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九中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261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材料一 在明代,士大夫与皇帝发生冲突,其政治诉求不限于统治上层,而在于对民生、民风问题的深刻关切,展现出关怀民间社会的价值取向。与之相对,明代皇帝虽亦有许多敬天保民的言论,但是通观其政治实践,却时常展现出皇帝至尊、朕即朝廷的理路,展现出一种私天下的取向。“礼”被抗争之臣反复提及,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礼”与“理”二者相通,士大夫据“礼”成“理”,持守理在君上的政治价值观。明代士大夫虽因职官不同,具体政治诉求不一,但就朝廷公共权力分配这一角度看去,都指向反对皇权专制极端化,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臣的这种诉求,并不是要求“虚君”,也远没有走到近代革命党人要求确立分权体制的程度,而是一种臣在文化层面对自身政治权力的正当性确认与有效性的期待。
——摘自李佳《论明代的君臣冲突》
材料二 时务学堂师生问答杨树谷(学生)问:“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读书至此,不免有疑。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以去云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之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
教习梁(启超)批:(记)曰:“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绝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兴应革,民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婢膝以容悦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委靡不振,国势所以衰,罔不由是。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
——摘编自梁启超《自立:梁启超论人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君臣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梁启超是如何论证孟子关于君臣关系思想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君主权力的认识

2.单选题(共11题)

2.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雅典思想家著有鼓吹法律和法治的大量作品,但西塞罗认为大时多数希腊人“永远不理解或在意法庭上所作证词的神圣约束效力”,就连伯里克利的老师在被判刑后也选择了逃跑。这表明
A.希腊文明对罗马法的影响有限
B.雅典公民缺乏法律知识的指导
C.雅典的民主政治已经走向衰落
D.雅典法学理论与实践存在断裂
3.
在雅典,较强的演讲能力是从政的必要条件。很多时候是这样一种情况:无论演讲者说的是什么主题,也不论辩护者为谁辩护,只要其端庄优雅,言辞华丽,都能打动在座的听众而大获其益。据此可知,演讲对当时的雅典而言
A.刺激民主政治发展
B.成为少数人的工具
C.扩充人文主义内涵
D.促进学术研究进步
4.
亚里士多德在论及雅典公民大会时说:”当演说者的话令人信服的时候,他是凭他的性格来说服人,因为我们在任何事情上一般都更相信好人,由于这个缘故,我们对于那些不精确的演说,也完全相信。”亚里士多德旨在强调
A.雅典公民崇尚道德品质
B.演说是公民大会决策的重要依据
C.雅典民主开始注重理性
D.雅典民众决策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5.
“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6.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7.
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是
A.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B.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
C.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
D.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
8.
在修养理论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王阳明的这一主张
A.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
B.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
C.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
D.被明清三大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
9.
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A.提倡民本
B.强调理性
C.呼唤仁爱
D.倡导美德
10.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具有人文主义色彩,是因为他强调
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
C.《九十五条论纲》
D.“先定论”
11.
1521年,德国威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
12.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B.墨子
C.普罗塔戈拉D.亚里士多德

3.选择题(共3题)

1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    )
14.与算式44×25结果不相等的是(    )
15.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非常形象的比喻:“蒋介石的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是指(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