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百色祈福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244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0/8/1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18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牟氏庄园,是大地主牟墨林及其后裔高营建的住宅,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地主庄园,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地主庄园。庄园内的每一项建筑都严格按照封建地主阶级的等级观念布局:大厅供奉祖先,老爷居住楼阁,妻妾子女居于平房,一干佣人居于群房。粮仓、磨房、碾房、粉房、油坊、棺寿房等多在群厢,形成了一个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小社会体系。1988年1月13日,修葺一新的牟氏庄园经国务院批准,憋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庄园全面对外开放,短短十几年间,观光旅游者已超过六百万人次。
材料二战国时候,韩、赵、魏三国的垦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中原地区的荒地大大减少。秦国从孝公商鞅变法以来也很重视垦荒。到秦昭王晚年更用分给田宅、免除徭役等办法招徕三晋(韩、赵、魏)之民到秦开荒,使秦国的荒地迅速得到开垦。
——《中国经济简史》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虽南包象、浦,西括邛、山,至于外奉贡赋,内充府实,止于荆、扬二州。  
——(南朝梁)沈约:《宋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你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的什么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6分)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具体表现。(6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哪些趋势?(2分)

2.单选题(共7题)

2.
孔子有两个字“牛”的学生,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俩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的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
B.牛耕技术出现
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
D.铁制生产工具出现
3.
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4.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那么,汉字的发展顺序按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B.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C.小篆、甲骨文、隶书、楷书D.隶书、小篆、行书、楷书
5.
小王是某校高三文科班学生,在一次观看某历史电视剧时,他发现在描写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历史情节中,出现了一面迎风招展、书写着“秦”字样的军旗,这时,他的感觉正确的应该是
A.这是当时统一的文字
B.秦国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大,他们的军旗无处不在
C.这是缺乏历史常识的错误,因为当时还没有出现这一字体
D.楷书这种字体确实非常美观
6.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为正月是新年的开端。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一节日应当是依据下列哪一古代历法而形成的
A.《十二气历》B.《太初历》C.《大衍历》D.《授时历》
7.
《战国策秦策一》中记载:“(公元前38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8.
成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这一成语最早可能出现在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

3.选择题(共5题)

9.胚胎移植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  )

10.已知a+ =6,求(a- ) 的值.
11.

10厘米的 25 和10厘米的 410 的长度相比较,(   )。

12.

计算:(-x-y ={#blank#}1{#/blank#}.

13.

计算:(-x-y ={#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