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259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易州高陌社,有节妇田催氏,偕媳王氏,青年失偶,……是时,家益困,仅种旗庄数亩,妇姑饮泣,贫不聊生,耕耘灌溉,力作躬亲……夜则茅屋青灯,机杼轧轧,朔风峭寒,十指冻裂,率以为常。每年租入如期纳课,恶衣粗食,有无不行,上慈下孝,一室愉如。

——乾隆《易州志》卷16,《艺文》

材料二 乾隆五十二年,皇帝写了这样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五集卷二十八、丁未二《上元灯词》

材料三  “据丁云高供:……是乾隆四十四年上与姐夫胡宗义到休宁,合伙租这山场……胡宗义在左祝源等处搭棚开垦,小的在这吕洞汰等处搭棚兴种,两棚相隔二里多远。这冯建周、郑昆山、储玉章、汪南山、陈文翰、冯朝佐、丁添南、郑添光、钱国丰、钱柱丰、纪秀升、何永盛都是小的雇请耕种之人……每人每年工钱四两、六两不等。”

——乾隆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三日安徽巡抚萨载题本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样经济形态?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基本特征。
(2)材料二中涉及的中国古代经济政策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乾隆皇帝作此决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农业发展的新特点。
(4)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和政策,简述材料一与材料二、三的关系。
2.
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借助充沛的能源——煤炭,英国新兴的大机器工业在英格兰西北部迅速发展起来。一大批有活力的新工业城市,在该地区纷纷涌现,如雨后春笋……其中曼彻斯特是当时的棉编织业中心,这里数百家工厂都有六七层高的厂房,硕大无比的烟囱日夜不停地将滚滚浓烟吐向天空。

——《世界通史》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概括英国西北部“新工业城市”兴起的主要因素。

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来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的社会,从经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来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副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的社会,从经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依据上述材料,以英格兰为例,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①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②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③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3)我们研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往往从多个视角进行分析。
视角一: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材料二观点中属于此视角的是 (只填写序号)
视角二: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纵向看是文明的转变过程。
材料二观点中属于此视角的是 (只填写序号)
视角三:新航路开辟开始了西方国家数百年的血腥暴力与殖民争夺。
请你结合所学用史实论证此视角。(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舜是我国历史上由传说时代向文明时代过渡的重要人物。其形象在早期文献中有一个演变过程。《孟子·膝文公上》记载:“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对舜的行孝事迹作了很多发挥,如舜受父母弟弟迫害后仍然以孝事父母等等。《墨子·尚贤》记载:“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韩非子》中也多次论及舜,将舜帝作为治国方略的正面形象。《竹书纪年》中则有“舜因尧,复偃塞丹朱,使不得父子相见也”,以及“舜篡尧位,立丹朱城,俄又夺之”的记载。《史记》中舜的贤德帝王形象很鲜明,因受《史记》的巨大影响,舜帝道德圣王形象此后逐渐定型。

——摘编自《论<史记>中的舜帝形象》

材料二 《史记·五帝本纪》中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后世关于舜帝的系列传说故事,例如“勤民事,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对南方氏族部落“以德化之”,使南方疆城直到五岭以南等等叙述逐渐生出帝舜文化,构成了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基石,其影响甚为深远。

——摘编自《先秦秦汉舜帝形象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舜帝形象从多元化到后期逐渐定型统一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舜帝形象体现的中国人文精神内涵?

2.单选题(共37题)

4.
罗马法中规定:如果道路因水灾或其他变故而毁坏时,邻近土地的所有人,在道路未修复前应任他人在自己土地上行走。这主要说明罗马法
A.严重损害公民个人权益
B.注重维护公众利益
C.法律制度有待继续完普
D.保护奴隶主的特权
5.
“(英国)光荣革命曾成功地将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手中扩散到一群人手中,但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这只是现代政治转型的第一步,直到18世纪中叶,权力仍然掌握在百十个贵族手中,其他社会力量完全被排斥在政治权力之外。”为了改变这一状况,19世纪的英国
A.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B.进行了议会改革
C.完善了王位继承制
D.开展了工业革命
6.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的分立。但实际运行中,行政权在逐渐扩张。这说明,美国
A.民主政治已走向破坏
B.共和政体面临挑战
C.分权制衡具有相对性
D.政权组织形式需调整
7.
阅读下面1941年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参战情况简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内容
比例
中国战区总面积占世界反法西斯战区总面积比例
27%
中国抗击日军人数占世界法西斯军队人数比例
21.6%
中国参战人口占世界参战总人口比例
26%
 
A.日军占领了整个中国的版图
B.中国抗击日军人数比世界各国抗击法西斯人数都多
C.所有中国人都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8.
井冈山道路开辟时,引起党内部分人士的质疑。他们对农民革命持悲观态度,对这条道路横加指责,并提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能否救中国”“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等疑问。这些质疑
A.没有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
B.及时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
C.否认了农民运动的历史作用
D.低估了武装暴动的积极影响
9.
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这是一直为学界讨论的问题。***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D.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
10.
1937年10月,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如我与倭寇妥协,无论至何程度,彼少壮派侵略之宗旨必得寸进尺,漫无止境。一有机会,彼必不顾信义,继续侵略而不止矣。”这表明蒋介石
A.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理性地看到了中日民族战争结局
C.希望速战速决争取战略主动
D.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和意志
11.
新中国初建,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随着“文革”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经过拨乱反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说明
A.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争议很大
B.史学研究深受时代影响
C.阶级立场影响史学研究的方向
D.历史评价难以统一标准
12.
下列表述中能确切反映组图的共同主题的是
 

 

 

 

虎门销烟
左宗棠收复新疆
“致远”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A.寻求救国之路
B.反抗外来侵略
C.进行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13.
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这反映当时
A.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理念
B.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
C.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动的成果
D.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
14.
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己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
A.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C.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
D.无产阶级和平夺权胜利在望
15.
德·阿宁在《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1917年革命》中写道:“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然而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而是从‘自由主义者、右派那里’显露出来的。”这次革命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C.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破坏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16.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后,宣布“废除一切旧政府机构,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取消面包工人的夜班,实行义务教育,公社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普通技术工人的工资”。这充分说明巴黎公社
A.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从根本上推翻现存旧制度
D.拥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
17.
如果把“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的标志,你认为下列最主要的依据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
B.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向全世界宣布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D.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18.
1949年,***主席曾说:“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共产党的这个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原则,是固定不移的。”***这一思想
A.奠定了社会主义政党理论的基础
B.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己经建成
C.发展了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D.发展为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以原则
19.
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最根本的不同是
A.台湾问题是现实问题,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
B.台湾问题是不同政党间的问题,香港问题是两国间的问题
C.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香港问题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问题
D.台湾问题是中美间的问题,香港问题是中英间的问题
20.
2017年“两会”上,外交部长王毅首次提出了“金砖+”的概念,“通过金砖国家同其他发展中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组织进行对话……扩大金砖的‘朋友圈’,把金砖合作打造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南南合作平台。”其主要目的是
A.扩大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B.克服内部不利因素的制约
C.建立更广泛的伙伴关系
D.领导国际经济和地缘政治
21.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
A.制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D.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2.
两极格局彻底瓦解的标志是:
A.“冷战”的结束
B.苏联解体
C.日本、西欧的崛起
D.多极化形成
23.
在1921年至1927年间,苏联农业总产值以每年16.9%的速度递增,到1926—1927年,已经恢复或超过了战前水平,根本缓解了国家一度面临的粮食困难。苏联农业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政府
A.全面推行余粮征集制
B.在农村实行粮食税
C.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普遍建立集体农庄
24.
明朝中后期,苏州和杭州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松江的一些暑袜店主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在家中加工,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中出售获利。史学界称上述现象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主要依据是
A.苏州、杭州、松江是纺织业发达地区
B.机户和暑袜店主进行的都是商品生产
C.机户和机工、暑袜店主与当地居民形成雇佣关系
D.丝织业和暑袜制造业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25.
宋人耐得翁在《都城纪胜》中写道:“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超开张。”这反映出当时宋朝都城
A.城市经济较活跃+
B.娱乐活动远胜前代
C.商业管理较松散
D.城市功能非常齐全
26.
18世纪60~80年代,印度商人被排斥在收购手工业商品活动的范围。东印度公司规定,印度织布工人在未完成公司订货之前,不得为其他人和其他市场工作。这表明印度纺织业
A.己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B.得到了东印度公司的支持
C.因英国的排挤走向萧条
D.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7.
16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一个国家若能成为海上的主人就等于成了一个帝国。”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为确立“海上的主人”地位,首先是打败了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法国
28.
1893年,美国作家海伦凯勒曾以抚摸的方式参观了芝加哥世博会。她在书中写道,如果给她三天光明,她要把最宝贵的第三天留给博物馆,对整个世界做匆匆一瞥,看人类进步的艰难曲折,看历代兴衰和沧桑之变。海伦凯勒的指尖掠过的物品不可能有
A.汽船模型
B.电话机
C.汽车模型
D.飞机模型
29.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B.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C.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D.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30.
1882年轮船招商局召开股东代表大会,决定再招股100万两,仁和保险公司也乘势扩股1万股,计银50万两,上海机器织布局于1880年公布招股章程后,认股者源源而来。据此可知
A.股票在晚清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
B.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资本的限制
D.晚清股票市场已经发展成熟
31.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其主要特点有
A.以军事企业为主
B.采用机器生产
C.自给自足
D.没有雇佣劳动力
32.
有研究表明,在抗战爆发前夕,中国民族工业在劳动力组织上不但盛行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还存在着把农村来的男女儿童包养起来的养成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以及工场手工业式的家庭工制等。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A.无法避免官僚资本的压迫
B.以传统手工业为主
C.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D.管理水平高于在华外资企业
33.
汉代《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引用了一首被公认为中国古老的诗歌,内容是“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首诗
A.承续了《诗经》的写实风格
B.是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艺术再现
C.说明了汉代重视诗歌的创作
D.反映了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
34.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干支纪年,其中10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辛、壬、癸”,12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于乙未年(1895年),那么,2016年应该是
A.乙未年
B.丙申年
C.丁酉年
D.戊戌年
35.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它”指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36.
在19世纪的科学家中,其科学思想对于解放人们思想的作用,可以与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媲美的是()
A.牛顿的力学体系B.达尔文的进化论
C.普朗克的量子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37.
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了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
A.全面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B.试图维护中国旧文化的主体地位
C.肯定传统文化对社会稳定的作用
D.主张渐进式以避免社会动荡
38.
晚清政府尽管在经济改革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激进和开放,但是在政治改革上则犹豫摇摆和缺乏远见。
下列议论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亟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
B.“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
C.“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D.“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39.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运动
A.创立了新的宗教派别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提出了新的宗教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40.
有研究表明,在抗战爆发前夕,中国民族工业在劳动力组织上不但盛行着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还存在着把农村来的男女儿童包养起来的养成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以及工场手工业式的家庭工制等。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
A.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性B.仍然是传统手工业生产方式
C.无法避免官僚资本的压迫D.管理水平高于在华外资企业

3.选择题(共2题)

41.当x=2016时,分式 {#mathml#}x29x3{#/mathml#} 的值为{#blank#}1{#/blank#}.
42.当x=2016时,分式 {#mathml#}x29x3{#/mathml#} 的值为{#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3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