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夕,***代表中国共产党郑重宣告:“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去找。”***这个对外战略方针,后来在《共同纲领》总纲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以葆世界的持久和平。”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夕,***代表中国共产党郑重宣告:“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去找。”***这个对外战略方针,后来在《共同纲领》总纲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以葆世界的持久和平。”
——摘编自吕乃澄、周卫平主编《大棋局——中日美关系风云五十年》
材料二:1969年3月珍宝岛之战,使中苏关系彻底破裂。……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尼克松和基辛格等人多次研究,认为责任在苏联一方。在基辛格看来,这对美国来说既是问题也是机会。问题是,苏联对中国的威胁如果得逞,就会打破国际战略格局的平衡,甚至会出现苏联势力无法阻挡的严重局面。机会在于,中国可能由此愿意缓和同美国的紧张关系。同时,中苏冲突加剧也会减轻欧洲受到的压力。最后尼克松和基辛格认为:美国有必要支持中国,以防止中国被苏联摧毁,致苏联坐大,从而不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摘编自陶文钊、倪峰、袁征等著《当代中美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 事件 |
1947年 |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并同时对全国广播,提出“杜鲁门主义” |
1951年 | 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签署煤钢联营协定 |
1960年 | 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法,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主张 |
1962年 | 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以苏联让步作为收场 |
1964年 | 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谴责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控制,提出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
1965年 | 日本对美国贸易从入超转为出超 |
197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980年 | 为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最终这届奥运会的参加国只有80个 |
1991年 | 苏联解体 |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等
以上表格中的历史事件体现出了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展变化的诸多趋势,请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趋势并结合所学的世界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2.单选题- (共21题)
4.
格罗特《希腊史》指出:“执政官不仅主持行政,而且执行司法权,判断曲直、解决纠纷、审讯罪案……五百人大会也是如此。”这表明雅典民主政治
A.实现分权制衡 |
B.背离民主原则 |
C.存在权力集中 |
D.具有法治保障 |
5.
《世界文明史》记载“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它在涉讼之时可不受刑罚或粗暴对待,罗马法最值得赞美的是它保护个人对抗国家。”材料表明,罗马法的价值主要在于
A.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
B.保护罗马公民享有特权 |
C.鼓励公民个人对抗国家 |
D.防范公权侵害私权 |
6.
回顾17~19世纪的历史不难看到,当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在欧美逐渐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中国却通过设置军机处等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源是
A. 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B. 欧美管辖下的是公民,清政府管辖下的是臣民
C. 欧美等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
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套先进的政治制度
A. 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B. 欧美管辖下的是公民,清政府管辖下的是臣民
C. 欧美等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
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套先进的政治制度
7.
“由温和开始,继而是一个不断激化的过程,过了一个临界点之后便开始退潮并进入反动时期,其间将发生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反复较量,最后回到起点,并实现最初的成果。”英国革命呈现出这一规律性现象的根源在于
A.专制王权同国会矛盾尖锐 |
B.革命派动员发动群众不力 |
C.克伦威尔与专制王权妥协 |
D.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 |
8.
德意志帝国是以普鲁士王国为核心,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建立的,宪法规定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容克资产阶级在各级政府和军队中享有特权。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
C.德意志帝国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
D.容克和将军享有特权 |
9.
托克维尔指出:“假如美国总统犯了叛国大罪。这时,先由众议院弹劾总统,接着由参议院宣布罢免他的职务。然后他才到陪审团出庭受审,只有陪审团可以剥夺他的自由或生命。”据此,托克维尔强调美国
A. 总统受到国会和法院制约
B. 三权分立体制已发展完善
C. 政治审判的程序较为严格
D. 最高司法权集中于陪审团
A. 总统受到国会和法院制约
B. 三权分立体制已发展完善
C. 政治审判的程序较为严格
D. 最高司法权集中于陪审团
10.
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解释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鸦片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鸦片贸易,主要在于
A.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 |
B.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 |
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 |
D.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 |
11.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B.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
C. 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
D.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A. 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B.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
C. 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
D.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12.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教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同胞们!中国是我们的祖国!中国民族就是我们全体同胞!我们能坐视国亡族灭而不起来举国自救吗?”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反对妥协退让政策 |
B.已由幼稚走向成熟 |
C.提出统一战线主张 |
D.举起民族主义大旗 |
13.
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刚爆发之时,英美等国认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很快就要变成第二个埃塞俄比亚,不愿因支持中国而同日本对抗。到1938年初,美国表示愿意以贷款方式援助中国。在美国影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贷款。这表明中国抗战
A.改变了美英远东政策的走向 |
B.牵制了日本世界战略的展开 |
C.促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
D.唤起世界人民的同情与尊敬 |
14.
俄国某学者指出:列宁的讲话缺少对俄国社会主义的“客观前提”的分析,代表国内微弱少数的工人和雇农苏维埃怎么能反对多数的意志和利益建立社会主义?列宁的全部“观念”怎么能同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并行不悖?该学者旨在
A.强调俄国革命当时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 |
B.批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国情 |
C.指责新经济政策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
D.批评《四月提纲》有关俄国革命的观点 |
15.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
A.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
B.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 |
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
D.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 |
16.
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协会领导人唐宁指出:“由于罢工是工人所能使用的最后一种武器,代价高昂且对劳资双方利益都会造成巨大损害,因此,只有对罢工成功的可能性进行合理评估且各种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都告知失效后,才能将罢工付诸实践。”这一言论
A.说明英国工人运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
B.英国工会领导人已成了资本家代言人 |
C.反映英国工人运动走向理性 |
D.不利于无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 |
17.
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项目合计约20000个,投资额约110亿美元,年平均项目为3000个,金额约18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 |
B.对“一国两制”构想达成共识 |
C.解除了台胞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
D.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
18.
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行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探索中前进 |
B.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 |
C.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民主程序 |
D.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 |
19.
国际风云变幻万千,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一根“定海神针”,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的关系。被喻为“神针”的是
A.“一边倒”政策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不结盟政策 |
D.“一国两制”构想 |
20.
1973年,***会见美国基辛格博士时说:“我们两家处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HAND-IN-HAND”,“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基辛格表示赞同。由此可知,此次会谈中美两国
A.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B.促使世界政治格局改变 |
C.结成牢固的政治联盟 |
D.达成了遏制苏联的共识 |
21.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这重在说明美国
A.不再谋求单边霸权主义 |
B.单方面制裁带来了深刻教训 |
C.积极寻求大国之间合作 |
D.一定程度上认可多极化趋势 |
22.
2018年4月13日,美军联合英国、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以作为对之前叙东古塔地区发生“化学武器袭击”的回应。对此,俄、叙表示谴责,称打击是非法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对军事行动表示支持。4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也未能通过相关决议草案。由此说明
A.联合国主要由发达国家操纵 |
B.多极化格局面临着严峻挑战 |
C.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
D.霸权主义导致国际局势动荡 |
23.
1959年9月,艾森豪威尔在巴黎对戴高乐说,法国搞原子弹无法赶上苏联的水平,所以谈不上法国原子弹的威慑价值。戴高乐反驳说,法国只有能够杀死敌人一次的原子弹就够了,到那时敌人即使有十倍的手段也无济于事。这表明
A.美国试图维护其一家独大的核武器垄断地位 |
B.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呈现出了分化的趋势 |
C.法国挑战美国地位以争夺欧洲联合的领导权 |
D.欧共体经济实力的增强提升了法国政治地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