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取得了对国王的胜利。之后议会颁布一系列法令调整了议会与国王的关系,确立起“议会至上”的原则,并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英王理论上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实际权力却掌握在议会手中。议会拥有立法、征税、批准预算和决定王位继承等权力,内阁对议会负责,法院也受议会立法的约束。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以“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国家权力结构,它将立法、行政、司法保持平衡的态势。其中国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与总统、法院平行,三者依法分权与制衡。
——根据应克复《西方民主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议会在近代英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分析美国国会与英国议会异同。
(3)综合以上分析,谈谈你对近代民主政治的认识。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取得了对国王的胜利。之后议会颁布一系列法令调整了议会与国王的关系,确立起“议会至上”的原则,并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英王理论上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实际权力却掌握在议会手中。议会拥有立法、征税、批准预算和决定王位继承等权力,内阁对议会负责,法院也受议会立法的约束。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以“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国家权力结构,它将立法、行政、司法保持平衡的态势。其中国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与总统、法院平行,三者依法分权与制衡。
——根据应克复《西方民主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议会在近代英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分析美国国会与英国议会异同。
(3)综合以上分析,谈谈你对近代民主政治的认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大事记
1895年5月,丘逢甲等组织义军反抗日军占领台湾,坚持5个月后被迫退返祖国大陆。
1907年至1915年,台湾人民共举行10余次起义,掀起反日本殖民统治的新高潮。
1921年后,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台湾籍共产党员在上海成立党组织。台湾出现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蓬勃发展的局面。
1930年,台湾高山族同胞不堪忍受日本奴役和压迫,举行震惊中外的“雾社起义”。
1937年,宜兰700余名矿工集体暴动。高雄、六甲等地也相继发生反战暴动。
1939年,1000余名被日本强征的台湾壮丁在高雄哗变,其它地方也有类似事件发生。
1944年,“台北帝国大学”蔡忠恕等200余名学生密谋起义,准备收复台湾迎接抗战胜利。
——根据娄杰《近代以来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台湾人民反日斗争不断高涨的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台湾人民反日斗争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人民反日斗争的历史意义。
材料 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大事记
1895年5月,丘逢甲等组织义军反抗日军占领台湾,坚持5个月后被迫退返祖国大陆。
1907年至1915年,台湾人民共举行10余次起义,掀起反日本殖民统治的新高潮。
1921年后,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台湾籍共产党员在上海成立党组织。台湾出现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蓬勃发展的局面。
1930年,台湾高山族同胞不堪忍受日本奴役和压迫,举行震惊中外的“雾社起义”。
1937年,宜兰700余名矿工集体暴动。高雄、六甲等地也相继发生反战暴动。
1939年,1000余名被日本强征的台湾壮丁在高雄哗变,其它地方也有类似事件发生。
1944年,“台北帝国大学”蔡忠恕等200余名学生密谋起义,准备收复台湾迎接抗战胜利。
——根据娄杰《近代以来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台湾人民反日斗争不断高涨的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台湾人民反日斗争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人民反日斗争的历史意义。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

——摘编自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南京临时政府立法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临时政府立法活动的影响。
材料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

——摘编自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南京临时政府立法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临时政府立法活动的影响。
2.论述题- (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与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密切相关的关键词

——据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Ⅰ
从表中选择三个关键词,并围绕它们提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要运用所选的关键词;史论结合。)
材料 与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密切相关的关键词

——据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Ⅰ
从表中选择三个关键词,并围绕它们提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要运用所选的关键词;史论结合。)
3.单选题- (共24题)
5.
有学者认为,自19世纪起,德意志便走上了一条“偏离西方”的特殊道路。德国的这条特殊“道路”是指
A.建立带有专制色彩的代议制 |
B.开创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道路 |
C.建立中央权力极大的联邦制 |
D.实行上院与下院并立的议会制 |
6.
1877年5月,麦克马洪任命布罗伊组阁,但众议院共和派议员一致对布罗伊内阁投了不信任票。麦克马洪则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于6月22日悍然解散了众议院。据此可知,麦克马洪
A.为复辟帝制扫除了障碍 |
B.行使了宪法赋予的权力 |
C.可以随意解散参众两院 |
D.可以独立决定内阁去留 |
7.
一本著作中写道: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而非决定权”……君主毫无权利胡作非为,而只“防止胡作非为”。据此判断,该著作是
A.《英国法论》 |
B.《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 |
C.《论美国民主》 |
D.《论德意志帝国宪法》 |
8.
19世纪末,久居英国的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写道:“在英国,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掌握过全权。甚至1832年的胜利,也还是让土地贵族几乎独占了政府所有的高级职位。”恩格斯意在强调英国
A.议会改革没有实际意义 |
B.资产阶级尚无政治权利 |
C.政治有浓厚的贵族色彩 |
D.国家机构的设计不合理 |
9.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国会的征税权、举债权和拨款权,国会运用此三项权利征收联邦税、发行公债以及为联邦政府开支授权和拨款。由此可知
A.国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
B.制约与平衡原则遭到了破坏 |
C.国会的主要职责是调节财政 |
D.国会有权制约政府的财政权 |
10.
有学者认为,对1787年的美国来说,必须通过回到“君主”,即通过类似于君主制的设计,才能使13个殖民地凝聚为一个有机的政治体。这一看法是基于,当时美国
A.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 |
B.深受英国政体的影响 |
C.邦联体制的弊端凸显 |
D.有实行君主制的传统 |
11.
日本陆军兵力分布统计

据表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据表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日本海军和空军的实力弱于中国 |
B.中国为世界反法战争的胜利贡献巨大 |
C.中国抗日战争前后历时八年之久 |
D.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战争中牺牲最大 |
14.
1935年9月,中共开始对地方实力派的争取工作。到1936年12月以前,中共与晋、绥、冀、滇、桂、新、甘等省的地方实力派之间已初步建立了联系。中共争取地方实力派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
B.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
C.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
D.为团结抗战作准备 |
15.
1947年12月18日,日本战争狂人向井明敏、野田毅、田中军吉因在1937年12月攻入南京后所犯罪行而在南京接受公审。他们在南京犯下的主要罪行是
A.窃取中国情报 |
B.使用化学武器 |
C.屠杀无辜平民 |
D.掠夺中国资源 |
16.
1845年,姚莹在实地考察西南各地的基础上,著《康輶纪行》一书,希望“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该书要洗雪的“耻辱”是
A.鸦片战争致使国门洞开 |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C.北洋舰队在海战中惨败 |
D.八国联军屠杀义和团 |
17.
1894年,日本天皇发布《宣战诏书》:“清国公然暗中干涉朝鲜内政,借口拯救属邦之难,出兵朝鲜……事既至此,不得不公然宣战。”据此可知,日本的《宣战诏书》
A.证实了日本被迫做出应战 |
B.旨在推卸发动战争的责任 |
C.表达出对朝鲜主权的尊重 |
D.得到了西方国际社会认同 |
20.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其意在
A.树立领导人的威信 |
B.强调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
C.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
D.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
21.
2019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的纪念日,海峡两岸均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A.标志对台政策的重大转变 |
B.标志“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
C.表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
D.推动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 |
25.
1947年7、8月间,苏联分别与保、捷、匈、波等东欧国家签订贸易协定,西方把这一系列贸易协定称为“莫洛托夫计划”。苏联此举是为了应对
A.美国挑起越南战争 |
B.北约组织的成立 |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D.铁幕演说的发表 |
26.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围绕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展开了激烈竞争,原子弹、半导体、雷达、航天技术等有新突破。后来很多技术转为民用,如导航系统广泛用于救援、城市交通管理等各个方面。根据材料,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
A.美苏竞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
B.美苏成为新科技革命的中心 |
C.美苏双方在科技上相互借鉴 |
D.美苏双方在军事上势均力敌 |
27.
1925年12月,***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据此可知,***主张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B.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C.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
D.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