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黄骅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251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清政府自视“天朝上国”,没有一个专门的外交机构,兼管外交的中央机构是礼部(管对外礼仪、贡举以及学校科举等内部事务)、理藩院(管清代蒙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的地区事务,兼管对俄外交)。当时的中国“无所谓外交,理藩而已”。《南京条约》签订后,外交事务由五口通商大臣、地方督抚办理,外国使节不得进入北京。《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使节进驻北京,外交事务增多,列强对地方官以及礼部、理藩院办理外交事务极为不满,以武力迫使清政府改革外交体制。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一个过渡性外交机构诞生。总理衙门由亲王、军机大臣兼领;在京师有海关总税务司、京师同文馆两个附属机构;分设南洋(江苏以南及长江各地)和北洋(山东以北的沿海地区)通商事务大臣。总理衙门以“洋务内阁”著称,掌管与各国订约并负责执行,负责通商、关税、外国人在华传教、招募华工、海防水师、船务、军火、机械、电线、铁路、矿务等洋务项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建立总理衙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总理衙门建立的作用。

2.单选题(共17题)

2.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B.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C.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围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3.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是
①居住和租地
②领事裁判权
③关税自主权
④最惠国待遇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4.
《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但一直到60年代外国轮船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外国轮船未能按时进入主要是由于
A.地方官员的极力阻挠
B.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C.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D.太平天国战事的影响
5.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属于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6.
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
A.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B.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
C.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
D.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
7.
中国近代某思想家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指出:“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此次战争结束后
A.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B.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C.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8.
今天中国学术界之所以重视抗战史和包括《开罗宣言》在内的各种条约的研究,主要因为
①抗战期间中华民族的意识空前觉醒,实现了民族团结
②抗战中,全国军队实现了国家统一指挥,有利于社会稳定
③中国取得了战争的完全胜利,国际地位开始提高
④适应当前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的需要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
颂扬淞沪会战的歌曲《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歌词所反映的事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②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③是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④反映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
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据此分析可知
A.此时处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国民党成为抗战中的中流砥柱
B.国民政府正在在全力围剿红军
C.此时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D.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爆发
11.
《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到:“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
A.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
B.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
C.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
D.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12.
蒋介石在《告全国军民书》中说:“美国与英国自动声明放弃他们在华不平等条约的特权。”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称:中美和中英新约“使中国结束了百年的耻辱,展开了光明的新页,致无限兴奋的庆贺”。此条约的签订
A.提高了民族尊严和自信心
B.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C.意味着抗日战争的胜利
D.改变了中国无平等外交的局面
13.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A.推动国民大革命
B.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C.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D.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14.
2015年9月3日是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日本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历史专著或受害者后代的描述
B.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C.现存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D.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15.
1938年1月8日,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军事会议,军训部长白崇禧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与日本人作长期抗战。”同年5月***发表《论持久战》,驳斥了当时流行的速胜论和亡国论,通过分析中日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反映出二人
A.所主张的抗战路线不同
B.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
C.对抗战持有感性认识
D.对抗战的方针进行理性思考
16.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②③④①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
17.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庆历二年,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后世流传:主考官翰林学上聂冠卿等人原定王安石为进士第一名,却因王安石在答卷中引用“孺子其朋”(《尚书周书洛诰》中周公告诫成王的话)一词而被宋仁宗“削去魁首,斥为第四”。后世流传的王安石科举经历从本质上反映出
A.北宋科举制度尚不够完善
B.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C.北宋时期皇权进一步强化
D.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18.
有学者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其本身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
B.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
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
D.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