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会异常活跃、变化剧烈,对历史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2)根据材料二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在本质目的上有何相似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材料一: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二: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归纳材料一中的观点?简析该观点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在本质目的上有何相似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2.单选题- (共29题)
2.
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一书。他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对加尔文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代表了封建贵族的要求 |
B.再现人文主义精神一面 |
C.服从罗马教皇的权威 |
D.肯定教会的统治地位 |
3.
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一观点反映了加尔文
A.第一次提倡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 |
B.首次挑战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
C.用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进行辩护 |
D.主张没收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以及财产 |
4.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与其中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几任教皇、红衣主教等高级神职人员……”这主要表明
A.意大利的封建专制势力强大 |
B.资本主义萌芽还未出现 |
C.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
D.文艺复兴运动刚刚开始 |
5.
《西方文明史》写道:“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据此可知促成启蒙运动的因素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
B.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
C.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的打击 |
D.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 |
6.
智者学派中许多人都宣称,所谓的正义和公平仅仅是一种独断传统的表达或是独断统治者强迫人民接受的,没有什么确实是正义的。这表明智者学派
A.注重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 |
B.追求个人功利的思想倾向 |
C.主张相对主义的价值标准 |
D.倡导理性自由的生活态度 |
7.
卢梭说:“政府只不过是主权者的执行人……他们仅仅是主权者的官史……负责执行法律并维持社会的以及政治的自由。”材料实际上强调了
A.共和国只能实行法治 |
B.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 |
C.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法律是由政府创造的 |
8.
古希腊的先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则广泛采用同时代的数学成就进行哲学反思。这反映了古代希腊
A.数学研究和哲学思想相互推动 |
B.数学成果有助于人文精神发展 |
C.数学成果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 |
D.先哲们开始探讨世界本原问题 |
10.
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思想
A.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 |
B.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 |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12.
12—l3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中世纪文化兴盛地区出现“大翻译”运动,借助基督教会的资金和阿拉伯的译本把大量古希腊名著介绍到西欧。l3世纪后半期。许多意大利学者、诗人以及艺术家也赴法国学习观摩。这一现象说明
A.西方近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有继承关系 |
B.文学是文艺复兴反教会最初的工具 |
C.中世纪黑暗被东西方文化交流驱散 |
D.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法国 |
13.
智者学派是公元前5一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由此可见,公元前5一前4世纪的希腊
A.诸侯割据,城邦民主制发达 |
B.社会剧变,政治派别众多 |
C.中央集权,重视思想统一 |
D.思想民主,人文色彩很浓厚 |
14.
文艺复兴为古典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具体表现在
①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
②追求现世幸福,探索自然奥秘
③反对禁欲主义,揭露教会堕落
④崇尚信仰自由,提倡勤劳节俭
①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
②追求现世幸福,探索自然奥秘
③反对禁欲主义,揭露教会堕落
④崇尚信仰自由,提倡勤劳节俭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5.
中世纪的绘画只能围绕着《圣经》的故事来表现,耶稣、圣母、天使和圣徒的姿态、表情都是固定的。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的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的窗口光;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宗教绘画技法的改变 |
B.绘画摆脱了宗教题材 |
C.绘画揭示了自然人性 |
D.科学方法融入了艺术 |
16.
现代学者周有光说:“启蒙运动不是简单地继续文艺复兴,而是发展和提高了文艺复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次运动都以人文主义为指导 |
B.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拓深了人文精神 |
C.两次运动都把矛头指向封建王权 |
D.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大广泛性 |
17.
伏尔泰曾指出:英国法制给予每个人以天賦的权利,差不多在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这些权利是被剥夺的。材料表明伏尔泰
A.主张废除封建君主制度 |
B.具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
C.赞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
D.具有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的思想 |
19.
文艺复兴时期,男女服装普遍使用制作繁琐、绕颈而立的拉夫领。且男性服装的肩部、胸部、甚至腹部都使用填充物,突显威武、雄伟的特征;而女性服装上身用紧身胸衣,下部穿有宽大裙撑的裙子,突现人体曲线美。这反映了当时
A.人文主义对服饰的影响 |
B.倡导个性自由解放 |
C.复兴古希腊和罗马文化 |
D.女性地位不断提高 |
20.
康德认为启蒙意味着人类摆脱自己所造成的不成熟状态;所谓不成熟,是指不会使用自己的理性,这并不是由于人们缺乏理性,而是由于人们缺乏使用自己的理性的勇气和决心,而最根木的是由于缺乏自由。康德认为启蒙运动
A.是人类自我发展完善的顶峰 |
B.核心理念是倡导个人思想的自由 |
C.促进理性主义的萌发和完善 |
D.促使人们勇敢反抗封建专制 |
21.
“这场运动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它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该运动最有可能是
A.智者运动 | B.文艺复兴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22.
他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善功称义”,认为只是信,才使人称义、使人得救。《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权威,他轻视信仰外在的形式化表现,注重内心的信仰虔诚,使得信仰从外在形式变成了内在的精神自由。这里的“他”
A.掀起智者运动 | B.推动文艺复兴 | C.发起宗教改革 | D.领导启蒙运动 |
23.
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
B.与上帝直接对话 |
C.追求思想自由和理性思考 |
D.批判神学统治 |
24.
马丁·路德提出:“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这一主张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
A.提高了世俗封建主的地位 |
B.顺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
C.有利于各民族国家的形成 |
D.否定了天主教会和教皇的特权 |
25.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强调实用价值 |
B.没有理性思维 |
C.长期领先世界 |
D.都有官方印记 |
26.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
B.天文知识有利于农业发展 |
C.观测天文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
D.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 |
27.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想要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出
A.注重气节观念、追求社会责任感思想 |
B.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
C.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
D.追求空谈之风,反对经世致用的思想 |
28.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运动
A.创立了新的宗教派别 |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
C.提出了新的宗教观点 |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
29.
马克斯·韦伯认为:“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一个人是虔诚的信徒,首要条件就是他必须做好自己的世俗工作——劳动,只有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才可以更好地荣耀上帝。”这一观点的实质是
A.提倡努力工作 |
B.宣传新教地位 |
C.简化宗教仪式 |
D.鼓励发财致富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