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246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日:“……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①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
②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③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柏利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中册
(材料二)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遍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所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四)改革是社会发展变代中最为常见的现象。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和中国,虽然所在地域不同,国情有异,但两国都感受到来自欧美工业化浪潮的冲击及伴之而来的坚船利炮的威胁,都走上了改革之路,对两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国改革有相似之处,但结果却大相径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何在?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提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情况。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4)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进行改革的名称是什么?。
(5)依据两国国情,概括指出两国改革背景的相同之处?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

2.单选题(共32题)

4.
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
A.《德意志帝国宪法》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791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5.
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6.
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7.
戊戌变法运动是
①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②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③一次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
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9.
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
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
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
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
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11.
“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这是《日本皇宫100年内幕》中的一段描述,你认为,惊醒太平梦的事件是
A.天皇大权的旁落
B.“黑船事件”
C.大盐平八郎起义
D.倒幕运动
12.
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并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的原因是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倒幕运动中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
D.日本1889年宪法带有深厚的封建色彩
13.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形成强有力的政治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
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
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B.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15.
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A.辽夏经常攻宋
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土地兼并严重
D.财政入不敷出
16.
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
①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更多的自由
②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
③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
④取消封建割据局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适用于对下列那一理论的评价
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18.
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依据是
A.它是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的
B.它使俄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C.它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沙皇专制统治让位于资产阶级统治
19.
“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一职,“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反映了维新派
①希望参与政治
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
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
④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20.
郑观应主张“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的根本目的是
A.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维护清朝统治
C.学习西方的经济制度
D.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21.
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着‘万岁!万岁!’……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假设这位封建地主所说的是真实的,那么农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B.可以高价赎买到一块份地
C.摆脱农奴主控制,归村社严格管理
D.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22.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位。在变科举。而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对“变官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破格提拔维新变法人士
B.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载汰冗员
C.变革政治制度
D.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23.
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的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原因是
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B.付出高额赎金
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24.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种做法的实质是
A.托古改制容易让人接受,不担风险
B.主张托古改制,反对布衣改制
C.认为改革是惊人的大事
D.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5.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有: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6.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土地兼并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提高军队战斗力D.优化人才选拔方式
27.
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28.
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A.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29.
日本尊攘派形成的原因是
①外国势力入侵,日本民族危机加深
②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对内恐怖镇压
③中下级武士得到部分大名和人民的支持
④各地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0.
王安石采取的理财措施包括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④市易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1.
农奴制度对俄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包括
A.农奴生活非常贫困不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
B.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不利于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C.农奴制度维系着自然经济
D.农奴掌握的社会财富不利于工业投资
32.
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的两税法改革
D.北宋王安石变法
33.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根本条件是
A.广泛的群众基础
B.有利的国际环境
C.改革派与天皇结成联盟
D.改革派采取了割据富强的策略
34.
“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第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废藩置县,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推行“殖产兴业”政策D.改革土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
35.
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新学伪经考》的发表
B.强学会的成立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公车上书”

3.选择题(共3题)

36.

{#blank#}1{#/blank#} =x(x-1)

37.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8.

下图是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我国四个省区轮廓图,这四个省区的简称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32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