亦中亦西”的中国通商银行,民族银行公司由此产生。1904年和1908年清朝借鉴英日等国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经验,设立了户部及交通两家国家银行。1903年后,清政府设立商部,对银行、保险立法,赋予商部兼管证券及保险的职权;规定户部为银行的监管机关。晚清的72年间,中国发生过13次较大的金融风潮。其中1910年上海发生金融危机,政府无力管理金融市场,社会陷入混乱。

——摘编自孙建华《晚清金融创新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金融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金融业出现的新变化并对其评析。
3.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文科试题,说明:此题仅为文科生作答)
材料一:中国的近代工业发端于19世纪40年代,从1843年上海出现第一家现代企业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经历了100多年,但是现代工业十分薄弱。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榨取廉价劳动力。因此,外国资本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和轻纺工业,而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得不到发展。

——摘自陈向东《***五十年代在天津调查研究的实践与思想》

材料二: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三:1979——1981年我国农轻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年份
农业(%)
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79年
26.6
32.1
41.3
1980年
27.2
34.3
38.5
1981年
28.8
36.7
34.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阻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农轻重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

2.单选题(共18题)

4.
柏拉图曾就雅典民主制度指出:“……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指公民)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到最后像你所知道的,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其意在表明
A.民主制的核心精神是自由
B.民主制度维护了公民权利
C.对雅典民主制度弊端的担忧
D.雅典民主制度缺乏法律基础
5.
恩格斯说,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罗马法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
C.罗马法主要保护商人利益D.罗马法是一部商业活动法
6.
底特律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12年美国最悲惨城市。曾经有200万人口的底特律,现在只剩下70万人口。你认为底特律的衰败对它所在的密歇根州在政治方面可能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是(  )
A.总统候选人的产生
B.参议员席位分配
C.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选的产生
D.众议员席位分配
7.
1896年,有人作诗如下:“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与该诗的写作背景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火烧圆明园
B.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C.《马关条约》签订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8.
西方学者曾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人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对英国政府来说,除了保护鸦片走私,这场战争的更深层次意图是:
A.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对己有利的贸易关系
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使中国成为英国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9.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下列对二者的解读,正确的是.
A.都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B.都规定了相同国体和政体
C.都在实践中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D.都是中国法制史上重要里程碑
10.
巴黎公社的部分会议采取公开的形式,将制定的各项决策都及时地刊登在公社主办的《公报》上,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也全部公布于众,使公社委员及其他公职人员的活动在人们的掌握之中。这一措施
A.有效地抑制了权力的集中
B.保障了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
C.有利于对自身权力的监督
D.体现了现代民主思想的本质
11.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都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B.分别标志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都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
D.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12.
下表是二战后初期苏联对外贸易(单位:百万美元)表。这表明二战后初期
时间对象国
1946年
1947年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马歇尔计划参与国(不含西德)
78
94
88
145
苏联圈欧洲国家
215
225
240
219
美国
101
422
77
166
 
A.美苏间的贸易关系趋于恶化
B.西方国家持续扩大对苏贸易
C.苏联依靠西方恢复本国经济
D.东西方分裂的格局日益明显
13.
《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14.
“种麦得时,无不善”;“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桑椹赤,可种大豆”;“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表明中国古代
A.区域农业生产发达
B.政府提倡精耕细作
C.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D.农作物品种的增加
15.
如图是英国1600年-1850年间人口的变化情况(单位:万)。以下关于图中信息分析最正确的是

——据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制图

A.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兴起
B.技术进步引起英国经济地理的变化
C.英国人口优势促进其完成产业革命
D.工厂制度兴起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
16.
1862年,美国颁布《莫雷尔法案》,“提出了改变以欧洲学术为特点的课程内容,加强实用技术教育。联邦政府赠予各州一定数量的土地,各州开办以讲授农业和机械工艺知识为主的专门学院。”该法案的颁布
A.反映工业革命需要大量技术人才
B.说明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是为解决经济危机中的就业问题
D.导致美国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17.
1901年张之洞、张謇等人在《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指出:“今日中国讲富国之术,若欲以商务敌欧美各国,此我所不能者也;若欲以工艺敌各国,此我所必能者也。”这反映出当时中国部分封建官员
A.主张与外国展开商战收回利权
B.仍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
C.认识到工业富国强国的重要性
D.已找到当时中国贫弱的根本原因
18.
下表为晚清政府1849年和1885年的财政收入情况统计(数额单位:万两),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1885
3071
40%
3923
51%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为420万辆:1887年约为2054万两)
A.中国半殖民地程度逐渐加深
B.中国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C.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19.
1872-1890年,洋纱在华销售几乎每年都在跌价,最低时曾下跌1/3以上;洋布在华销售跌价的程度比洋纱更甚,但洋布进口增加不如洋纱迅速。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沦为列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B.传统手工纺纱业遭到沉重打击
C.大量利用进口洋纱发展机器纺织业
D.土布比洋布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20.
下图为一枚外汇券,全称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俗称“外汇兑换券”、“外汇券”,为中国银行发行,供来华的外国人及归侨兑换及特定场合使用,面额与人民币等值的一种特定货币。据此可知当时
A.我国已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我国的物资供应相对匮乏
C.我国各种商品均需凭票购买
D.外汇券的特权提升了中国人的优越感
21.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民贵君轻

3.选择题(共1题)

22.

一个长方形长5分米、宽4分米,它的面积是20分米。(判断对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