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5252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在时人的日记中多有记录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殖生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
——汪士铎《乙丙日记》(1853—1856)
(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
材料二 (1931年9月20日)闻沈阳、长春、营口被倭寇强占后,心神哀痛,如丧考妣。苟为我祖我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省,永无人格矣!小子勉之!内乱平定不遑,故对外交太不注意。卧薪尝胆,教养生聚,忍辱负重,是我今日之事也。
(1937年9月2日)战略应尽其全力贯注一点,使乱进退维谷,以达我持久抗战之目的。
——《蒋介石日记》
(1)据材料一判断日记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依据。
(2)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3)据材料二日记记录,蒋介石对日策略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转变的原因。
(4)日记作为史料一种形式,如何理解它的历史价值与局限性。
2.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惠,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的地方,无论他是那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套有人唱它。……(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逢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
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驯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捕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帝改革的意义。

2.单选题(共22题)

4.
下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是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B.该徽章制作于抗日战争时期
C.美国对中国抗战提供了援助
D.徽章由国民政府颁发给美国
5.
下表为“清代地方督抚旗员、汉员变化表”。综合表格内容可知,当时
A.汉员比例上升实现了满汉平等
B.出现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局面
C.晚清政府政权结构发生了变化
D.地方机构开启半殖民地化进程
6.
近代史上,列强在华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
①“协定关税”
②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③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③①
7.
八路军三八六旅旅长陈赓在自传中,曾描写了一次战役的情景:“1940年8月,我以精锐之师,半月内毁灭(坏)了敌人所谓的‘大动脉’之正太路。由阳泉至榆次,除少数县城外,几年来一碉堡组成的封锁线,被我挨次攻下。”这场战役是
A.太原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8.
近代最早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方案的人物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刘永福
D.洪仁玕
9.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惟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佛兰西亦与焉。”材料中涉及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
B.传教士传教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10.
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A.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
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
C.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
D.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
11.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12.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的发动者是
A. 英国
B. 法国
C. 日本
D. 德国
13.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14.
范文澜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保守、安乐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最能体现太平天国“这些特性”的是
A. 金田起义
B. 定都天京
C. 天京变乱
D. 颁布《资政新篇》
15.
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
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
B.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
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
16.
下表为近代中国某次战役的军力对照表,据此判断,此次战役最有可能出现在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
甲午战争前,《申报》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这反映出甲午战前的中国
A.盲目自信,轻视日本
B.闭关锁国,闭目塞听
C.实力强大,雄霸东亚
D.民族觉醒,同仇敌忾
18.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在此,马克。吐温认为
A.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不可取
B.西方与中国应彼此隔绝,互不往来
C.中美两国对义和团的立场一致
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
19.
日本人竹野与三郎曾说:“我们的对手十分顽强,丝毫不怕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不仅台北的情况是这样,而且整个新竹的四郊也是这样,新竹的村民是以顽强和勇敢著称的。”他所描述的场景发生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期间
D.义和团运动期间
20.
1907年8月26日《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注:图中器具:坛、提勺、漏斗、壶)
A.清廷成为洋人朝廷
B.政府统治岌岌可危
C.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D.官府搜刮民脂民膏
21.
这是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期篇幅较长流传很广的一段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道,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下列对此揭帖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
A.反清灭洋B.反清复明C.杀尽洋人D.扶清灭洋
22.
下列有关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会战,态度是积极的
②其主战场地位一直维系到抗战结束
③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
④丧失领土,作用极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3.
南京国际航空烈士纪念馆宁波籍抗日英烈简表(部分)分析上表,就其史料价值而言,可以佐证
姓名
生卒
家庭
事迹
方长裕
1900—1937
家庭富裕,曾捐建学校
国民党空军中尉,美国二战纪念书籍载:淞沪抗战时,驾机一次炸毁日机10多架后坠毁。
翁心瀚
1911—1944
父亲任国民政府部长
国民党中央航校毕业,战争爆发时,赴印度接受飞行培训;在云南执行任务时油尽坠毁。
周启多
1914—1940
大户人家
作为学员,在昆明主动请缨驾机迎敌,不幸中弹坠毁。
 
A.社会上层青年是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
B.反法西斯同盟成员国互相支持
C.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D.国民政府作了抗日国防准备
24.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下列能代表中共观点的是
A.这次事件与其说增强毋宁说削弱中国抗衡外侮的力量
B.恐怕对于中国民众抗日激情有火上添油的危险
C.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建立了两党重新合作的一个必要前提
D.名为抗战,实则自坏长城。对国家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25.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 )
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选择题(共2题)

26.

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说:“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自然在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平等地创造了人。”这里的“平等”主要是指(  )

27.下列反应所得溶液中一定只含一种溶质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